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灵与物的空间
作者:夏楠
来源:《神州·中旬刊》2020年第04期
摘要:东山魁夷的画中自然题材居多,在美学的分析基础上用当代多元的视角,并入绘画本体论和人类学的解读,以更为立体的理解东山魁夷作品中真正的自然意象。 关键词:空间;树灵信仰;自然观念
东山魁夷可以说是近现代日本绘画的代表,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美学观念作为东方美学典范意义深远,国内已有丰富的文本研究成果。纵观这些成果看出,主要集中在对其绘画的形式语言与美学方面的解读,如从风格延伸到“物哀”、“侘寂”等日本美学精神的体现,在理解了画面语言的同时,这种从艺术本体角度分析的方法在当代多元的学科视野中难免会有局限。本文意从绘画本体语言的探讨出发,立足于当代开放的视野,从跨学科跨文化的角度对东山魁夷作品中的自然观念进行解读,开拓更多深层的文化内涵,以此对东山魁夷的作品有更立体的认识。
一.东山魁夷作品中的自然
东山魁夷的作品主要是风景题材,涵盖了跟他生活轨迹相关的日本风景,但在东山魁夷的画里自然并不是是直观的描摹,而是经过主观处理和提取的个人化语言,对这个转化过程的讨论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形式语言的范畴,当然这一步也是理解他作品必不可少的基础。我们一般把东山魁夷的自然表现分为德国留学部分后的西方透视观念影响和战后风格探索形成两个时段,从欧洲回来在掌握了西方以透视法为前提科学再现的绘画技术后,东山魁夷更大的成就是在这一步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审美特质和本土自然风貌,对日本绘画提炼和升华的结果,一方面有其民族禀赋的继承,也有社会形态影响的因素。
《残照》(1947)、《我的窗》(1950)是他留学后十余年间的代表作,仍保留着西方透视结构的同时色彩上也较为客观的还原,但他的作品始终笼罩着一层静谧的感性,不论是《残照》中递进的山脉还是《我的窗》生活中窗台的一角自然,似乎他对外在景的表现有所保留,没有同期西方表现主义那外向张扬的色彩,能感觉到他潜意识里克制内敛性格的影响。在后半段创作的历程中,从《秋风行画卷》(1952)秋天远景和近景的压缩融合,到《光昏》(1955)《秋翳》(1958),在对秋天反复表现的同时其构图上已经从西方视点逐渐过渡到表现局部的典型日本画构图,截取秋天树木金黄的山头部分表现,背景色如浮世绘木刻版画一般控制在单色系内的平缓过渡,与西洋画注重光影气氛表现有本质的区别。到后来风格形成的《月出》、《降雪》、《秋思》、《树灵》等等作品,东山魁夷对日本自然中四季的风光逐一探寻,从家乡的林间路,北方的杉树林,甚至由不知名水潭演化成的风景,他不仅仅执着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