这么一个隐形的规则的话,孩子肯定自然而然就会学到,不管你怎么给孩子建立这个显性的规则,那么这个部分这个都会被孩子学习到。所以我们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呢,一部分我们看似是用显性规则制约的,但实际上另外一部分,就算你从来没有提出来过你们家要有这规则,但实际上你会发现你长大了以后你就是用这个规则来办事情的。我们时常发现那个显性的规则,能不能保护所有人呢,看起来是可以的,但是有一些隐形的东西,就会使得产生不平等,产生权威,产生两极化,而我们往往在这样子的一个大背景中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或者我们自己的那个生命状态的本身就没有这个规则真正的那个平等的共同遵守的这个意识,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在我们有规则由于我们能有规则产生的生命的界限,也很难产生这个部分。所以你会看到人们相互在一起相处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没有界限的相处,一阵特别好,一阵就特别糟。
这种波动来波动去的关系,或者是这种界限忽然大忽然小的范围,这个才会在日常的这个规则执行当中造成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一旦把一件事情,就是把它的那个根源弄清楚以后,我们再来看规则怎么执行,到底要不要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需不需要它有一些弹性,在什么样的年龄执行什么样的规则,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再做这些的时候我们才可能在同一个频道上说这件事情。而不是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规则。所以在家里头执行规则的时候就是今天有规则啦明天没规则啦。或者是父母给孩子制定规则,然后自己没有办法执行,所以孩子觉得不公平。
当然我们仅仅是一个微客堂,所以能够设计的范围就不可能那么深,我只是让大家在你的那个意识里面有这个就是给你播下这么一个种子。所谓的界限所谓的规则,他不是说我们制定了什么就一定遵守什么,而是你生命本身是什么样子,最后才决定了你在规则的执行当中呈现出来的状态,当然比如这样子的课堂它时间特别的有限。所以我希望能够将一些能够给到大家具体的东西,这样就可以更多的帮助到家长,你先去用,用完了然后我们再一步一步往深里去探讨它,那我们大家都知道吧,想来上这个课的家长都应该改多多少少都接触过新的教育,那么都知道要给孩子自由,那么往往会发现呢,我们总是在要给自由还是要规则之间选择着,貌似这两件事情是对立的,非此即彼,有规则就没法有自由,有自由就没法有规则,但实际上这两件事情完全不对立。因为他们没有这样子对立的辩证关系,包括昨天我们闻是教育里发的这个微信还在说“有规则的孩子更阳光”,那你其实看到它那个所有的生命或者应该讲所有的这个文化他都有各自的那个规则界限,包括社会的大家的那么这些规则呢,在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的体现,那么我们今天只是围绕着家庭来说这些规则,所以我们只说一个大致的原则。
大家都知道家庭的原则呢包括尊重生命、尊重环境、尊重自己。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三个部分怎么理解。尊重生命也就是说但凡有伤害到生命本身的这样的事情都不允许做,这个没有什么好商量的不允许就是不允许,不要给孩子讲条件,当然任何一个规则就是不应给孩子反反复复讲条件,但是这种不讲条件呢,要取决于你自己的那个确定性啊,如果你不确定,当然孩子就会和你斗争。第二个规则呢,就是尊重环境。尊重环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不可以破坏环境,当然包
括比如说别人正在说话,你不可以打扰别人,比如说在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下,你不可以大声讲话。比如说在一个再一个非常有秩序的环境里头,大家都在排队,你不可以插队,你甚至不可以在那个队伍中间来回穿插,
我记得曾经有过一个家长写过一个我看到一个家长发的一个微信就是说他在国外看展览,他
穿过出口到入口,人家都对他投来非常不屑的眼光,这就是我们对环境完全的不在意,或者是我们没有顾忌到环境的一种表现。第三个呢就是尊重他人。这个尊重他人指的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我们从这个尊重生命、尊重环境以及尊重他人这个里头我们可以看得到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就是要我、你和我们。这个呢主要是由于我们跟环境、以及跟环境中的那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尊重他人就是不可以强迫他人,不可以威胁他人、不可以没有经过他人的允许去做一些事情。那我们经常会分不清楚啊他人是什么意思啊,我们把他人单独拿出来说一下,你比如说,一个家里面给孩子买了书,那么别的小朋友就会来,希望能够接你家的书看一看,那么你作为这个家长你可不可以把你孩子的书借给别人呢,大部分的家长就会觉得啊,没有问题啊,借就借了,但是小朋友就会不愿意,因为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作为成人的我们往往忽略了我要尊重他人,我们很难去尊重小朋友,或者去尊重一个比我们小的孩子或者比我们年纪轻的年轻人。这种难以尊重,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是成人的一种优越感造成的,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分清楚什么是尊重生命、什么是尊重环境、什么是尊重他人的时候,你想一想一个这样子的人能够完全的清晰并且执行到这三点的人,他自己的生命状态一定是非常清晰的一个状态、非常的有计某的一个状态。我们真正的规则教育或者是说一个人有规则意识,就指的人有这样子的一种有生命界限的状态,我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哪些事情会伤害到别人,哪些事情会伤害到环境,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是受外力强制的而是一种自发的自觉的一种行为。
那我们真正的规则教育或者一个人有规则意识,就指的是这样一种有生命界限的状态,我知道哪些事情时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时不可以做的。那些事情会伤害到别人,哪些事情会伤害到别人,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是受外力强制的,而是一种自发的自觉地精神状态。然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家庭里头有这样的三种规则,具体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年龄段怎么执行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按年龄段来分应该怎么执行啊。就拿尊重环境这一点来说啊,我们家里面都要求孩子做完事情以后要归位,回家以后要把鞋放在相应的地方,一进门要做哪些事情,然后要做到餐桌上吃饭,然后要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到要求的地方去,等等这些,不同的年龄段,对于这一规则的执行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就看一看啊,低年龄段的孩子怎么执行,基本上3岁以内的孩子在执行这一规则的时候都不可能做到我们的要求。所以3岁以内的孩子的家长你就压根就别想孩子来执行这一规则,如果你不让孩子执行这一规则,那么孩子怎么有规则呢,靠的就是你们。怎么个靠法是这样啊,家庭本身就是有规则的,任何东西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孩子在这样的有秩序的环境中,他就会有秩序。第二个就是低年龄段的孩子做不到的时候,家长要陪伴他做。比如说我们让孩子归位,就跟孩子一起说:“请归位,请归位”然后你就把
那个东西归位了。孩子在低年龄阶段不可能用行为来实现规则的内化,但是他的心里过程是由的,它是能够明白有些事情是要归位的,所以当她明白有些事情要归位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就可以去做到了。但是不能因为年龄小就不告诉他,然后或者是说用谴责的语言,你怎么不归位呢,这样都不会让孩子在心里形成这样的一个状态。一旦这种有秩序的感觉建立以后,那么到了3岁以后再给孩子建立规则的时候,他就会明白你的这个指向是什么,你的语言传达的信息到达他那里的时候,他会把他变成一个行动来完成,3岁以上,3岁到5/6岁的时候,因为根据孩子不一样,比如女孩就会稍微早一些发育,所以她就更能做到。男孩可能到了7/9岁也不见得能够做到收拾自己的东西啊,归位啊。只要是在3岁以上的孩子,你没一次可以给孩子一点点归位的内容,比如说有些东西,有一大盒子玩具太复杂了,你就先帮他归位一点点,然后让他归位一小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就能够完成,长到大概5-6岁的时候,把物品归位的方法讲给他,然后让他自己去归位,但是无论怎样,在归位的过程当中,你都要去帮助他,只是你帮助的从特别多到比较少的帮助,然后一直到后来比如说7/8岁,你给孩子讲归类方法,诶,这些归位在哪里,那些归位在哪里,或者这一类怎么归,这一类怎么归。那么慢慢的孩子在这样一种有序的环境中,那么他就开始归,开始顾及到环境中的那个物品的摆放,但是,所有对环境的摆放都是尊重环境啊。我只是拿这个举个例子。
实际上,尊重环境,是你要对环境有感觉的,比如我们执行那个有些规则的时候,我们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那么就要反复的提醒孩子,但是我甚至有的时候看到我们的家长有时候自己也并不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在这个时候,犹豫不决的并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又一次我看到,有一个孩子在那个剧院的椅凳上从前跳到后,从后跳到前,然后因为是剧院,我们在演出之前吗所以我就把那个孩子叫过来,我说你不可以这样,在公共场合这样子做,然后那个家长就跟我说,他是脱了鞋在凳子上跑的啊,我说因为这是公共场合,你有没有想过这是破坏那个公共场合的东西,另外一个就是打扰到其他的人,而且在公共场合发出这么大的噪音和来回跑动跳到别人的椅子上是不合适的,但是家长说但是现在并没有开始演出呀,如果演出开始了就不再跑了,那么我就感觉到,我们对共公场合的理解是什么,那么什么叫公共场合,不管他有没有演出,公共场合就是公共场合,不管有没有脱了鞋子都不可以在所有的椅凳上发出很大的噪音一个一个的在上面跳,那么这个东西不是说孩子不知道,而是家长不知道,所以当家长不知道的时候。
那么怎么给孩子建立一种有规则的意识呢,所以在对环境的尊重的这件事情上,往往取决于环境中的所有的人是怎么对待环境的,这才决定了孩子如何尊重环境。那么除了年龄段不同执行规则有不同之外,具体的规则的执行呢我也给大家几点执行的意见啊。一个就是我们一段时间只去执行一个规则去制定一个规则,而不要同时既有这个规则又有哪个规则,你比如说,小朋友每天放学回家要把鞋放在那个鞋柜上,在我的家庭是这样要求的啊,那么这段时间每天就只跟他说每天放学回家把鞋放在规定的位置上,我们就只做这一件是事情,而不要一进门就说,把书包放在书包的位置上,把鞋放在鞋的位置上,然后先去洗手,然后再去
换衣服,然后等等一大堆的事情,哇,一进门的时候你想想这小孩的压力得有多大,所以你最好一段时间只执行一个规则,直到所有的规则,这一个规则在所有的环节都能够完全执行了再去制定下一个规则。这样循序渐进的慢慢的孩子的生活就会越来越有秩序感越来越有规则,同时他也能够把握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当然他这一个执行规则,他仍然符合上一个分享的那个要求就是不同的年龄阶段要有不同的方式,那么另外一个呢就是执行规则的时候,它是要有一些弹性的,大部分的家长都很难理解这个规则有弹性,既然是规则他就应该是死的,他就应该没有弹性,这里我们所说的规则有弹性说的是在执行规则的时候要分情况去区别对待,比如说啊5岁的孩子,他已经明白每天回家鞋子需要归位了,忽然有一天他回到家看到哇桌子上有一个好吃的,或者电视里在放着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是有一个什么东西忽然吸引了他,他会特别高兴的跑过去,然后就忘记鞋子归位的事情,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允许这件事情发生,这件事情发生,为什么呢,一个就是有一些感觉有一些情绪有一些事情他远比我们的日常所要求的归位更为重要,因为它是偶然发生的,所以我们的允许孩子在那一刻去做那件事情。这就是一个弹性,其实孩子已经明白了每天回家要归位鞋子这件事情,他已经能做到了,他只是偶尔做不到,那么我们就不要因为这件偶尔的事情去盯着他,去反复的跟他说,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对这个行为产生对抗,所以我们在执行规则的时候。 其实往往会发现有两种情况会特别容易让孩子有规则。
第一种是家长自己的规则意识特别清晰,根本不会再这件事情上觉得到底是规则还是自由再想来想去的,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特别有规则。
第二个情况呢就是我们在跟孩子执行规则的时候,孩子是特别清晰的,我们对孩子的清晰特别的有把握和判断,当我们对自己的孩子有把握和判断同时我们自己内在的那个规则和界限也特别清晰的时候孩子绝对不会挑战你,孩子绝对不会因为这个问题跟你来来回回的纠结,所以我总是在跟家长说,自由这个东西,他和日常的规则是一摸一样的东西,一个越有规则的妈妈呢,孩子就越有规则,一个生命越是自由的妈妈他的孩子也一定获得的自由更多,因为你时常会发现,你给孩子制定了规则,或者是你给了多少自由,而这些都是有你自身的生命状态决定的,就像自由不可能用其他的东西来解释一样,自由必须由自由来解释,当自由经由生命来成呈现出来的时候,他作为孩子成长的一个大环境,你的这个生命的成长的状态,自然而然的就会到孩子的身上,而不是说我给孩子多少自由,实际上往往当你说你给孩子多少自由的时候,这本身就没有自由了,与此同时我们转过来说,当我给孩子制定什么什么规则的时候,这个规则就已经是在你之外的事情了,你会发现,其实在你之外的这些事情,你想起来了就执行,你想不起来了就不执行,那孩子也是这样呀,所以规则的执行也总是一会松一会紧,一会又一会没的,所以在任何一个执行这个规则的弹性上,他指的都是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根据孩子当下的那个状态,那你自己心中有数的去把握,这个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说规则就是这个样子,每天就光盯着规则,除了规则我什么都不盯,那样子真的非常的局限,你的生命的局限啊,并不只是有很多的规则,他慢慢的就会形成一些信条,形成一些限制性的信念,你就会发现你每天就是处在那
样子的规则中,你就觉得你自由的时间就是生命自由的时间就少了,那我总觉得生命总应该更加的自由鲜活。
遵守规则只是为了,在公共环境中达成一些事情,而并不是说遵守规则就是为了限制孩子,你比如说我们在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写作业,那这个规则一定要执行,那为什么要这样子执行这个规则呢,就是因为我们要达成某些目标,那对于一些孩子来讲他根本就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现在用这样子的规则来帮他打成一次目标,那这个孩子对自己就会越有把握,越自信,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往往会发现成人是先于孩子,是能够对未来有预知的,而且生命的这个状态是予以成熟,所以我能够把握我自己,从而我形成了孩子的一个成长环境,将这样的生命状态达到了,其实我们就不用再说,规则是什么,自由是什么这个问题了,那你会发现我们的生命状态真的才形成了孩子的规则的意识,形成了孩子自由的状态,形成了他的那个健康的机制,以及向上的这个能量,形成了孩子就是对自己的那个把握以及自己的那个界限,应该讲这个才是生命的教育,所以我特别不想让大家把我们所有的注意力,把我们所有的眼光都落在规则上,死死地去盯着规则,然后让我们的生命因此而迷失了。
然后另外一个我还是想说一下关于家庭规则有一些变动的,我记得有一个家长以前跟我说,他给孩子买了一个跳床,有了老大的时候呢就是老大在玩,而等有了老二的时侯就占着所有的玩具就是不让玩,那其实呢我就跟这个家长说我说那你有没有想过你不可能给家里买所有的东西都两份,有些玩具可以是两份的,但有些东西就不可能两份,那么怎么制定这个规则呢,我就跟他说,那就要给他说原来家里面就是一家三口制定的是三口之家的原则,现在一家四口,我们制定的是一家四口的原则,所以当时这个家长当时就吃了一惊,啊,原来规则还可以这样子制定吗所以我们原来对规则的制定就是我一旦有了这个规则我就怎么都不能变通,可事情会发生变化的呀,你家里头就是有了弟弟妹妹,然后我想现在这样的家庭会越来越多,那么爸爸妈妈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以前跟老大约定的事情,等生了老二之后发现你有些事情根本就没有办法实现,所以必须做出改变做出调整。那就要跟孩子讲清楚,以前呢只有你一个小朋友,爸爸妈妈就是你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是现在有了弟弟妹妹,那我们是你和弟弟妹妹的爸爸妈妈我们是这样子的一家人,这个关系发生了变化,有的家长就会担心,那老大接受不了怎么办,我就在想有些东西就是现实怎么都会接受。只是我们不要去强迫孩子接受,而是慢慢的让孩子接受,比如说有的这个老大和老二年龄相隔的小的,比较容易接受,因为他还没有意识到或者年龄相隔大了的能接受,那是因为他已经过了这个需要爸爸妈妈每天陪伴的这个时间了。但是也有一种情况就是爸爸妈妈陪伴本来就不够,然后忽然又多了老二,那一般情况下呢老二都会占据妈妈更多的时间,所以老大就会觉得心里头非常的不平衡,那么这个时候再制定家庭规则的时候,老大总觉得很不公平啊,啊,为什么他就这样,为什么他就这样,甚至有的老大我看到很严重的就是严禁弟弟妹妹动自己的任何的东西,在这个时候呢你就会发现爸爸妈妈就成了老大和老二之间的判官,一会要这样一会要那样两个人总是矛盾不断,所以我建议那些有老二的家庭,就要给孩子把这个规则调整一下啊,父母什么时候陪孩子呀,爸爸妈妈有什么事情可以帮你做呀,有哪些事情你必须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