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课程代码:8407)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2分)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 A统计整理 B统计调查 C统计分析 D统计结果
2.企业人力资源期末人数就其性质来说属于时点现象,因此被称为( )。 A年末人数 B季末人数 C月末人数 D时点人数 3.按用工期限分类,长期职工指用工期限( )。
A在一年以上的职工 B不超过半年的职工 C不超过两年的职工 D不超过一年的职工 4.出勤率代表的是( )。
A个体劳动积极性的指标 B个体能力的指标 C个体身体健康状况指标 D个体体能综合
5.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复合体,具有整体性和相关性,因此进行人力资源素质评价时应遵循( )。
A主导因素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定量化原则 D模糊性原则 6.报告期内连续工作的日数与制度工作日数的比重称为( )。
A平均工作日比重 B工作日比重 C辅助工作时间比重 D连续工作日比重 7.下列不属于非工作时间的是( )。
A医疗卫生保健时间 B上下班路途时间 C工间操时间 D社交时间
8.为保障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管理和教育等方面,采取的一整套综合性措施,称为( )。
A劳动保护 B劳动保障 C劳动环境 D劳动社保
9.在进行劳动环境分析时,对厂区绿化状况的评估,通常使用的指标是( )。 A达标率 B超标率 C覆盖率 D完好率 10.产品产量÷耗用工时=( )。
A日劳动生产率 B小时劳动生产率 C月劳动生产率 D年劳动生产率
11.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准,称为( )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效益 C劳动时间 D劳动定额 12.以“工时”为单位计算,实际消耗工时只包括( )。
A缺勤工时 B停工工时 C无定额工作工时 D从事有定额工作的消耗工时 13.狭义的企业人力资源考评主要是指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的( )。 A工作态度进行考评 B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考评 C工作能力进行考评 D思想品行等进行考评 14.下列应列入工资总额范围的是( )。
A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奖励工资 B有关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
C科学技术进步奖 D有关社会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 15.(报告期实现利税总额/报告期奖金总额)×100,所得到的指标是( ).
A百元奖金的增加值效益 B百元奖金的销售收入效益 C百元奖金实现的利税 D总奖金率 16.教师负担数属于( )。
A职业技能开发动态统计的总量指标 B职业技能开发动态统计的分析指标 C职业技能开发投资费用统计的总量指标 D职业技能开发投资费用统计的分析指标 17.用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处于同一时期职工平均人数的道德是( )。
A单位产品人工成本 B平均人工成本 C人工成本增减率 D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 18.下列现象称为劳动争议的是( )。
A职工之间发生的争议或纠纷 B职工与本企业之外的单位发生纠纷
C职工与本单位之外的个人发生纠纷 D企业行政与职工之间发生的纠纷 19.劳动争议人数(或人次数)反映的是劳动争议的( )。 A严重情况 B规模大小 C结构程度 D质量程度 20.工会办学情况统计属于( )。
A工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统计 B工会参与企业技术进步活动统计 C工会组织职工参与劳动竞赛统计 D职工文体活动统计 21.作为企业内部报表的资料来源是( )。
A统计报表 B原始记录 C统计台帐 D车间报表
22.分析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而认识它们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加以预测的一种重要的统计方法,称为( )。
A对比分析法 B分组分析法 C动态分析法 D预测分析法
二、多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里。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8分) 2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包括( )
A企业人力资源与配置统计 B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统计 C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活日分配统计 D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 E企业人力资源质量统计
24.统计企业人力资源数量时,下列人员应该在统计范围之内的有( )。 A因故未出勤但工资由本单位支付的人员 B不在编制内但工资由本单位支付的人员 C劳动计划外使用的,工资不由本单位支付的人员 D临时派到外单位工作其工资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
E临时派到国外工作或试用期间的有本单位发放工资人员
25.下列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指标体系的有( )。
A体能综合指标 B智力水平 C个体素质 D整体素质 E能力 26.非工作时间包括( )。
A上下班路途时间B工间操时间C医疗保健时间D闲暇时间E家务劳动时间 27.对工伤事故的规模进行核算时,其主要指标有( )。
A工伤事故次数 B工伤人数 C工伤频率 D工伤死亡率 E非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时间指标 28.以班组、车间和企业为对象,计算集体定额完成情况指标通常有( )。 A分析计算法 B平均计算法 C综合计算法 D分组计算法 E平衡计算法 29.企业人力资源奖惩统计的指标有( ).
A受奖认识和比例 B实行奖励类别构成指标 C获奖者人均奖金额和奖金率 D受处分的人数及其比例 E申诉人数和申诉率
30.反映劳动争议结构状况的分析指标有( )。
A一次调解完结率 B职工与企业行政提出的争议件数各占争议总件数比重 C调解完结率 D某事项争议件数占争议总件数的比重 E个别(或集体)争议件数占争议总件数的比重 31.职工技术协作统计的主要内容有( )。
A职工技术协作队伍情况 B技术协作活动阵地 C技术协作活动成果统计 D全年提出技术改进的总件数 E全年奖励建议的件数
三、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地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划线部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2.平均劳动简化率是职业技能投资效果统计的指标。 ( ) 33.人工成本统计的对象是各机关、事业单位。 ( )
34.企业因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费用,只要是直接支付给职工的,都是人工成本的统计范围。( ) 35.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报表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核算的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汇总资料和积累资料的登记手册成为原始资料。 ( )
36.对人力资源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析,通常有计划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三种。( )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论述人力资源素质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38.试述如何对劳动保护措施费用完成额进行核算。 五、因素分析题(10分)
39.某企业职工工资情况如下表所示,请分析企业工资总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的原因。
某企业职工工资情况 工资总额 职工平均人数 职工平均工资 单位 千元 人 元 报告期 2520 4200 600 基期 2000 4000 500 指数% 126 105 120 绝对增减额 +520 +200 +100 六、综合计算分析题(20分) 40.下表为某企业资料,请根据资料进行如下计算分析: (1)月劳动生产率指数以及月劳动生产率水平绝对增加数; (2)小时劳动生产率指数; (3)工作日常度指数 (4)工作月长度指数
(5 )以上各指数对月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影响。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资料 小时劳动生产率(件/人) 工作日长度(工时) 日劳动生产率(件/人) 工作月长度(工日) 月劳动生产率(件人)
2004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1C 2D 3A 4A 5B 6D 7C 8A 9C 10B 11D 12D 13B 14A 15C 16B 17B 18D 19A 20D 21B 22C
二、多项选择题(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8分) 23ABCD 24ABDE 25ABE 26ACDE 27ABE 28CD 29ABCDE 30BDE 31ABC
三、判断改错题(以下的表述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则是错误的,请加以判断。如果是错误的,请就划线部分
加以改正。每题2分,共10分)判断正确,计1分;正确地改错,计1分。 32、错。应为:职业技能开发投资费用统计。 33、错。应为:各种企业
34、错。应为;无论是否直接支付给职工。 35、错。应为:统计台帐。
36、错。应为;进度分析、定期分析和预计分析。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37、(一)简述人力资源素质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设置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各项指标,对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进行综合考评与分析,可使我们了解一个企业用人是否合理,应如何进行调整,才能使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衡量可以采用以下指标: (1) 体能综合指标(1分):它又包括形态指标、机能指标两个指标。
(2) 智力水平(1分):目前可以反映智力水平的综合指标是智商。现在有很多可使用智力测验方法(0。5
分)。
基数 10 7.2 72 22 1584 报告期 12 7.6 91.2 23 2097.6
(3) 健康状况指标(1分):关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素质的这一指标,我们常以患病与否来反映。常用的健康
指标有:A发病率;B、职业病感染率(1分)
(4) 文化程度指标(1分):通常是通过学历来反映。可以计算不同学历的人员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来说
明企业人力资源的这一状况(0。5分)。
(5) 年龄性别指标(1分):主要计算各类年龄和性别所占比例来衡量。
(6) 劳动积极性指标(1分):主要又通过这么几个指标来反映:A、出勤率;B劳动定额完成程度;C从学
徒工到各级技术工人所经过的平均时(1分)。
(7) 能力(1分0:现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指标来进行考查。主要采用考试评分的办法进行。 38、(二)试述如何对劳动保护措施费用完成额进行核算。
劳动保护措施费用完成额,是一定时期内,实施劳动保护措施所支付和实现的费用(1分)。这是以货币形式反映劳动保护措施的实施规模的综合指标,反映已经完成的劳动保护措施项目的工作量(1分)。
通常劳动保护措施费用,是由专用基金性质的固定资产更新基金支付的,实行专款专用原则(1分)。 劳动保护措施费用完成额,包括与劳动保护措施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的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及其其他有关费用(1分)。在统计核算时,
(1) 设备、工器具的购置费用,应当按验收入库核定的依据计算:(1分) (2)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按计算期实际完成的建筑安装量计算(1分);
(3) 为了统一计算价格口径,便于检查计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在计算劳动保护措施费用完成额指标时,一般应按预算价格计算(1分)。
为了准确核算劳动保护措施费用完成指标,须注意划清与其他费用的界限,以免造成遗漏和误算(1分)。这些界限是:
(1) 划清劳动保护措施费用与固定资产投资、大修理基金、生产基金,以及更新改造基金中的其他用途
资金的界限。(1分)
(2) 发放给个人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属于经常开支,并直接摊入生产费用,因此不作为劳动保护措施费
用完成额计算(1分)。
五、因素分析题(10分)
39、从表中可看出,企业工资总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26%(1分),增长绝对额为520千元,这是职工人数与平均工资都增长的综合作用结果。(2分)
由于职工人数增加了200人,所以使工资总额增加了200人×500元=100千元(1分),使工资总额提高了100/2000×100%=5%(1分)。
由于职工平均工资提高了100元,所以使工资总额增加了100元×4200人=420千元(1分),工资总额增长了420/2000=21%(1分)。
工资总额的增长,是职工人数增加和职工工资水平上升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126%=105%×120%(1分)
+520千元=(+100元)+(+420)(1分) +26%=(+5%)+(+21%)(1分) 六、综合计算分析题(20分) 40、 小时劳动生产率(件/人) 工作日长度(工时) 日劳动生产率(件/人) 工作月长度(工日) 月劳动生产率(件/人) 基期 10 7.2 72 22 1584 报告期 12 7.6 91.2 23 2097.6 (1) 月劳动生产率指数=2097。6/1584=132。4%(3分)
(2) 小时劳动生产率指数=12×7。6×23/10×7。6×23=120%(3分) (3) 工作日长度指数=10×7。6×23/10×7。2×23=105。6%(3分)
(4) 工作月长度指数=10×7。2×23/10×7。2×22=104。5%(3分) (5) 以上各指数对月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影响。
由于月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2。4%,使月劳动生产率水平的绝对数增加了2097。6-1584=513。6件/人;(1。5分)
由于小时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使月劳动生产率报告期比基期的绝对数增加了2097。6-1748=349。6件/人(1。5分)
由于工作日长度指数增加了5。6%,使月劳动生产率报告期比基期的绝对数增加了1748-1656=92件/人(1。5分
由于工作月长度增加了4。5%,使月劳动生产率报告期比基期绝对数增加了1656-1548=72件/人(1。5分) 上述四种指数的关系为:132。4%=120%×105。6%×104。5%(1分)
劳动生产率水平绝对数的关系为:513。6(件/人)=349。6(件/人)+92(件/人)+72(件/人)(1分)
二00四年七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课程代号:8407)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22分)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 )。 A、数量方面军B、质量方面军C、结构方面军D、关系方面
2、进行人力资源数量的统计时,对外单位调入的人员应由( )。
A、参加工作之起计算 B、起薪之日起计算 C、报到之日起计算中心 D、发调动函起计算 3、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主要标志是( )。
A、文化程度 B、劳动积极性能 C、体力和智力水平面 D、能力状况 4、从范围上讲,工作时间不应包括( )。
A、从事生产的时间 B、上班必须耗费的路途时间 C、工间操时间 D、生产管理活动 5、所谓工程技术人员的连续工作,是指工程技术人员( )。 A、从工作开始到工作结束之间的工作连续情况 B、从工作开始到工作结束之间的工作频繁程度 C、从工作开始到工作结束超过8小时的情况 D、从工作开始到工作结束未超过8小时的情况
6、保障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管理和教育方面,采取一整套综合性措施,称为( )。
A、劳动过程 B、劳动保护 C、劳动环境 D、劳动环境统计 7、评价劳动环境污染程度的指标超标率,其计算公式为( )。 A、超标率=超过容许浓度值的样品数/实测的样品总数X100% B、超标率=实测的样品总数/超过容许浓度值的样品数X100% C、超标率=实测的样品总数/超过容许浓度值的样品数 D、超标率=超过容许浓度值的样品数/实测的样品总数 8、企业在报告期内所创造的价值称为( )。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生产效益 C、企业生产总值 D、企业净产值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试题及答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