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世纪的造物精神
打开文本图片集
时光易逝,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不复存在,但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却没有消失。年轻的手工艺人不断加入宁芬堡皇家瓷器工坊,“刷刷刷”的水车声中,两百多年历史的传统工艺被完整保留下来。 “Nymphenburg”——位于德国第三大城市慕尼黑西部的宁芬堡,有着这样一个好听的名字,它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居住在水中的仙女”。这里曾是巴伐利亚王国的夏宫,景色绝伦,有“世上最华美的巴洛克宫殿”之称。宁芬堡里,有近代第一个可以人工加热的室内沐浴池,还有泛着银蓝光芒的狩猎行宫阿玛丽亚堡,奢华雕饰集尽巴洛克式的典范,不胜枚举。
虽然,王朝已成历史,王宫也成了博物馆,但就在此地,却有一批艺术家依旧在遵循两百多年来的传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就是宁芬堡皇家瓷器工坊的手工艺人们。
宁芬堡皇家瓷器工坊是德国巴伐利亚皇家瓷器工坊,始建于公元1747年,并于1761年迁至专门为其修建的宁芬堡夏宫北侧的圆形建筑内,已经经过了二百多年的历史。
在宁芬堡人的眼里,“纯手工制作”始终是手工工艺的同义词,本质就是遵循传统工艺进行手工生产,而宁芬堡正是保留这一传统工艺的唯一一块净土。
18世纪建立的瓷器工坊中,有不少工坊在皇家御用的作用下都曾有过盛极一时的辉煌,然而更多的工坊最后都走向了没落。而在这种环境下,宁芬堡皇家瓷器工坊却书写下了260多年的光辉历史,其工艺高超不言而喻。工坊坚决不使用任何自动化工艺。这里出产的陶瓷制品具有晶莹剔透、光洁幼滑的独特品质,深受世人喜爱。
在宁芬堡皇家瓷器工坊的Elke女士的带领下,我们有幸走
进这座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工坊,一探究竟。
穿过富丽堂皇的展厅,步入工坊生产区域,从远处就能听到水力机械特有的声音。时至今日,宁芬堡的所有机械设备都如同18世纪那样,依然在宫殿溪流水力驱动下工作。通过分布在宫殿园区中的传送带系统,皇宫运河的水为碾磨机、搅拌槽,和陶轮等一系列生产流水线提供动力。而对于坚持用水力发电的原因,Elke女士解释说:“水力产生的动力比较温和,而且易于控制,现代技术所转化的能量反而会影响工艺的可靠性。这可能是古老的智慧吧!”
高岭土、长石、石英,宁芬堡陶瓷最大的秘诀就在于这三者的独特配方。由于是商业机密,我们也难以一窥。不过,光是处理三者调和的工序便占据了整整一个车间,并且制造过程非常耗时,从最初混合到最终产品出炉,大约需要三年时间。车间中,一位壮硕身材的工匠正在忙着将调和好的材料压板贮存。这位大个子叫做Dieter Zeus,已经在宁芬堡瓷器工坊工作了长达37年时间。Elke介绍,像Dieter Zeus这样完全掌握材料配比工艺的匠人在整个德国都寥寥无几,是名副其实的“国宝级人物”。可以说,宁芬堡瓷器工坊之所以出名,与从事手工工艺的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密不可分。许多年轻时来此做学徒的艺术家们,最终都选择终身效力。
经过长时间精心制成的基料最终来到艺术家的手中,所有圆件——包括盘子、碗碟、花瓶等器皿——都在陶轮上由手工拉坯完成,块料水力驱动的陶轮上被精心塑形,最后在石膏模具上固定最终形状。时至今日,宁芬堡已经拥有超过两万种不同的成型设计。
独特的设计还在体现在丰富的图案上。其中最令人感叹的坎伯兰餐碟,画师们需要花上三个星期时间才能完成的花形图案,被认为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复杂的图案设计。而要掌握如此高超的绘画技能,对毫无经验的新手画师来说,需要长达15年的训
练。
除了圆件,动植物、人像等瓷偶则需要更多精细加工,一般这类作品都在原始模型完成后,在成型工厂用流动液化瓷坯将单独构件结合起来,比如肢体、花瓣、树叶等细节,均不采用模具,而是全手工雕琢,最后用小刀小心翼翼地雕琢至主体结构上,接缝处也用修模工具精细处理,浑然天成。
出自宁芬堡的瓷器令人着迷,另一大原因在于染色。工坊拥有自己的颜料实验室,在这里,成千上万种色素和氧化物被混合制成绘画颜料,三个世纪以来的约*****种颜料的秘方保留到了今天。其中,每种颜色还有数不尽的层次变化,据说,仅绿色颜料就能在颜料实验室中生产出300种不同的色调。对历史上邀请宁芬堡瓷器工坊为其制作陶瓷器物的家族,工坊还制定了特定的色标,这样一来,继承瓷器工艺的艺术家们便能复刻各家族的器物,用以未来补充。
当回到展厅,再次观赏橱窗中的杰作时,我们终于理解巴伐利亚家族路易波特王子在此留下的评价——当我们每一次欣赏宁芬堡皇家瓷器时,内心总会升起一份深深的感动和敬意。这份精美绝伦能够穿越了几个世纪来到我们面前,背后有着几代艺术家的坚持和对工艺的尊重,如同Dieter Zeus说的:“我为这份工作付出了心和灵魂,不然我也不会做下去。坦诚地讲,我无法想象自己从事任何其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