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要点复总结
习
精品文档
1.表皮属于复层扁平上皮,由角质形成细胞,树突状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
斯细胞,梅克尔细胞)等构成。
2.表皮黑素单元:一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
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
3.每天在约有10﹪的细胞进行核分裂活动,分裂后角质细胞由基底层移行至
颗粒最上层约14天,从颗粒层再移至角质层表面而脱落约14天,共约28天,称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4.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根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5. 黑素细胞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其数量与部位、年龄有关,而与肤色、人
种、性别等无关。黑素能够遮挡和反射紫外线,借以保护真皮和深部组织。
6. 皮肤附属器:毛发、甲、皮脂腺、汗腺(小汗腺、顶泌汗腺)组成。
汗腺:小汗腺(交感支配)、顶泌汗腺(性激素) 甲:指甲1CM/3个月;趾甲1CM/9个月
7. 郎格汉斯细胞:起源于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通过一定循环进入表皮中形成的
免疫活性细胞。
8.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和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 9.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的16% 10.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是桥粒;
基底层细胞与下方基底膜之间的主要连接结构是半桥粒;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皮肤附属器与真皮之间以及血管周围的结构是基底膜带。
11.真皮:乳头层、网状层(胶原、网状、弹力)纤维、基质、细胞 12.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皮肤损害:
1)斑疹:皮肤黏膜局限性颜色改变,皮损与周围皮肤平齐,直径<1CM. 直径达到或超过1cm时称为斑片。
2)斑块:隆起性,浅表性皮损,直径>1CM
3)丘疹:局限性,充实性、浅表性皮损,隆起于皮面,<1CM
4)风团:暂时性、隆起性皮损,由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血浆渗出所致。 5)水疱和大疱: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局限性、腔隙性皮损<1cm为水疱。>1cm为大疱。
6)脓疱:高出皮面,内含脓液的局限性、腔隙性皮损 7)结节: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触之有一定硬度。
8)囊肿:含有液体.半固体或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触之有囊性感。
继发性皮损:由原发损害自然演变或经治疗、搔抓及其他机械性损伤而产生的损害。
1)糜烂: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层缺损形成的湿润创面; 2)溃疡: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 3)鳞屑:已经脱落或即将脱落的角质层细胞。 4)浸渍: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增多导致的表皮强度减弱。 5)裂隙: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好发于掌跖、指趾、口角;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6)瘢痕: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由新生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成,皮肤光滑无弹性,无皮纹和毛发。
7)萎缩:表皮细胞数目减少,或真皮或皮的结缔组织减少形成。 8)痂:由渗液、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干涸后形成。 9)抓痕: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
10)苔藓样变:即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
13.棘层松解征又称尼氏征:是某些皮肤病发生棘层松解的触诊表现。阳性表
现:1)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2)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3)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4)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14.玻片压诊:选择洁净,透明度好的玻片压迫皮损处至少15秒后,玻片上即
可观察皮损颜色变化情况。
15,鳞屑刮除法:可用以了解皮损的表面性质。
16.皮肤划痕实验:阳性表现在:1)划后3-15秒,划处出现红色线条2)15-45
秒后,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3)划后1-3分钟,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
17.皮肤组织病理学取材方法:1)手术切取法:切口方向尽量与皮纹一致,足
够深,足够大,尽量夹持切下组织的两端。2)环钻法3)削切法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18.表皮病变:p26-29
19,真菌的检查:采集标本:浅部真菌的标本有毛发,皮屑,甲屑等,标本在分
离前常先用75﹪乙醇处理,深部真菌的标本可根据情况取痰等,采集时注意无菌操作。P34
20.变应原检测:1)斑贴试验:p35 2)点刺试验:p35 21性病检查:p36
22.抗组胺药:药理作用:竞争性的抑制组胺受体。P41
第一代H1受体阻断剂常见副作用:易通过血脑屏障致乏力,嗜睡,头晕,
注意力不集中等,部分还有抗胆碱作用致粘膜干燥,瞳孔散大,排尿困难等。
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抗胆碱能作用小
H2受体阻断剂:头痛,眩晕,长期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阳痿及精
子减少等
23.皮质类固醇药理作用有免疫抑制作用,抗炎作用,抗细胞毒作用,抗休克作用,抗增生 24.糖皮质激素:
作用:免疫抑制、抗炎、抗细胞毒、抗休克、抗增生
不良反应:感染、消化道溃疡或穿孔、皮质功能亢进或减退、电解质紊
乱、骨质疏松或缺血性骨坏死、对神经精神的影响。
25.1)灰黄霉素(抗真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头晕,光敏性药疹、
白细胞减少及干损害等。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