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民历史必修二培优学案课时作业:专题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 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时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个士兵说: “在青天白日里就进行抢劫。把我爸爸的粮食抢走啦,磨坊也没收啦,命令上是说要这样对付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余粮收集制 C.粮食税

B.企业国有政策 D.义务劳动制

解析: 题干的核心信息是,一个士兵家里的粮食被全部抬走了。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士兵的话针对的是余粮收集制,A项正确;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排除C项;B、D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A项。

答案: A

2.(2024·顺德高一检测)列宁说:“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迫使我们实行的……符合这一思想的具体做法是( )

A.允许本国、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B.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解析: A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战争特殊情况下,有限的资源优先满足前线的需要,因此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故B项正确;C项是苏联模式的内容,故C项错误;D项是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24·宿迁高一检测)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纲要》中说:“余粮收集制不是‘理想’,而是一种痛苦的和可悲的需要。相反的看法是危险的错误。”这表明列宁( )

A.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 C.认识到余粮收集制弊端

B.全面否定了余粮收集制 D.停止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解析: 材料中列宁认为余粮收集制是“一种痛苦的和可悲的需要,相反的看法是危险的错误”,说明他认识到余粮收集制的弊端,但是并不代表列宁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故A项错误;列宁并没有全面否定余粮收集制,他认为在国内战争时期实行余粮收集制是必要的(保证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故B项错误;认识到余粮收集制弊端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列宁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于是他实施新经济政策,从而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D项错误。

答案: C

4.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这说明了( )

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政治和经济危机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引起了这种状况 D.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导致苏俄社会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答案: B

5.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

A.全部上缴国家 C.必须限量交易

B.只能由政府收购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解析: 本题比较灵活,注意题干所给的时间“1922年”,此时期苏联已经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农民可自由支配剩余粮食。

答案: D

6.“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实际指( )

A.借助商品和市场进行调节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允许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大中小工业国有

解析: 注意题目中的信息:一是“新经济政策”,二是“城市”和“商店”,所以这里的“学会做生意”实际上就是强调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即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和价值规律来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A项正确;B、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错误;C项是A项的具体内容,排除。

答案: A

7.(2024·济南一中月考)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全国购到两亿两千万普特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1925年一年里,苏联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共采购到四亿三千三百万普特粮食。这说明两个政策( )

A.都有利于农村发展 B.都为经济建设募集较多粮食 C.都有利于巩固政权

D.都为战争募集到了足够粮食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集中人力、物力战胜敌人,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为了发展经济,D项错误;两个政策在不同时期都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故C项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

材料二 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必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

材料三 第二年(1922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唔!多得很呢!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苦尔斯克(即库尔斯克)农民对于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很满意。商业也活跃了起来,商店、面包房、咖啡馆也都开张了。

——以上均摘自《中学历史教学资料参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严峻形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判断列宁准备采取什么措施克服困难?实行这项措施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的现象说明了材料二中的措施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解析: 第(1)问要结合所给材料,根据“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分析出当时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以及“不愿意要卢布”分析出生活物资的严重匮乏和卢布的贬值,联系教材归纳出原因;第(2)问根据“粮食税”推断出列宁要实行新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第(3)问概括材料分析出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市场的繁荣。

答案: (1)严峻形势:工农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所需的各种生活物资严重匮乏,货币贬值,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原因:①长期战争对经济的严重破坏;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2)措施:新经济政策。出发点: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3)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苏俄经济迅速恢复,物资(商品)开始丰富,受

到工农群众的欢迎,工农联盟得到巩固。

人民历史必修二培优学案课时作业:专题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 含解析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个士兵说:“在青天白日里就进行抢劫。把我爸爸的粮食抢走啦,磨坊也没收啦,命令上是说要这样对付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C.粮食税B.企业国有政策D.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nv3p4vahf4n25q6ny0j2r4yi9c8on003s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