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家长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家庭教育的现状,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影响力表现以及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的探讨,指导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尽的最大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家庭 教育 小学生 健康成长
1、引言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庭是孩子首先接触与长期生活的场所,孩子的吃、穿、住、用都是由家庭供应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都是在家庭里解决的。孩子在每日每时的各种生活活动中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工程,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祖国的富强,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2.1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 潜移默化的。很多小学生是有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带大的, 教师的思想和观念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市场经济大环境下, 为了生存和创造更好的生活,大众的趋利性非常明显。家长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 教育内容是正向的,但是家长在实际生 活中的行为有时会与理论相反,这就容易让孩子养成表里不 一的人。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是非对错。
2.2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 当代小学生的课业种类非常多,课后还有很多艺术进修, 这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学习的内容稍微有点多。如果家长能 够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提醒和指导,则可以通过家 庭教育来让孩子复习巩固所学生的知识。家长辅助孩子进行 复习,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学习规律,有利于孩子牢牢掌 握知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阶段让孩子 养成复习的好习惯,对于其后续的学习行为也非常有帮助。
2.3家庭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家庭对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其自身独特的色彩。将此归纳为三点:第一,家庭教育的内容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即属于生活的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知其子者,莫过其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其个性而利导之,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家庭是一个整体,它的一切方面都对儿童社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层次的因素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对儿童个体社会化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第一、父母的文化修养。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 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已被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所证实。第三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百依百顺,或者相反,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一般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 3.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3.1家长对子女 的期望值过高 “ 望子成龙”作为一种 良好的愿望是无可非议的, 问 题在于有些家长单凭个人的主观意志,想当然地过高地设计 自己的孩子,并把这种愿望转化为一种不可改变的压力强加在孩子身上。他们为孩子安排了一条成长的道路 , 什么都按既定的办, 对孩子的意见听不进 , 对孩子的 正当要求不予满足。这是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原则 的。 3.2重智育轻德育
许多家长把功夫都下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 ,有些家长认为父母的任务只是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眼睛只盯着分数 , 只要学习好 , 其他都可以不计较,忽视了子女思想品德的修养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忽视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无视学习规律 , 一味增加家庭作业,把孩子束缚在书本和题海中, 并规定不准看文艺小说,不准看电视,不准做家务劳动等。其结果是孩子高分低能,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劳动观念很差,性格孤僻 , 感情脆弱,学习效果反而不好。 3.3重物质生活 ,忽视精神生活
许多家长较多地考虑孩子的物质需求 ,育子经济投入增加,超前消费, 对孩子的吃、穿、用不惜大量投资,过度关心、 过度保护、 包办代替、 娇纵溺爱, 有的家长热衷于以物质、 金钱刺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结果是助长了他们的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 失去了勤奋努力 、自强自立、 吃苦 耐劳、团结友爱、 事业心、责任感等许多可贵的东西。 3.4言行的影响
教育子女好好学习、 认真读书、 可自己却泡在麻将香 烟美酒之中, 虚度大好时光 ; 要求孩子尊敬自己、 孝敬自己,自己却不尊敬、不孝敬老人、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貌 ,自己却张口骂娘、污言秽语,等等。有的家庭打麻将、打扑克、 喝酒成风。也有少数父母 , 夫妻关系不好,整天吵架、分居、 闹离婚,置子女于不顾。 3.5教育方法
有的家长开始对子女放任自流,不管不教,任其自由发展,等到孩子在品德,学习上出了问题,则态度粗暴,采取训骂体罚手段。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到了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了,学什么样算什么样,只要不犯法就成。家长不能和学校密切配合, 造成许多教育误区, 给孩子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损害。 4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作用 4.1塑造小学生的德行
通过家风来引导孩子成为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用家风教化孩子的思想和心灵。当下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时期,家风和 家训在推翻封建王朝的过程中逐渐消失。对于家风和家训,作 为当代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要用辩证思维来进行分析,保留传统文化中家风和家训的优势, 剔除家风和家训中的糟粕。 家风的形成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确定自己的家风既可以自己制定,也可以承袭自己家族的文化。仁义礼智信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也是人立足社会为人处世应该具备的素养。如果当代大学生都具备这些美德,多一些诚信,少一 些自私,成人后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在具体的家庭教育实施过程中,家长既要对小学生进行理论说教,又要用自己的行 为来诠释家风。事实胜于雄辩,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非常强,在无意注意的影响下,会学会很多知识。
在这个方面, 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保护小学生生活中文化环境的纯净。互联网时代,手机、电视和电脑都在实时向外面 传播各种信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好奇心强,要将暴力和 不健康的信息屏蔽掉, 以免影响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家庭成员之间的日常交流,要注意场合,不利于小学生 成长的日常琐事,要尽量避开孩子的视线。 通过家训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和思想,用温和的方法来对 孩子的行为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矫正孩子 的失范行为,还能够避免暴力管教造成孩子心理逆反。校训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家训是家庭教育的灵魂,任何行为失范都 要进行管理。在用家训来规范孩子的行为时,家长要注意时 效性和平等性。所谓时效性是指孩子行为失范后要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进矫正,避免拖延时间,孩子忘记了自己的过错,对于家长的一番教育听得云里雾里,最终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二, “家长犯错,与孩子同罪”。既然是家训,就要对所有的 家庭成员都使用,如果家庭教育中只对孩子的行为进梳理,大 人的行为没人管理,孩子在接受管教时也会不服气。 4.2 助力孩子的学习
在学校教学质量分析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到 “5+2=0”的影响。孩子在学校学习了很多知识, 周末放假两天, 所有知识都忘光了。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知, 学生学习的 知识是需要及时复习的。小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强而逻辑记 忆能力弱, 需要通过不断的重复来进行有效记忆。对于小学语 文和小学英语等识记类的教学内容,更是如此。下面以小学生 英语学习为例子, 阐述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英语学习与环境因素是密不可分的。从广义上来讲,学 习环境是指供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从狭义上来讲,学习环 境分为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和社会学习环境三种。虽 然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学习,但是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 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小学生所学英语都是非常基础的知识,同时也是其以后 发展的开端, 若开始时语音语法知识没有掌握好, 将严重影响 其以后的学习。英语的学习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远远 不够的, 这就需要家庭对孩子英语的学习给予关注与辅导,通 过家校合作, 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掌握英语基础知 识,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家长通过帮助孩子 记单词, 练发音, 读句子, 读短文等,引导小学生在课后正确的 学习掌握英语知识。有效的家校合作,合理贴心的学习安排, 有助于家庭对小学生学习英语学习进行指导。研究中发现在 众多家庭背景因素中,主要有两个因素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密 切相关:家庭的经济背景及家庭的文化背景。所以,八零后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学习,促进孩子学习成绩提升。
5.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5.1、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指明:“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 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并提出:“在2000 年要使90%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
教育儿童的知识。”这顶目标明确了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明 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我国的21世纪是什么情况,拿邓小平同志的话来 讲,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收入达4000美元,年国民生 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 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纪没有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建设者是很难完成此大任的,具备这样的素 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
5.2、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 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 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 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例如,当今电视录像几乎步入城 市居民中的每个家庭,孩子们几乎天天与它们打交道,可以说是不出自家门,便知天下事。从中可以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这里有政坛风云、科技进步、凡人俗事的各种内容,从中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家内外小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睑。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5.3、家庭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家庭教育曾经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尤其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因此,家庭教育往往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学校虽然承担了教育的主要任务,但是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执行机构之一,家庭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美国学者 T.帕金斯所说的那样,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家庭对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其自身独特的色彩。有学者将此归纳为三点:第一,家庭教育的内容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即属于生活的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知其子者,莫过其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其个性而利导之,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
家庭是一个整体,它的一切方面都对儿童社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层次的因素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6.指导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6.1、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成为孩子心声的忠实倾听者
我们现在的孩子,缺少的正是这种倾听。许多父母平时工作很忙,他们认为倾听孩子的心声,是浪费时间,是没有必要的。知心姐姐在她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通过母子间的交谈,父母得到的是生命的信息,而孩子得到的是人的自信。这种平等,是心理上的平等,它让一个孩子从小体味到人的尊严。父母的倾听会使未成年的孩子从小学会以平等与尊重的心态与人建立联系,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也可以减少孩子的烦恼,更可以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孩子认识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困扰孩子情绪的问题,让孩子过得轻松、快乐。 6.2、家长自己要保持积极的情绪,言行要得体 每一天,家长的情绪、言行都影响着孩子。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家长这样对孩子说,“你聋了?听见没有?”“当初我就不该生你!”“闭嘴!你这个小混蛋!”“如果你再打他,我就杀了你。”“天呐,你快把我累死了!”许多家长把孩子当成“出气筒”,靠骂孩子来发泄淤积在心中的不满和焦虑,殊不知你的这些言行给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理带来了什么。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家长自己生活没有规律,却责怪孩子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不求上进,却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对孩子不够尊重,却要求孩子尊重别人;家长对孩子很少赞扬,却要求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在家长的这些不良情绪、不得体语言、不恰当行为的影响下,孩子心中充满了恐惧、悲观、憎恨与不自信,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影响到他们的心境。
6.3、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心理环境 如果家长不转变原来那种只注重学习成绩的观念,孩子的压力只会越来越重,“徐力杀母”事件还可能会发生。因此,笔者认为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长以自身的行为和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让孩子在家里感到轻松、愉快,这样才能使孩子保持健康的、积极的情绪。 6.4、家长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现在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的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到后来他的孩子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情绪始终处于紧张之中,就怕自己做不好,更有甚者,还会产生对别人成绩的嫉妒。其实,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差异,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哪怕天下所有的人最后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称颂他、赞美他,为他们感到自豪,这才是每个孩子的成才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