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诗)
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游① 李商隐
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 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 庾郎年最少②,青草妒春袍③。
注:①此诗为大和四年春作于郸州令狐楚幕,时诗人方十七八年华。②庾郎:为东晋中期将领、书法家庾翼,年轻时有经世大略,后官至征西将军、荆州刺史,世称庾征西。③《古诗》:“青袍似春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首诗为春游即怀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景与人互相映衬,气脉通畅。
B.首联状写两幅画面,表现骏马疾驰的轻快与俊逸,白鸟飞翔长川的艰难,画面隽永。
C.“烟轻惟润柳”所表现的意境与韩愈的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D.“风滥欲吹桃” 描写的是暮春时候疾风吹落桃花的情景,给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E.颈联描写人物的动作细节,意在深远,含蓄地写出作者的心事,为下联铺垫蓄势。
(2).这首诗格调高昂,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京西①
陆游
白发将军②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③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④疾风雷。 悬知⑤寒食朝陵使⑥,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绍兴三十一年,陆游在杭州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听说武巨收复西京洛阳,挥笔喜赋此诗。②白发将军:武巨,当时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③列圣:宋王朝已故列代皇帝。④故令:大放天下的诏令。⑤悬知:料想。⑥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标题的“闻”字是理解全诗的关键,它交代了中心事件,引出了主人公“闻”后的情怀。
B.首联紧扣诗题,“捷书来”表明宋军取得了收复西京的胜利,突出了宋军的无坚不摧。
C.颔联认为,宋军把金兵从西京赶了出去,也有上天主持正义、有意向着宋王朝的因素。
D.颈联直抒胸臆,指出宋朝已故列代皇帝都仁恩深施,希望当今皇帝也
要尽快大赦天下。
E.尾联想象明年寒食朝祭陵墓的使者的沿途所见,“驿路梨花处处开”景中蕴含丰富感情。
(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次湖口有怀 刘长卿
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 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 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 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句写诗人频繁地想要遥望帝乡,这一行为暗指诗人对政治中心和建立功名的渴望。
B.“万里心来去”看似只有“心”在运动,但实际上“心”是随着“身”一起运动的。
C.第三句聚焦于空间的“小”与细节,第四句则侧重空间的“大”和全景,形成对比。
D.“扁舟”指小船,而“舟”与“船”在古诗中往往具有不同的情感内蕴和使用语境。
E.五、六句点明时令特征,诗人借秋天大雁不分昼夜南飞,含蓄地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2).本诗第七句化用了屈原的“洞庭波兮木叶下”,请赏析其化用之妙。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下列小题。
秋晚客兴 苏轼
草满池塘霜送梅,疏林野色近楼台。 天围故越①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 客梦冷随枫叶断,愁心低逐雁行来。 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
[注]①越,古国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写出了一派晚秋景象,却没有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之感。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 形象地写出了夜幕来临时天色吞噬云彩, 潮打孤城的场景。
C.颈联“冷”字一语双关, 既是写晚秋天气的凉冷, 也是写作者漂泊心境的孤冷。
D.深秋傍晚, 作者旅居在外的愁绪更加浓烈, 无法排遣, 只好寄托于南归的大雁。
E.“愁”是诗眼, 作者借秋景抒“愁”,又以“愁”写“流年”,“愁”贯穿全诗。?
(2).本诗尾联在表情达意方面颇有特色, 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泷洲途中,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复杂的感情。
B.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
C.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D.“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E.结句是诗人途中所见所感,借助春色的变化和生机盎然,反衬诗人的悲情。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蜀府将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