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泰安一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地写在答题卡上。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对于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题画诗和咏画诗

周金标

顾名思义,题画诗是题于画面之诗,诗情画意,相得益彰,这是狭义的题画诗。但“题”字亦有品评之意,后人在讨论题画诗时,较多使用广义的内涵,将品评画作之诗和题于画面之诗统称为题画诗,其实这是不妥的。确切地说,品评画作之诗应当称为咏画诗,它与题于画面的题画诗有诸多区别,不可不辨。

唐宋时期的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等,写作了大量歌咏绘画的诗作,沈德潜认为杜甫对题画诗有首创之功,他在《唐诗别裁集》中说:“(杜甫)题画诗开出异境,后人往往宗之。”但杜甫等人的诗歌并未真正题于画面,只是咏画诗。现存题画诗真迹最早的大概是宋徽宗赵佶的作品,其《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空白处各题有绝句一首,但这在宋代也是偶一为之罢了。文人画兴盛于元代,文人而兼画家,自画自题,题画诗随之而兴。唐宋以来诗画分途的局面,在元代尤其是元末彻底改观。到了明清,题画诗进入繁荣期,几乎是无画不题,数量之多,远超唐宋。

咏画诗一般采取尊题手段,赞美画作,以逼真传神为最高境界。杜甫咏画就常常以画为真,疑画物为真物,又用真物衬托画物,渲染画物的逼真效果。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这种手

法为后人继承,如黄庭坚《题宗室大年画二首》其二:“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年来频作江湖梦,对此身疑在故山。”也是疑画作真,忘情赞美。

咏画诗一般从画外入题,逐渐过渡到画面,表明观画缘起和自己的观众身份,否则显得突兀,易致读者茫然不知所云。如杜甫《画鹘行》“高堂见生鹘”,苏轼《王维吴道子画》“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等,或开门见山,或旁敲侧击,亮出自己观画者的身份。此后对画面或作精细描写,或作概要提示。而题画诗直接题于画面,两者水乳交融。

咏画诗和题画诗一般均描写画意,借画言志,但在内容方面有所不同。题画诗一般负有解说或伸展画意的任务,这是题画诗的天职,也是其天然局限,有点类似命题作文,无论如何超脱,却不能天马行空,离题万里。而咏画诗没有如此顾忌,诗人往往尽情挥洒,既可在空间上“视通万里”,亦可在时间上“思接千古”;既可全篇照应画面,亦可随心所欲,“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这种优势是题画诗所不具备的。如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则从画面引申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朴素哲理。一句话,咏画诗只是借他人之图画,抒一己之怀抱。而题画诗在于谨守本分,老老实实为画面添彩,且多数题画诗又可以补充并深化画面的意蕴,郑板桥自题《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内容已大大超越画意。

从篇幅看,咏画诗海阔天空,篇幅不限,如杜甫咏画诗多长篇七古或歌行。而题画诗则强调“不侵画位”“不伤画局”。传统文人画在创作伊始就要考虑留白,“留白”既是“知白守黑”的需求,也是方便自己日后有感而题,或是考虑他人或后人收藏时的题跋和钤印。而传统画的留白大小和位置,决定了题画诗一般不可能是长篇大作,即所谓“客不欺主”也。所以明清时期的题画诗大多为绝句或短诗。

( 摘编于“中国青年网”,有删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者多将题画诗和咏画诗混为一谈,而作者认为,两者有诸多不同,需要好好分辨。 B.题画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开始诗画分途,文人画兴起后,题画诗就进入繁荣期。 C.咏画诗常采用衬托手法,以观者的感受来衬托画面的逼真,这也体现了其尊题的特点。 D.文章主要围绕“咏画诗”和“题画诗”的不同来论述,但并不否定两者也有相同之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先驳后立,明确了中心论点,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篇的作用。 B.文章使用举例、对比、引用和比喻论证等手法,条理清晰,论证充分。

C.现存最早的题画诗真迹是宋徽宗的作品,所以说杜甫对题画诗有首创之功是错误的。

D.文章细说题画诗和咏画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有力地证明全文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咏画诗在时间、空间上可尽情挥洒,不受拘束,故而比题画诗更具有优势。

B咏画诗一般从画外入题,逐渐过渡到画面,题画诗则一般负有解说或伸展画意的任务。 C.文人画考虑留白,是为了方便自己日后有感而题,或是考虑他人或后人收藏时题跋和钤印。 D.题画诗在篇幅上一般都要遵循“客不欺主”的原则,以免“侵画位”,所以都比咏画诗简短。

(二)文学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做 人

吴万夫

东爷六十多岁了,还没有找到嫡传弟子,祖传的宝贵医学经典也就只好束之高阁,无从授业。

东爷膝下无嗣。但小镇方圆多远的人们却对东爷赞叹至极。无论三更半夜,刮风下雨,只要喊东爷出诊,东爷从不拒绝。东爷一直抱着“吃亏是福”的态度与人交往,常常借的浅还的满。东爷从医多年,从没让人说个“孬”字。 但东爷却遇上一件使他终身都感耻辱的事。

那天,下着毛毛细雨,东爷从茅山坳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回来,趑趄中途,碰见一条壮汉躺在田埂上,鼻翼翕动,昏厥不醒。东爷掐脉一探,得知此汉患有急性病,遂给他摆治一番,喂药扎针。俄顷,便见有一缕幽幽气息自壮汉的口鼻中徐徐呼出。 壮汉醒过来了,却一口咬定东爷拿走了他兜里的钱。 东爷面色苍白,结结巴巴:“我救了你,还会拿你的钱吗?” 壮汉说:“鬼知道你打的啥主意?也许见财忘义呗!” 东爷讷讷:“我干了一辈子医……”

壮汉说:“干了一辈子医,就能说明你是个好人?” 东爷语塞。情急中倒翻药箱,解开衣扣,让壮汉搜查。

壮汉两手一摊:“哼,一人藏东西,十人难找。那可是我全家人的口粮钱哪!” 东爷真可谓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东爷义愤填膺掉头便走。可是壮汉仍尾随不放。到了东爷的门诊室里又哭又嚷。 门口围了许多人。议论纷纭。

“东爷会干这事吗?” “我看未必!”

壮汉一把鼻涕一把泪:“没有的事我能无中生有吗?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你能坐在他心窝里保证他没干吗?” 人们都无话可说。

壮汉在地上滚号不已,满身泥巴,悲恸欲绝。 人们觉得似假又似真。

有人开始嘀咕:“站得再稳,也有跐脚的时候啰!”有人应和:“是哩,东爷真是一时糊涂,财迷心窍哇!”

东爷脸色乌紫,嘴唇哆嗦,一个踉跄,差点儿跌倒。

东爷颤颤巍巍数出一百五十元毛票,交给壮汉。壮汉接过钱,磕着响头千恩万谢而去。 东爷的形象一下子在人们的心目中坍塌了。东爷大病一场。老伴守在床头,寸步不离,日夜安慰。东爷怎么也憋不过这口气。

第五天晌午,东爷起来了,净过手,焚了香,战战栗栗地捧出一口檀木箱盒,端着列祖列宗苦心巴巴积累下的奇丹妙方,突然老泪纵横,恸哭失声。东爷哭一声,撕一张,撕一张,哭一声。当老伴从厨房赶来劈手夺过时,厚厚的一本书,已被东爷撕烧得只剩下几页白纸。黑褐色的纸屑,宛若万花丛中的蝴蝶,在蓝幽幽的火苗上,上下起舞。 老伴也哭了,但却无可挽回。 东爷从此不再给人医病。

人常说,黄金有价药无价。东爷当了一辈子医生,却未见攒下分文。 东爷还得生活。东爷还需要钱。

一天黄昏,东爷到镇外的草坪上散步,碰见一条误食酒糟的狗。那狗挣扎过,浑身泥垢,嘴插在一泊水凼中。

狗虽醉死半天,尚有活的希望。狗属土命,挨地活七分。

东爷便弯下腰,抱起狗趴在自己的膝盖上,搣成弓状,稍一用力,只听咕咚一声,一团乱七八糟的秽物,从狗嘴里天女散花样四处喷出,溅了东爷两裤管。 醉狗醒了,狺的一声吠叫,蹿出东爷的怀抱,张皇遁去。

那狗跑了几步远,却又停下,蹲在地上,审视东爷须臾,又主动蹭到东爷面前,卧下身子,两条前腿做作揖状,晃着尾巴,喵喵呜呜,似是感激东爷的救命之恩。东爷拍拍那狗。那狗便眼角滚下几滴浊泪,恋恋而去。

东爷的心受到震动。

东爷回来后决定开个门诊,专治狗病。这样也可维持生计。 从此,不时有人到东爷的门诊给狗治病。

狗成了小镇人们的一种时尚。豢养狗的,大多是一些有钱人家。多则三五条,少则一两只。主人走到哪儿,狗也跟到哪儿。铁链子在狗颈上哗哗啦啦抖动,满街流淌金属响声,八面威风,如过狗队。狗,有的性如狼,有的猛似虎。龇牙咧嘴,让人退避三舍,唯恐避之不及。狗主人也无形中改变了地位,天高三尺,地陷一丈,人仗狗势,狗壮人胆,横行霸道,耀武扬威。镇民们被搅得谈“狗”色变,每每碰见“蜀犬吠日”,也要哆嗦一团。 但东爷对狗,却毫无惧色。那些被东爷治过病的狗,往往见了东爷,多远都要冲过来,摇头摆尾,舔东爷的手,上东爷的身子,亲密无间。

人们都羡慕东爷能和狗打成一片。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简笔描写东爷救治壮汉和醉狗的情景,在内容上突出了东爷医术的高超,在结构上形成前后遥相呼应的关系。

B.壮汉死搅蛮缠,东爷有口难辨,人们无法替东爷申辩,倍感无奈,令东爷只能平白无故地蒙受见利忘义的耻辱。

C.小说末尾处详写狗如狼似虎,耀武扬威,使得镇民们谈“狗”色变,是为了衬托狗们能够识得东爷的为人本性,跟东爷亲密无间。

D.小说语言雅俗共赏,庄谐自如,整散结合,善用修辞却又不着斧凿痕迹,描写朴素自然,却又生动逼真,精练传神。

5.小说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三处加以分析。(6分)

6.小说题目是“做人”,请结合全文分析一下“做人”的深刻意蕴。(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8年6月1日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颁布“限塑令”的初衷,是期望通过“收费杠杆”限制塑料袋泛滥。10年时间过去了,大型商超的塑料袋使用量明显下降,替代品增加,但塑料袋继续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很多消费者看来,环保购物袋价格贵,携带也不方便,而塑料袋几毛钱的成本微不足道,甚至他们付费后,反而产生代偿心理,使用起来更加理直气壮。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泰安一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地写在答题卡上。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对于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nyve1nym05s23r4b01m9s4tl8lgyq00e7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