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让我感动”
——《再见了亲人》精品赏析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英雄儿女》电影片段,关于长征的故事。 教学内容:《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吟,导入新课:
1、齐读“感动中国”的部分颁奖词。
2、教师小结:这样感动的人物你们还知道吗?是啊!这样让人感动的人物可能发生在战争年代,也可能发生在和平年代;这样的人物中国有,外国也有。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本组课文也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令我们感动的他们。
二、重温课文,整体感知 。 1、读词语。重点指导难写的字。
2、齐读课题,说说你对“亲人”的理解,什么样的人称为亲人? 3、通过预习课文,能说出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亲人吗?他们是亲人吗?不是亲人,为什么称之为亲人呢?想知道吗?认真学习课文,用心体会,相信同学们会理解的!
4、想不想读一读课文?那么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看一看刚才我们提到的三位亲人,她们都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谁第一个起来读
5、朝鲜亲人为志愿军作了这么多的事,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朝鲜人民关心、热爱志愿军,把志愿军当作自己的亲人)朝鲜人民为什么这么的爱护、关心志愿军战士,还把他们当作亲人呢?(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赶走侵略者,重建家园,抛头颅、洒热血)
师小结: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怎能叫人不感动!
三、交流成果,积累语言
1、请同学默读课文,你可以把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片断仔细品读,有令你感动的词语或句子可以用笔画下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等会起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谁说得好!
2、把自己感动的句子写在摘抄本上。 四、重点段落学以致用。 研读第一自然段
(1)大娘的那些地方令你感动呢?
你能说一下“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吗?那么在课文中是指什么呢?说得真好。谁再能起来说说“雪中送炭”的意思?对就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别人以帮助。在志愿军战士最需要食物的时候,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送来了打糕,大娘送来的不仅仅是好吃的食物,还为志愿军战士送来了打胜那次阻击战的精神食粮,多么让人敬佩的大娘呀!让我们带着敬佩和感动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几句。
(2)大娘身上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
“唯一”是什么意思?为了救志愿军战士,大娘失去自己唯一的亲人——小孙孙,难道说大娘不爱自己的小孙孙吗?难道说大娘失掉小孙孙不痛苦吗?同学们读到这你有什么体会呢?(大娘把志愿军看得比自己的亲人还要亲)来让我们带着痛苦的感情来读一下这几句。
(3)大娘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志愿军就要离开了,大娘就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着志愿军,这让我们不由得想到了孟郊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能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几句。
(4)有感情朗读 带着我们的感动、带着我们的深情齐读课文的第一段。 (5)讨论本段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
课文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仿造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的语气描写送别的场面。
五、总结方法以精带略
1、总结本课的学习方法:先了解课文内容再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重点朗读。带着这种学习方法学习《金色的鱼钩》
2、出示学习提纲:
(1)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3、交流
六、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学习了这两篇课文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2、总结两篇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反问句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七、一篇带多篇拓展运用
建议课外阅读《我的老师管叶羽先生》《父母心》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送打糕昏倒 大 娘 救伤员失孙 深情厚谊 小金花 救老王失母 大 嫂 挖野莱致残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给学生比较开放的提问,如:“读文章后,你的心情怎样?”“读文字,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这样的前提下,结合当时志愿军离别时的情感变化,对往事的回忆,抓住亲人间的情感流露,教师能适时地引导。如大娘与志愿军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等,让学生明白,虽然从血缘关系来看志愿军战士和大娘不是亲人,可是她做到了亲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深情。如“雪中送炭”,教师要给予引导,联系上下文,结合当时志愿军所处困难,紧紧扣住“亲人”这一主题来引导,可能更有实效,理
解能更深。
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更是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应该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能培养人云亦云的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