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及根茎类
人参为珍贵药材之一。具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的功能。为驰名国内外的滋补珍品。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现大量为人工栽培。山参随时可采,一般以果实成熟后(月份)采收最佳。挖出后将山参用青苔和树皮裹好后置湿润环境储存,称为“鲜山参”或“野参水子”。现在鲜山参一般均晒干或冷冻干燥,称“生晒山参”或“活性山参”。园参栽种5~6年后,于秋天白露至秋分季节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为“鲜人参”或“园参水子”。鲜人参进行加工,其加工品主要有以下几类。(1)生晒参类取洗净的鲜参,除去支根,晒干,称“生晒参”;鲜参不除去支根晒干,称“全须生晒参”。(2)红参类将刷洗干净的鲜参,除去不定根(艼)和支根,蒸3h左右,取出晒干或烘干。 大黄为常用中药。具有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能。通常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物,于9~11月地上部分枯黄时或4~5月未发芽前采挖。
千年健为少常用中药,主产于广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等地区。主含挥发油。断面红褐色,黄色针状纤维束多而明显,习称“年健一包针”。
三七为著名珍贵药材之一。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用于吐血、咳血,胸腹刺痛、崩漏,跌扑肿痛,外伤出血等症。是一种销用较广的中药材。主产云南。剪下较粗的枝根称“筋条”,细根及残次品为“剪口三七”,最细的为“绒根”。规格等级通常分春三七和冬三七2种规格,各13个等级。
三棱为较常用中药。具有破气行血、消积止痛的功能。春秋两季采挖。
山药为常用中药。具有健脾胃、益肺肾的功能。主产河南。“怀山药”。秋、冬季挖取块茎,除去须根泥土,切去芦头(留种用),洗净,水浸2~3小时,取出,用竹刀刮去外皮,反复用硫黄熏后,晒或微火炕干,即为毛山药。选用顺直较粗的毛山药,置清水中,浸至透心,闷透,再用硫黄熏后,用木板反复搓成圆柱形,切成长20~25cm的段,晒干,打光,即为光山药。
丹参为常用中药。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养血安神的功能。秋季采收。挖取根部,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晒干,即得。
怀牛膝。河南产者为道地药材,是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
天花粉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生津、降火润燥、消肿排脓的功能。主产河南、山东。 天麻为名贵中药材之一。原名“赤箭”,具有祛风定惊之效。主产云南、四川、贵州、陕西、湖北、湖南及东北各省。
白术常用别名云术,台白术,冬术,蛙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以浙江于潜产者质量最佳,称为道地药材,习称“于术”。
白芍别名东白芍(浙江)、亳白芍(安徽)、金芍药。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生长3~4年植物的根,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甘草为常用中药。为豆科植物甘草及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干燥根茎和根。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能。主产于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玄参为常用中药,别名元参、浙玄参、黑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燥主产于浙江省。
玉竹为常用中药。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能。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7~8月采收。挖取根茎,洗净泥土,摊晒3~4天,使之质软而折不断时,搓去毛须,再晒1~2天,约六成干时,再进行搓揉1~2次,搓至开始出糖汁沾手时,且色变黄白明亮时为度。再晒干或炕干即得。以湖南、河南产量大,销全国并出口。
当归为常用中药。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多在霜降后采收。规格等级一般分全归和归头2种规格,分别以每1000g支数和根梢直径划。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为“鲜地黄”。将鲜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搓成团块,为“生地黄”。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
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无臭,味甜。生地黄常分1~5等,其他多为统货。
何首乌为常用中药。具有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的功能。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多自产自销。春、秋二季或全年采挖,削去两端,洗净,个大的切成块,干燥。取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称“何首乌片”。取何首乌片或块,照炖法用黑豆汁拌匀,置非铁质的适宜容器内,炖至汁液吸尽或照蒸法清蒸或用黑豆汁拌匀后蒸,蒸至内外均呈棕褐色,晒至半干,切片,干燥,称为“制何首乌”。商品一般为统货。 麦冬为常用中药。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的功能。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块根。全国广为分布,并有栽培。
羌活为常用中药。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能。为伞形科植物羌活和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由于性状不同,亦可分为蚕羌、条羌、竹节羌、疙瘩头、大头羌等。出口品常分蚕羌、羌王、副羌等规格。
虎杖为常用中药,别名活血莲。品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省区。一般自产自销。虎杖采收期叶均枯萎脱落,仅剩残基,与罂粟科植物博落回的残基相似,均为中空似竹,极易误采或混收,导致虎杖商品中混有博落回根。博落回有毒,应注意区分。 郁金为较常用中药。黄丝郁金、绿丝郁金(为姜科植物莪术的干燥块根)、温郁金、桂郁金、白丝郁金。冬末春初采挖。挖取块根,除去细根及根茎,洗净泥土,放于沸水中煮至粉质略为熟透为度,取出晒干。规格等级一般为统货。
独活为常用中药。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功能。春初或秋末采挖。挖取根部,除去茎叶及泥沙,烘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规格等级一般为统货。 香附为常用中药。原名莎草。具有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能。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本品于秋季挖采,割去茎叶,用火燎去须根后,直接晒干,或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再晒干,为“光香附”;不经火燎,直接晒干者,称“毛香附”。取药材除去毛须及杂质,
碾碎或切薄片,为“香附粒(片)”。取香附粒(片),加入米醋拌匀,闷润透,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为“醋香附”。商品一般为统货。
柴胡为常用中药。具有疏散退热、疏肝、升阳的功能。北柴胡又名硬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红柴胡又名软柴胡、南柴胡。
党参为常用中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能。秋季白露前后采挖,以生长3年以上浆汁饱满者质量最佳。
莪术为较常用中药。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能。商品一般为统货。
黄芪为常用中药,用药量极大。全国各地以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为主流商品。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
萆薢为少常用中药。具有祛风利湿、除痹去浊的功能。分绵萆薢、粉萆薢两个品种规格,均为统装。粉萆薢又名黄萆薢、黄姜。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根茎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区。秋、冬季采收。挖取根茎,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切薄片晒干。伪品及易混品:白萆薢,为同科植物纤细薯蓣的根茎。山萆薢为同科植物山萆薢的根茎。
果实种子类
女贞子为较常用中药。具有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的功能。为木樨科植物女贞的果实。秋、冬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梗叶,稍蒸一下,晒干即得。商品一般按形状分为猪腰女贞(瘦型女贞)和豆豉女贞(胖型女贞)两种规格,一般不分等级。
山茱萸为常用中药。具有补肝肾、涩精止汗的功能。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主产浙江、河南、安徽、陕西、山西、四川等省。10~11月间采收,经霜者质佳。采后,置竹笼内,用炭火烘焙,捏去种核,将果肉晒干或烘干。商品一般为统货。
山楂为常用中药。具有消食化积、去痞散瘀的功能。分北山楂、南山楂。均为统装。北山楂:又叫山里红、大山楂。主产山东、河北、河南等省。以山东临朐、沂水及河北安国等
地产品质优,行销全国并出口。
木瓜为常用中药。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功能。商品规格按皱皮、光皮分别成装,均为统装。均以质坚实、味酸者为佳。
枸杞子别名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在宁夏、内蒙古,其中以宁夏的中宁、中卫、灵武等地的枸杞子质量最佳。
砂仁为名贵中药材之一,原名缩砂密。具有行气宽中,健胃消食,安胎止呕的功能。为姜科植物阳春砂仁、缩砂密(绿壳砂)、和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剪下果穗,用微火烘至半干,趁热喷冷水一次,使之骤然收缩,易使种子团与果皮紧密结合。或于果实快干时上覆盖樟叶,继用微火烘干,果实香气更为浓郁。
桃仁为较常用中药。具有活血去瘀、润肠通便的功能。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规格等级一般均为统货。
全草类
肉苁蓉为少常用中药。具有补肾益精、润肠通便的功能。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肉质茎。主产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新疆地区。商品分为甜苁蓉和咸苁蓉2种规格。一般均为统货。
茵陈为常用中药。具有清湿热、退黄疸的功能。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收的称“茵陈蒿”。为菊科植物滨蒿(北茵陈)或茵陈蒿的幼苗。主产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全国广有分布。陕西产者称“西茵陈”,质量甚佳。商品分西茵陈、绵茵陈等规格,一般均为统货。
花类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全国各地多有栽培。以宁波产品质佳,奉为道地药材。 凌霄花为少常用中药。原名紫葳。具有凉血去瘀、祛风行血的功能。为紫葳科植物凌霄或美洲凌霄的花朵。主产江苏、苏州、镇江等地。商品规格统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