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出色的部门经理
管理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管理
集中他人的努力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1. 管理工作的中心:管理他人的工作,即通过他人的活动达到目标 2. 管理工作:协调他人的活动
3. 管理必须考虑:人;工作;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 二、为什么要管理
1. 希腊十字游戏 2. 讨论 3. 总结
(1) 资源的有限性;
目标的可选择性; 社会的竞争性。
(2) 方法———目标关系管理的艺术性
运用知识、技能、经验和判断力
因此:
(1) 运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佳效益;
(2) 协调分工而形成集体力,有效达成组织目标
三、管理的五个难题
1. 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结合
因为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存在着矛盾性
没有万全的解决方法,只有明智的选择而使二者平衡 2. 既要主动又要控制
3. 既要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又要照顾个人需求
原则性与灵活性问题
规章制度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但不能考虑个人需求 4. 平衡个人需求与集体准则之间的矛盾
组织需求与个人愿望的矛盾产生于:
(组织需要完美地体现功能的互补;而个人愿意与自己合得来的人) 5. 既要执行规范,又要改变规范 四、管理者的工作:其他人——工作
因此:
1. 人事方面的活动
(1) 激励和沟通 (2) 培养人才 2. 工作方面的活动
(1) 确定目标
(2) 组织协调下属的活动 (3) 评定工作绩效
管理的基本职能 一、计划职能
1. 为什么要计划
制定目标和确定达成目标的行动方案
一个好的计划等于成功了一半,因为:
机会与风险并存,通过计划可以降低风险,提高机会效益
2. 计划的基本原则
(1) 目标原则 由企业性质所决定的(盈利)
实现目标——依赖——员工努力 协调努力——依赖——计划 目标排序问题
(2) 领先原则 其他职能的先导
计划确定——目标和如何达成目标
因此必须有:
A 采用何种组织结构 B 配备何种人员
C 如何进行有效的督导 D 采用何种控制标准
(3) 普遍性原则 任何一级都要做计划 (4) 效率原则 投入产出比
例如:一个亏损企业,计划通过扩大批发业务和裁员来降低成本,会导致恐慌、怨恨和士气不振,结果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使扭亏目标失败。
因此,计划的效率在于: A 计划对实现目标的贡献 B 制定、执行计划的费用 C 不能预见的后果的影响 (5) 层次性原则
A 长期——中期——短期
B 目标(进入全国500强)—战略(多产业渗透)—大小政策(做局)—程
序和规划—方案和支持计划(技术、人员、设备)—预算(数值化计划)
(6) 程序化原则 按一定的程序进行 (7) 承诺原则 承诺任务、时间期限
(8) 灵活性原则 在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弹性,以减小未预料事件引起的损失 (9) 变换航道原则 定期复核计划,进行必要修订;承诺时间越长,承诺任
务越多,管理者分段核查越必要。如同航海家不断进行方位调整,以期达到目标。
二、组织职能
1. 基本职能 建立有效的分工协作体系
具体表现为:
(1) 通过组织把任务和目标细分,以便执行 (2) 可明确规定每个人的任务与职责,便于负责 (3) 有助于说明职责——职权关系
(4) 促进合作与协调 人为地补偿任务分割后的联系 (5) 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6) 有效地连接计划和执行 确保管理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机性 (7) 作为指导和控制的基础 (8) 发挥群体效力 2. 基本原则
(1) 职责与权利原理
A 阶层制原则 维护管理的权威性,确保组织运行的有效性 B 指令一元化原则 C 责——权对等原则 D 限定原则 (2) 分工原理
A 目标原则
B 任务专门化原则 C 集中分散原则 D 控制跨度原则 E 授权原则 F 例外原则
G 直线——参谋原则 (3) 协调与交流原理
A 正规等级结构原则 B 政策与程序原则 C 非正式交流原则
三、控制职能
1. 基本职能 将组织的活动维持在允许的限度内,其限度是由计划确定的,表达了
人们的期望。 控制的三个基本思想:
(1) 抑制或限制 (2) 指导或命令 (3) 校对或检验 墨菲定律:
(1) 在没有控制时,一个问题能出多大就会出多大 (2) 在有控制条件下,定律转化为:
A 如果要出问题,肯定有一个问题严重得不堪设想; B 从来没有不偏不倚,矫枉必过正;
C 事情一旦搞糟,以前所作的努力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D 听之任之,事情只会更糟。
2. 控制要素
(1) 可衡量性或可控制性 标准问题 (2) 度量特征的手段 尺度问题 (3) 比较评价的手段 结果与标准的比较 (4) 调整特征的手段 增加与减少 3. 控制的必要条件
(1) 非个人的方法
A 必须有明确的标准
B 必须能够得到偏差的信息 C 必须有困难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2) 取决管理者能力的
A 具有控制能力的管理者
B 挑选和安排合格的劳动力,不合格无法控制
C 使用奖惩制度
4. 控制方法
(1) 预先控制 如市场调查,可行性分析等,属于先期控制。 (2) 指导控制 属于同步控制,即使纠正偏差。
(3) 是-否控制 判断是否可以继续进行的控制,如成本否决控制 (4) 事后控制 主要为下一轮控制打基础,奖励员工,指导下属,如修订定
额等。
激励的基本理论
一、动机、行为与激励
人类的行为模式:所有自觉的行为无不来自激励或动机
挫折 未满足需求
个人需求产生心理紧张
动机 行为 结果
紧张消除 满足需求
二、几种激励理论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自我实 现 尊重与自尊 归属与社会交往 安全与保障 基本生理需要
2.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
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 不满因素 满意因素 工作外延 工作内涵 外因 内因 例子:
公司的政策和管理 成就 监督者的素质 对成就的承认 同上司的关系 成长 同事的关系 工作本身 报酬 成长机会 工作条件 地位 3. 期望理论
激励=效价×期望值
效价——一个人期望得到某事务的强烈程度 期望值——某一行动实现其欲望的概率
4. 目标管理理论
基于工作成果的参与式激励理论
目标导向的心理特征与集中努力于工作目标
激励员工的基本技巧
规则之一:尽量不要批评、指责和抱怨 1. 如果你要采蜜,不可弄翻蜂巢:
批评就像家鸽,它们会叫着回来的。 如果你我明天要造成一种几十年、直到死亡才消失的反感,只要轻轻吐出一句恶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