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德运用行为矩阵来研究区位论,他重视不完全信息和非最佳化行为对区位选择的作用。行为矩阵由拥有信息水平轴和利用信息能力轴构成,各个决策者均可在位于这一行为矩阵中表示出来。
14、能够掌握综合等费用线和临界等费用线,并能够根据它们和给定条件,判定工厂的合理区位。
15、简述杜能农业区位论中使用的方法
杜能采用的研究方法就是“孤立化”方法。即先从影响农业分布的种种因素中(像土质条件,谷物价格,河流等)分离出一个主要因素(市场距离)。然后探明在其他次要因素相同的条件下,主要因素运动变化的规律,以及可以用来反映这种变化的模式。最后再确定当次要因素一一起作用时,上述模式将发生什么样的偏离。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一)概念题
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可以指城市、居民点、商业或服务业中心。
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货物的供给范围:由中心地供给的货物能够到达多么大的范围,当消费者到中心地购买货物时,
它是指消费者从居住地到中心地的移动距离;如果由商店送货的话,是指发送货物的移动距离。货物的供给范围有上限与下限两种。上限是货物供给范围的最大极限;下限是供给货物的商店能够获得正常利润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消费者的范围。
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也即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的人口。
中心地的等级: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有高低等级之分。中心地的等级取决于其能够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水平,一般能够提供高级货物和服务的中心地等级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
经济距离:决定各级中心地商品和服务供给范围大小的重要因子是经济距离,为用货币价值换算后的地理距离,是主要由费用、时间、劳动力三要素所规定的距离,但消费者的行为也影响到经济距离大小。 (二)简答或论述题
2、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空间均衡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 (1)基本前提
第一,均质平原: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匀分布的平原。人口均匀分布,且居民的收入和需求以及消费方式都相同。中心地在区域内的任何地方都可布局。
第二,交通条件相同: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程度一致。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第三,就近消费: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少交通费。
第四,商品价格与质量相同,交通费由消费者承担: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价格和质量都相同。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交通费与距离成正比。 (2)中心地系统的构造
在上述前提假定条件下,中心地均匀地分布在平原上,同类中心地间的距离也相同,且每个中心地的市场区域都为半径相等的圆形区域。
一种产品市场的空间均衡:①单一企业形成圆形市场区;②多个企业形成多个圆形市场区;③多个企业的多个圆形市场区竞争达到均衡,形成正六边形的市场区结构。各级中心地组成一个有规律递减的多级六边形空间模型,此时所有中心地达到了空间均衡。多种产品市场的空间均衡 (3)各级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比例关系为:1,3,9,27,81,?。从中看出,是按3的倍数在变化,因此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3的中心地系统。
(4)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
①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2,6,18,54,?。
②从区域次级中心地开始,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数量是其上一级中心地数量的3倍。
(5)市场原则中心地系统的特点
①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各级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
②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
③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二)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1)特点 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因此,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
(2)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关系为:1,4,16,64,256,?。因此,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
心地系统也称为K=4的中心地系统。 (3)中心地之间的数量
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中心地间数量关系为:1,3,12,48,192,?。 (三)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1)特点 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低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原因是在行政区域划分时,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割开,使它完整地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域。
(2)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 各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关系为:1,7,49,343,?。它是以7的倍数增加,形成以K=7的中心地系统。
(3)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 中心地间的数量关系为:1,6,42,294,2058,?。 (四)三原则适合的条件
(1)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及其市场区域构成的中世纪中心地的商品供给。 (2)交通原则适用于如19世纪交通大发展时期,以及新开拓的殖民地国家、新开发区、交通过境地带或聚落呈线状分布区域。在文化水平高、工业人口多(人口密度高)的区域,交通原则比市场原则的作用大。
(3)行政原则比较适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构的绝对主交时代,或者像社会主义国家以行政组织为基础的社会生活。
3、举例说明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
(一)消费市场状况 ①消费者指向。即零售业区位与人口的分布密度呈比例。②消费者收入。收入的差异主要表示在市场区域的总购买力和收入等级间产生的
购买行为模型的差异上。这种差异产生的结果是对零售区位的类型、数量和规模要求不同。
(二)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 ①消费者的购买量随着距零售区位的距离增加在减少,当该距离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因交通费太大,购买量就变为零。②需求空间曲线的空间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城市内部零售区位空间的结构。如果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平缓,表示零售区位具有极强的空间集聚性;相反,如果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很陡,表示零售区位趋于分散。③交通条件对零售区位的作用可通过交通费用的变化来表示。
(三)零售业间的竞争 ①竞争者之间是集中还是分散与企业的经营种类和市场的特性等有关;②同业与不同业种间的竞争,均表现为联合与集聚趋势。 (四)地价的作用 ①交通便捷性、空间的关联性和周边环境的满意度影响区位地价。②不同类型的零售业所能支付的地价能力是决定其区位选择的重要因子。 4、利用赫夫的概率引力模型分析所在城市购物中心对消费者的影响。 5、举例说明不同类型服务业的区位特征?
(1)以个人和家庭为对象,提供日常服务活动的,近消费者布局;
(2)以企业或行政机关等为对象,提供其运行服务需求的,近城市中心区布局; (3)具有办公机构性质的服务业:①发挥管理职能的业务中心与办公机构,布局城市中心;②企业子公司和部门中心,布局城市次中心;③从外部支援企业活动的服务业,布局市中心。
6、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营利性服务企业区位选择具有层次性: (一)服务企业对不同城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