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第二节: 自然环境

【课标解读】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内容分析】本节课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主要讲述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与地形、河流相互关系,在设计时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得出亚洲气候的三 个特征及其表现和简单成因,其中有意识地通过成因的分析使学生领会区域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关系;如何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即由亚洲的气候学习到 非洲气候特征的分析,落实设计思想中体 现案例、应用方法的思路。

【学情分析】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本课时(亚洲自然环境的第二课时)是学生第一 次接触具体区 域的气候内容,学生在上学期对于气候的概念、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直方图的判读方法、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 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都进行了学 习,因此,有了学习亚洲气候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但由于这些内容是上学期所学,学生会有一定的遗忘;加上气候特征和成因比较抽象,所以学习中需要老师关注学 生的基础、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指导,控制教学难度和深度,教学内容中的有关知识点和结论由学生通过老师引导后分析得出。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 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 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 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 境特征 。 情感态度目标:

1、 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亚洲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我们在上册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那么大家还记得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

学生回答预设: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教师:我们这节课就按照这些因素来认识亚洲的气候特征。

设计意图:复习提问,既检查了知识,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同景观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二、复杂的气候

活动一: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1

步骤1──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教师布置任务:

(1)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看看北纬30°附近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看亚洲跨几个温度带。

(2)30°N附近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呢? (3)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

学生回答预设:10°S~70°N。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教师:可见热带的气候、温带的气候、寒带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同样,地形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得出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步骤2──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教师布置任务:

观察图6.14亚洲不同气候类型景观举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感性上认识亚洲气候的差异。 活动二:认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教师布置任务

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广大? 教师小结:亚洲面积广大,内陆广大地区距海遥远,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认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活动三:认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步骤1──认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表现与原因 教师布置任务:

(1)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有哪几种季风气候。 (2)分析亚洲的季风气候分布特点。 (3)提供“知识拓展”: 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阅读: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面和南面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所以形成了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

2

(4)提供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在教材第10页图6.13上,找出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 (2)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3)欣赏微课,加深对季风气候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季风气候形成原因的拓展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季风气候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步骤2──认识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师布置任务:

说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联系生活:我们家乡所在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思考一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

(2)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师小结: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时对热量和水分的要求。但夏季风有的年份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灾;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涝灾。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落实了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要求。通过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认识地理事物的两面性,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习惯。 活动三:拓展演练: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 教师布置任务:

读图6.15,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

3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第二节:自然环境【课标解读】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内容分析】本节课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主要讲述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与地形、河流相互关系,在设计时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得出亚洲气候的三个特征及其表现和简单成因,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oafz4n3pm3y3j84vsq02xzhu2kzfw009q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