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区道路设计标准化
摘要:为提高以后工程的设计效率,统一我院的设计标准,对厂区路面结构、道路宽度等根据车流量的不同提出相应的标准化,提出各种车流量道路结构层的标准设计,并对有关问题提出意见,供工程设计参考使用。
1. 编制依据
1.1《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122-87)
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1.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1.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1.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1.9《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2.技术标准
2.1设计荷载:BZZ-100 2.2设计速度:15km/h 2.3道路横坡:1.5%
2.4 桥涵、沟道荷载标准:汽-超20,挂-120或公路Ⅰ级 3.厂区道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厂区道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表3-1
主干道 7.0或9.0 次干道 6.0-7.0 路面宽度 支 道 3.5-4.0 m 引 道 注6 人行道 1.0-2.0 受场地限制时(如升压站6.0 内) 9.0 行驶单辆汽车(4t-8t) 12.0 最小转弯半径 行驶单辆汽车(10t-15t) 12.0 m 单辆4t-8t汽车拖带一辆 2t-3t挂车 15.0 载重15t-25t平板挂车 18.0 载重40t-60t平板挂车 主干道 6.0 最大纵坡 次干道 8.0 % 支 道、引 道 9.0 计算行车速度 主干道 15 km/h 次干道 会车视距 30 最小计算视距 停车视距 15 m 交叉口停车视距 20 注1:主干道-生产区主要入口通往主厂房或办公楼的入厂主要道路,运煤道路; 注2:次干道-连接各生产区的道路及主厂房四周之环行道路; 注3:支道-车辆和行人都较少的道路以及消防道路等; 注4:引道-车间、仓库等出入口于主、干道或支道相连接的道路; 注5:人行道-只有行人来往的道路; 注6:车间引道宽度应与车间大门宽度相适应,转弯半径不小于6m; 注7:在场地困难时,次干道最大纵坡可增加1%;主干道、支道、引道可增加2%,但在海拔2000m以上地区不得增加;在寒冷、冰冻、积雪地区不应大于8%。 4.路面结构的选用步骤 4.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选用步骤 4.1.1确定道路的类型; 4.1.2确定土基回弹横量;
4.1.3依据使用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施工能力等,综合确定面层类型;
4.1.4选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厚度,选用基层结构与厚度; 4.1.5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所采用的路面结构方案; 4.1.6选用附属部位(如路缘石等)的构造; 4.1.7确定路面板的平面尺寸,选用接缝构造。 4.2沥青路面的选用步骤 4.2.1确定道路的类型; 4.2.2确定各土基回弹横量;
4.2.3依据使用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施工能力等,综合确定面层类型;
4.2.4选用路面结构与厚度;
4.2.5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且定所采用的路面结构方案; 4.2.6选用附属部位(如路缘石等)的构造。 5 厂区道路类型的确定
通过我院所做工程电厂厂区道路的的交通流量进行统计分析, 并进行计算分析,各种道路类型如下: 5.1 非汽车运煤道路 5.2 汽车运煤道路
5.2.1 汽车运煤道路,年运量不大于100万t 5.2.2 汽车运煤道路,年运量大于100万t 6.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6.1土基回弹模量推荐参考值. 见表6.1-1
中湿路基路床上回弹摸量经验参考值(MPa) 表6.1-1
土组 Ⅱ 土质砂 粘质土 粉质土 26-42 25-45 22-46 Ⅲ 公路自然区划 Ⅳ 39-50 25-45 30-50 Ⅴ 35-60 30-45 27-43 Ⅵ 50-60 30-45 30-45 40-50 30-40 32-54 6.2 路面设计对路基的要求 6.2.1 对路基回弹摸量的要求
本标准路面结构对应的路基回弹摸量的最低值为20MPa,因此,对潮湿、过潮湿状态,软土路基应进行必要的处理,以满足要求. 7.施工要求 7.1 面层
7.1.1 水泥混凝土面层
7.1.1.1 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不低于4.5MPa。 7.1.1.2 材料
(1)水泥:采用425#硅酸盐水泥(即普通水泥)或矿渣水泥;采用325#普通水泥时,应采用掺加剂、干硬性混凝土或真空吸水等措施。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水泥,应按试验结果决定正常使用或降级使用。不得使用结块变质的水泥。
(2)砂:采用洁净、坚硬、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粗、中砂。当无法取得粗、中砂时,经配合比试验可行后,可用泥土杂物含量小于3%的细沙。
(3)碎石(砾石):采用质地坚硬,石料强度等级不低于三级,
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圆孔筛),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并应符合规定的级配要求。
(4)水:拌合用水应清洁,宜用饮用水;采用非饮用水时,应按施工规范规定控制硫酸盐含量,含盐量以及PH值。
(5)钢筋:使用的钢筋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缝、刻痕、断伤等;表面油污与锈蚀应予清除。
(6)其他:水泥混凝土可掺用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引气剂等外加剂,但应经试验后放可使用。 7.1.1.2 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
水泥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不应大于0.50;冰冻地区冬季施工时不应大于0.45。
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按骨料种类、最大粒径、级配、施工温度和掺用外加剂等,通过试验确定。粗骨料最大粒径为40mm,粗,细骨料均干燥时,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对碎石为150-170kg/m3 , 对砾石为140-160kg/m3 ;掺用外加剂或掺合料时,应相应增减用水量。
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应根据选用的水灰比和单位用水量进行计算。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m3。
混凝土的砂率,应按碎(砾)石和砂的用量、种类、规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确定。当水灰比为0.5时,碎(砾)石的最大粒径为40mm,砂率对碎石可选为30%-35%,对砾石可选为28%-33%。
水泥混凝土的材料要求,配合比,拌合物的搅拌、运输与浇筑,板面的拉毛与压槽,接缝的施工,混凝土板的养护,夏季施工与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