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对陕西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摘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最近几年随着农产品贸易全球化,食品 安全问题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很大障碍,本文通过对陕西主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从而积极探索食品安全对陕西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结合陕西农产品出口现状,以提高陕西农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为出发点,为农产品出口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打破这些贸易壁垒的方法和措施,对陕西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 食品安全 陕西 农产品 影响 【引言】
食品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影响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生存和发展。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产品的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陕西又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大省。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关税和市场准入方面世界各国对中国的限制逐步放松,我国出口农产品所遇到的传统关税壁垒门槛也逐步降低了,使得我国农产品贸易不断增长。但近年来,在农产品出口数量迅速增加的背后,也遭遇了进口国食品安全管制的影响,贸易摩擦增多。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和不断涌现的新标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形成了潜在的威胁。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生产者和加工者素质不高、农产品外贸体制不完善等原因,也致使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不断遭遇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这些贸易壁垒给我国出口创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迅猛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了进口国食品安全的限制。分析了食品安全限制以及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陕西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1. 绪论
1.1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王志刚,2003),80年代的研究主要是在管理模式上,强调经济效益及成本分析是提高食品安全及质量需求的主要方法。1987年美国康耐提卡大学成立了一个地区研究项目,有组织地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消费者个人特征影响其接纳信息和应用风险信息的能力。Caswell从1 988年开始在康耐提卡大学从经济学角度就食品质量安全以及营养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先驱性研究。美国学者Jone Antle在1995年运用经济学分析工具和框架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规制进行了深入研究。2001年对食品安全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学分析目前,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已经深入各个领域,包括具体行业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厂商行为、消费者行为、政府行为和独立机构行为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食品安全标准和认证的关系等。
1.2 我国研究现状
在我国,2004年由周应恒和霍丽碉最早使用“食品安全经济学”的概念。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对食品安全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李怀(2005)、程言清和黄祖辉(2003)、刘小和(2003)、乔光华和辛盛鹏(2002)分别研究了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招回制度、食品安全标准、HACCP体系等,并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提出了相关建议。张云华、孔祥智和罗丹(2004)应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从交易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及消费者需求与企业质量声誉的角度,建立了一个简化的两阶段食品质量安全契约模型,为安全食品供给的食品产业纵向契约协作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赵农和刘小鲁(2005)从政府进入管制方面实证研究了市场进入管制对于厂商最优质量水平和市场质量水平的影响。岳中刚(2005)从消费者、厂商、政府之间在市场的流通,存在信息不对称原因人手分析了食品安
全监管制度安排的变化。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学者主要从对发达国家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厂商行为的研究及政府规制与监管三方面来研究食品安全问题。但是从这些研究中我们依然无法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较为系统的理解及解决框架。本文希望能从食品供应链的源头—一农产品市场的秩序建设角度出发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研究相关的理论综述 2.1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 2.1.1 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即食品安全,是指一个单位范畴 ( 国家、地区或家庭)从生产或提供的食品中获得营养充足、卫生安全的食品消费以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 即维持生存生长或保证从疾病体力劳动等各种活动引起的疲乏中恢复正常的能力。食品质量安全状态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食品中各种危害物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程度。它以确保食品卫生,营养结构合理为特征。
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有关专家如美国FDA 等 , 根据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和本身的毒性、对人暴露的可能性、对危险性的性质与危害健康作出了科学的分析与判断,在此基础上对污染物危险性,即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作了评价 , 如表 1 。
表1 食品质量安全状况评价表 急性毒素 慢性毒素 微生物污染 真菌毒素 高 海藻毒素 工业源污染物 某些植物毒素 某些植物毒素 真菌毒素 不平衡的膳食结构 工业源污染物 海藻毒素 食品添加剂 微生物污染 低 化学农药残留 食品添加剂 化学农药残留
2.1.2 食品数量安全
食品数量安全,亦称食品安全保障,是指一个单位范畴 ( 国家、地区或家庭) 能够生产或提供维持其基本生存所需的膳食需要,从数量上反映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的能力。它通过这一单位范畴的食品获取能力来反映。以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为特征,强调食品安全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权利。食品数量安全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1.3食品可持续安全
食品可持续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确定技术和管理方式以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持续、稳定地获得食品, 使食品供给既能满足现代人类的需要 , 又能满足人类后代的需要。即旨在不损害自然的生产能力、生物系统的完整性或环境质量的情况下 , 达到所有人随时能获得保持健康生命所需要的食品。它是以合理利用食品资源、保证食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特征。将食品可持续安全作为重点提出,是与现时的历史背景相符合
的, 是现实的需要。 2.2 食品安全的相关内容 2.2.1食品安全组成间的关系
1. 食品数量安全是实现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实际上,食品安全的不同层次是互相联系的。一般地说,食品数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只有食品获取能力充足时,其国家、地区、家庭居民才可能实现食品安全。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实现了食品数量安全 , 才有可能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安全。
2. 食品质量安全是实现食品安全的充分条件。食品质量安全、可持续安全是食品安全最终的奋斗目标。没有质量的安全,其数量供给也是无效的, 持续性安全更是谈不上。食品质量安全的实现意味着食品数量安全效果能够实现。但是, 食品数量安全的实现并不反映食品质量安全的实现。因此只有食品质量安全实现了,才有可能从整体上实现食品安全。
3. 食品可持续安全是食品数量安全在时间维上的延伸。食品可持续安全也可概括为食品稳定供给与有效需求在时间维上保持平衡。即在时间维上 ,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食品生产与供给在总量、结构、品质等方面能够得到保障。从这方面看,食品安全的可持续性是食品安全的状态表现和约束条件,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障食品安全的持久能力。
4. 不同时期与阶段食品安全各组成的表现不同。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以及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的差异,造成食品安全系统的风险因素和风险程度的不同,最终导致食品安全的内容和目标的差异。当一个国家的食品短缺和营养不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食品数量安全就成为该国的首要问题;。当一个国家的食品污染或者营养失衡到了一定的程度,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可持续安全就成了突出问题。
2.2.2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3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 2.3.1绝对成本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成本理论。中心内容是:一国对外贸易的利益,在于输出本国在生产费用上占绝对优势的商品,以换取本国不能生产或生产费用较高的商品,按这种方式进行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可使参加国都获得利益,只有各国都实行自由对外贸易政策,这种利益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2.3.2比较成本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了著名的比较成本理论。中心内容是:各国应按照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进行国际分工,各国应专门生产成本上相对有利的产品,而成本相对不利的其他商品,即使生产该商品的绝对费用低于其他国家,亦仍然从国外进口为有利,这样可以彼此节省劳动,各得其利。 2.2.3生产要素禀赋论
生产要素禀赋论也称为H-O定理,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对比较成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心内容是: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在于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一国应生产并出口需要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同时进口需要密集使用其稀缺资源的产品,并且,商品流动可以代替生产要素流动,从而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化。
3.陕西农产品现状
陕西地处我国西部内陆,农业一直是其传统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农村经济稳步前进,粮食业、水果业、畜牧业和蔬菜业已成为陕西农业的四大主导产业。但是,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原因,陕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全省农业总规模不足全国的2%,与其他省份相比,大部分农业指标都居中下游,是一个农业弱省。2005年,陕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30.7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1.85%,在全国排名第20位,比2000年增加了57.2%。近几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陕西对外贸易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2005年,陕西对外贸易额达到45.77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1倍。随着对外经济和贸易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产品国际化程度地进一步加深,陕西农产品进出口额也在不断增加,农产品贸易在全省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加强。2005年,陕西农产品贸易额达到2.82亿美元,占全省贸易总额的6.2%,其中出口额达2.65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8.6%,比2000年增加了近2倍。从贸易构成来看,园艺产品的出口最多,占农产品出口额的88.5%;其他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的进口较多,分别占农产品进口额的32.8%和29.13%。
据西安海关统计,2005年陕西省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出口货值212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1%,日本已成为继美国、欧盟之后陕西省农产品第三大出口国。 2005年,陕西省对日本出口金额在百万美元以上,农产品主要为绿豆891万美元、浓缩苹果汁386万美元和天然蜂蜜177万美元,分别增长38.4%、44.8%和25.8%,占陕西省对日农产品出口总值的68.4%。 但随着近几年食品安全标准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了严重的阻碍。2006年5月29日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实施以来,6月单月对日本农产品出口额为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7.9%,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了剧烈的冲击。2006年上半年对日本出口水海产品14.1亿美元,同比减少3.0%;对日本出口蔬菜产品8.3亿美元,同比增长7.3%,比上一年同期减少6.9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单月出口1.2亿美元,同比减少8.0%。 3.2陕西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西安海关数据统计及分析部门认为,目前陕西省农产品出口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农产品种植分散、规模小,导致农药及化肥残留较难控制,生产标准化等一系列问题短期内很难得到根本解决。如榨汁用苹果,绝大多数是从鲜食果中挑选出的中、低档果,甚至还有落果,容易造成浓缩苹果汁中棒曲霉素含量超标问题;
(2)、是生产标准化的不规范及不统一,不同程度影响农产品出口质量; (3)、包装、存储不规范,存在污染隐患。如苹果在采摘装运中多采用散装或塑料袋装,有的袋子甚至装过化肥、农药,同时存在原料果落地与土壤接触造成污染的风险。存储也多为土法窖藏,极少使用气调冷库,给农残监控造成一定
困难。再比如陕西省出口的蜂蜜,采蜜铁容器的陈旧,导致蜂蜜中含铁量超标,使陕西省蜂蜜出口日本严重受阻。
4.食品安全问题对陕西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4.1农产品市场体系缺陷的经济学分析
农产品市场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经济学研究都将农产品市场作为最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但是农产品的质量信息在买者和卖者之间是不对称的,农产品质量也不尽相同,所以农产品市场也并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完善的农产品市场秩序能够调整由于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保护农产品市场的公平交易,实现农产品市场给全社会带来的最大化福利,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
西方经济学所指的市场缺陷,是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缺陷,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是造成市场缺陷的根本原因,现实市场很难达到理论上的帕累托最优。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缺陷,从表面上看是农产品市场发展不完善造成的,而从深层次分析这些市场缺陷,可以发现它们都属于制度性缺陷,是可以弥补甚至是可以消除的。
(1)、农产品市场垄断。垄断必然产生不公平交易和竞争,直接扰乱和破坏农产品市场秩序。市场经济中垄断是不可避免的,如规模经济,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产品差异等都可形成不公平竞争,不能使市场达到帕累托最优。我国农产品市场垄断并非是自由竞争形成规模经济后所产生的,很多是行政干预的垄断,人为因素直接导致不公平竞争,这种不公平是可以避免的。
(2)、农产品市场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免费或者少量付费就能消费的,农产品市场存在很多公共物品,如农产品市场本身,市场设施,检验检疫服务,信息服务提供等。农产品市场离开了这些公共物品,其运行必将是无效率的。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公共物品提供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农产品市场高效运行的需求。
(3)、农产品市场存在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它经济主体产生一定影响,使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发生不均衡,这种外部性的存在将导致市场对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农产品市场同样存在外部性,如农产品农药残留,农产品假冒伪劣产品等等,都产生外部影响,甚至是严重影响。
(4)、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充分。市场信息能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市场信息不充分直接影响市场竞争的充分性,市场信息及时、全面和准确地传递是市场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基础。高效率的市场必须要有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支撑,农产品的流通不畅与农产品市场信息流通不畅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