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营养学试题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单胃杂食类动物的消化特点主要是酶的消化,

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少于1%,主要为糖原和葡萄糖,不含粗纤维

碳水化合物是植物体的结构物质和能量贮备物质。脂类是动物体内能量的贮备物质。

微生物消化的最大特点是

优点:将大量不能被宿主直接利用的物质(粗纤维)转化成能被畜主利用的高质量的营养素(菌体蛋白)。 缺点:在微生物消化过程中,也有一定量能被宿主动物直接利用的营养物质首先被微生物利用或发酵损失,这种营养物质二次利用明显降低利用效率,特别是能量利用效率。

饲料中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小于真实消化率。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表观消化率大于真实消化率。

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大多数的蛋白质还含有硫,少数含有磷、铁、铜、碘、钴、锌和锰等元素。

一般蛋白质的含氮量按16%计。

蛋白质的营养实际上是氨基酸的营养。

氨基酸按其结构分为脂肪族AA,芳香族AA和杂环AA。

脂肪族AA根据氨基、羧基的数目,分中性、酸性、碱性氨基酸和含硫AA 。

成年动物需要八种必需氨基酸:Lys Met Try Leu Ile Phe Thr Val

生长动物需要十种必需氨基酸:Lys Met Try Leu Ile Phe Thr Val Arg His

雏禽需要十三种必需氨基酸:Lys Met Try Leu Ile Phe Thr Val Arg His Gly Cys Tyr

从营养生理角度考虑,多糖可分为营养性多糖和结构性多糖。

非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 营养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前段(,口腔到回肠末端)消化、吸收。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后段(回肠末端以后)消化、吸收。

猪、禽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特点,是以淀粉形成葡萄糖为主,以粗纤维形成VFA为辅,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

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以形成VFA为主,形成葡萄糖为辅。

反刍动物体内代谢所需的葡萄糖必须全部由糖原异生作用提供。

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消化产物以葡萄糖为主,而反刍动物则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

乙酸可用于体脂肪和乳脂肪的合成,丁酸也可用于脂肪的合成。丙酸可用于葡萄糖和乳糖的合成。

动物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饲料三大养分中的化学能

6

饲料能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哺乳动物和禽类饲料能量的最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 反刍动物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中的粗纤维——VFA 非反刍动物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中的淀粉——葡萄糖

国际营养科学协会及国际生理科学协会确认以焦耳作为统一使用的能量单位。卡与焦耳(joule)可以相互换算,换算关系以如下:

1 cal = 4.184 J 1 kcal = 4.184 kJ 1Mcal = 4.184 MJ

常量矿物元素一般指在动物体内含量高于0.01%的元素,主要包括钙、镁、钠、钾、磷、硫、氯、等7种。 微量矿物元素一般指在动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目前查明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铜、锰、锌、硒、钴、碘、钼、氟、铬、硼等12种。

皮肤不完全角质化症是很多种动物缺锌的典型表现。

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体中,植物中不含维生素A,而含有维生素A原(先体)—胡萝卜素。

一个国际单位(IU)的维生素A=0.3μg 的视黄醇、 =0.55μg维生素A棕榈酸盐 = 0.6μgβ-胡萝卜素。

维生素D有D2(麦角钙化醇)和D3(胆钙化醇)。麦角钙化醇的先体是来自植物的麦角固醇,胆钙化醇来自动物的7-脱氢胆固醇先体经紫外钱照射而转变成维生素D2和D3

维生素D最基本的功能是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维持血液钙和磷的水平,促进骨的钙化。

植物性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主要决定于光照程度,动物性饲料则取决于7-脱氢胆固醇的活性物质25-OH- D3的含量。

天然存在维生素K活性物质有叶绿醌(维生素K1)和甲基萘醌(维生素k2)。

饲粮中的色氨酸在多余的情况下可转化为尼克酸。对于猪,50mg色氨酸可转化为 1mg 尼克酸。 “尼龙袋法”优点是简单易行,重现性好,实验期短,便于大批样品的研究

蛋白降解率%=1-十二指肠非氨氮-瘤胃微生物氮/食入氮 蛋白降解率%=放入前蛋白含量-放入后蛋白含量

三、简答、论述类:

中性洗涤可溶物(NDS)

中性洗涤处理

饲料 PH=7.0 酸性洗涤可溶物(ADS)

中性洗涤纤维(NDF) 酸性洗涤剂处理 酸性洗涤纤维(ADF)

KMnO4 PH=3.0 72%H2SO4

7

纤维素和残余矿物质 木质素氧化损失 纤维素被溶解 木质素和矿物质 灰分 纤维素被燃烧 灰分 木质素被燃烧 Van Soest 粗纤维分析方案

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一)动物

1、动物种类 不同种类动物,由于消化道的结构、功能、长度和容积不同,因而消化力不同。2、年龄及个体差异 (二)饲料 1、种类

2、化学成分 (1)蛋白质含量 (2)粗纤维 随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增加,有机物质的消化率下降,这在非反刍动物中反应十分明显。

3、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 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是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养分消化的微量成分。(抗胰蛋白酶、尿素酶、致甲状腺肿因子、红血球凝结素、单宁、棉酚、硫葡萄糖苷、草酸、双香豆素)等。阻碍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的消化、吸收。

(三)饲养管理技术

1、饲料的加工调制 饲料加工调制的方法很多,有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方面。 2、饲养水平 随饲喂量的增加,饲料消化率降低。

物理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主要靠动物口腔内牙齿和消化道管壁的肌肉运动把饲料撕碎、磨烂、压扁,有利

于在消化道内形成多水的食糜,为胃肠中的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作好准备。同时,通过消化道管壁的运动,把食糜研磨、搅拌并从一个部位运送到另一个部位。

化学性消化 动物对饲料的化学性消化,主要是酶的消化。

微生物消化 消化道微生物在动物消化过程中能分泌α淀粉酶、蔗糖酶、呋喃果聚糖酶、蛋白酶、胱氨酸

酶、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等。这些酶将饲料中糖类和蛋白质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NH3等物质,同时微生物发酵也产生CH4、CO2、H2、O2、N2等气体,通过嗳气排出体外。

水的性质

水在动物营养生理过程中表现出的很多性质和作用都与此密切相关。水与动物营养生理有关的性质如下: 1、水有较高的表面张力 水与动物体蛋白质的活性基或碳水化合物的活性基以氢键相结合,形成胶体。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水的比热大 对动物调节体内热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水的蒸发热高

4、动物机体内与细胞和组织中蛋白质结合的水,不能自由移动,即使冷却到-40—30℃,也不会结冰。

水的生理作用

1、水是动物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水和空气一样,是动物生命绝对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

2、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 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运和代谢废物的排出必须溶于水后才能进行。 3、水是一切化学反应的介质 动物体内所有聚合和解聚合作用都伴有水的结合或释放。 4、调节体温 水的蒸发散热对具有汗腺的动物更为重要。 5、润滑作用

水的来源

动物体获取水的来源有三条途径

(一)饮水 饮水是动物获得水的重要来源。动物饮水的多少与动物种类、生理状态、生产水平、饲料或饲粮构成成分、环境温度等有关。在环境温度还不至于引起热应激的前提下,饮水量随采食量增加而成直

8

线上升。占总需水量的60%—70%。

(二)饲料水 饲料水是动物获取水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占总需水量的20%—30%。

(三)代谢水 代谢水是动物体细胞中有机物质氧化分解或合成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又称氧化水,占总需水量的5%—10%

水的流失

动物体内的水经复杂的代谢过程后,通过粪、尿的排泄,肺和皮肤的蒸发,以及离体产品等途径排出体外,保持动物体内水的平衡。 一)粪和尿的排泄

二)肺脏和皮肤的蒸发 三)经动物产品排泄

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 一)动物种类 二)饲粮因素

三)环境因素

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一)蛋白质是构建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原料 二)蛋白质是机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份 三)蛋白质是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 四)蛋白质可供能和转经为糖、脂肪

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

1、动物因素 (1)动物种类 (2)年龄

2、饲粮因素 (1)纤维水平 (2)蛋白酶抑制因子 3、热损害 Maillard反应指肽链上的某些游离氨基,特别是赖氨酸的ε-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棕褐色的氨基糖复合物。胰蛋白酶不能切断与还原糖结合的氨基酸的相应肽键,导致赖氨酸等不能被消化、吸收。

饲料供给的蛋白质少,瘤胃液中氨的浓度就很低,经血液和唾液以尿素形式返回瘤胃的氮的数量可能超过以氨的形式从瘤胃吸收的氮量。“再循环氮”转变为微生物蛋白质。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蛋白质的供给具有一种“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能使劣质蛋白质品质改善,优质蛋白质生物学价值降低。

蛋白质的质量

是指饲料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能满足动物新陈代谢和生产对氮和氨基酸需要的程度。饲料蛋白质愈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其质量就愈高。蛋白质的质量其实质是指氨基酸的组成种类、比例和数量,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和数量,愈与动物所需一致,其质量愈高。

饲料蛋白质表观生物学价值(BV)—— 指动物利用的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比即 表观生物学价值。 食入氮—(粪氮+尿氮)

ABV = 食入氮—粪氮 × 100% 真实生物学价值(TBV) —— 是从粪氮中扣除来自内源的代谢粪氮(MFN),从尿氮中扣除非饲料来源的内源尿氮(UN ),则可计算出真实生物学价值(TBV): 食入氮—(粪氮 —MFN)—(尿氮—EUN)

TBV = 食入氮—粪氮 × 100%

9

蛋白质的BV值愈高,说明其质量愈好。饲料蛋白质的BV值一般在50—80范围内。 理想蛋白用于生产实践的关键: 一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的喂量 二是其余氨基酸的变异幅度

三是非必需氨基酸的保证量

四是常用饲料蛋白质与理想蛋白质的差距

运用理想蛋白最核心的问题是以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标准确定饲粮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水平。

影响NPN利用效果的因素:

1、瘤胃内有一定非纤维素C源。淀粉降解与微生物利用NPN速度相适应: 淀粉分解=微合成 纤分解?微合成

2、补加尿素日粮应含一定比例饲料Pr,牛以10-12%宜,羊以6-10为宜。 3、微量元素Co、S、P对尿素N利用的影响。S:N=1:10 P:N=1:8 4、饲喂酸性饲料减少中毒的可能性。凝胶淀粉尿素

5、利用金属粒子抑制脲酶活性 Na+ K+ Zn++ Cu++ Co++ Fe++

反刍动物饲粮中使用尿素应注意以下几点:

1、瘤胃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一般需2—4周适应期。 2、用尿素提供氮源时,应补充硫、磷、铁、锰、钴等的不足,因尿素不含这些元素,且氮与硫之比以10—14:1为宜。

3、当日粮已满足瘤胃微生物正常生长对氮的 需要时,添加尿素等NPN效果不佳。一般高能或高采食量情况下,微生物生长旺盛,对NPN的利用能力较高。 4、 反刍动物饲粮中添加尿素还需注意氨的中毒,

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方法

一)日粮的合理配合 1、平衡关系 2、互补作用 3、蛋白质数量 4、同时饲喂

二)饲料的加工调制 1、粉碎、过粗、过细、适宜粒度 2、加热 加热对饲料的有利与不利方面年 3、颗粒化

三)能量要充分 高能低蛋白低能高蛋白的产品效率 1、能量蛋白比 2、蛋白能量比 四)添加剂的使用 Vit、Min对饲料蛋白利用效率影响

碳水化合物的重要营养特性 一)碳水化合物的溶解性?

二)美拉德反应是碳水化合物的还原性糖的羰基与蛋白质或肽游离的氨基之间的缩合反应,产生褐色,生成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不能降解的氨基-糖复合物,影响氨基酸的吸收利用,降低饲料营养价值。 三)植物体中有些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体内可转化为六碳糖被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这种异构变化特性在营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动物消化吸收不同种类碳水化合物后能经共同代谢途径利用的基础,是动物能利用多种糖类作为营养的理论根据。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一)碳水化合物的供能和贮能作用

二)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产品形成中的作用 三)碳水化合物的其他作用 1、某些寡糖的生理作用

2、动物体内糖苷的生理作用

3、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10

营养学试题库 

单胃杂食类动物的消化特点主要是酶的消化,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少于1%,主要为糖原和葡萄糖,不含粗纤维碳水化合物是植物体的结构物质和能量贮备物质。脂类是动物体内能量的贮备物质。微生物消化的最大特点是优点:将大量不能被宿主直接利用的物质(粗纤维)转化成能被畜主利用的高质量的营养素(菌体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o6rr29ybm0wacw0ffr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