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多分钟之后,任务又已完成。其后又教学了《古诗三首》。如此教学看似“不求甚解”,其实教学容量之大,学生获益之多,是在其他课堂之上绝少见到的。
高速大量阅读,使学生在低、中年级的阅读量分别达到了50万字和300万字。在实验班学生(五年级上学期)读书量调查中,读过上百本乃至几百本中外名著的学生已大有人在。
腹有诗书的苏静
苏静是朱永新教授的研究生,现于青岛嘉裕关学校任教。在她走上教学岗位8个月的时候23岁,便参加了青岛市的新教师比武大赛,而且荣获一等奖的第一名。这在人们看了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为什么那样说呢?因为青岛市是教育高手云集的地方,初出茅庐的苏静,很难跟这些已经在教育教学这个场地上进行磨炼的青年新秀相抗衡。苏静之所以一鸣惊人,缘自她的读和背,她背了多少文章,背了多少诗,这是个未知数。“腹有诗书气自华”,副标题就是《苏静老师与青云斋、兰若轩的诗词情结》。
一天,一位家长送给她一本《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是一本包括教学大纲要求背诵的80篇诗文篇目在内的一百多首的诗文集。于是从第二天旱晨,教室黑板一角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园地——“每日古诗”,并提出了让学生背诵的要求。这时候的学生还没有将诵诗作为一种内在需求和精神享受,只是应付检查与例行公事地背诵。有时甚至还会出现“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窘态情状。为了激发起学生学诗的兴趣,苏静老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引用诗词,给学生水到渠成的美感,让孩子们感到老师是一个因有诗词素养而方显才华的人。偶有学生用上一两句诗词,便大加褒扬,向学生注入这样一种信息:老师喜欢和欣赏学诗诵诗的孩子,胸有诗书可以受到同学们的青睐与赞扬。同时,苏静老师又通过讲诗词故事、诵诗接龙、出游诵诗等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她还把男女生组成两个棋逢对手的诗社,男的名曰“青云斋”,女的名曰“兰若轩”。每个诗社都想胜过对方,对阵赛诗可谓各显神通,激烈、精彩、兴奋、高雅。苏静老师既是观赏者,又是评判员。一次“兰若轩”诗社的背诗情报被“青云斋”诗社窃取,初战败北。全体女诗友相拥而哭,成了“青云斋”揶揄对手的一大炫耀资本。在双方加强保密措施的同时,背诗的范围也在扩展,从仅背“每日古诗”到自己寻找多种体裁的诗文:古风、乐府民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所背诗文的篇幅也越来越长,从简单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到律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又到数十言的长诗“春江潮水连海平”,诸如《琵琶行》《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长诗,有的同学们也已经背过。往日痴迷于动画片的孩子们,现在做完作业之后便迅速钻进古诗文里,大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况味。晚上所读所诵,第二天便有了用武之地,不仅可以在诗社比赛中一展身手,甚至课间也自由搭配成赛诗擂台,对诗声此起彼伏,颇有《刘三姐》中对山歌的架势。所以谈起青云斋和兰若轩,苏静老师总是有一种压抑不住的激动与喜悦,在长期的教诗诵诗活动中,她和孩子们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谊,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了若指掌。问起青云斋斋主纪建辉,她作了诗一样的评价:堪称青云斋的灵魂人物。一年前对诗文尚且一窍不通,后经口诵心惟,刻苦攻练,终得“真经”。擅长作诗,尤以绝句与古体长诗为最,同时涉猎宋词和元曲。一年来创作诗文百篇之多。背诗稳居青云之首,不但可以将常规的百余篇诗文倒背如流,还能背诵《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琵琶行》《仙剑奇侠》等数百言长诗。执剑江湖,笑傲群雄,一呼百应,深得青云斋盟友的拥戴。近期背诗目标为:《前赤壁赋》《孔雀东南飞》与《葬花诗》。对于兰若轩的轩主王晨燕,苏静老师称其为女中诗杰,
11
是兰若轩的核心人物。7岁尝试作诗,无何特色。五年级横空出世,技压群芳。精研诗法,百体皆通,百体皆精。上半学期即制作完成第一本网络诗集。通读中外古今名著,天赋卓然,气质涵养比类老咪。除熟背常规的诗文外,对《红楼梦》中的诗词颇有研究,能够背诵解析《葬花诗》等几十首红楼名诗。近期欲背诗篇有:《长恨歌》《琵琶行》和《离骚》。苏静老师说,青云斋尚有十大才子,兰若轩还有十大才女,合则无往不胜,分则独挡一面,个个是诗词国域里的精英,个个对古诗文一往情深。所以,一学期下来,无论是晓风残月的清丽,还是大江东去的豪放,统统掉进了童真的记忆,孩子们虔诚地拜倒在伟大诗人的脚下,并与之进行着入乎其内的心灵交流。
苏静把学生分成“青云斋”和“兰若轩”两个男女诗社,进行背诗、赏诗、作诗方面强化训练,在只有8个月的时间里,学生两分钟以内就能做诗一首。那节“比武”课上,苏静让学生进行诗词对垒演讲比赛。讲到中间的时候,苏静让在场的专家、评委给学生出了两个题目,限定他们两分钟做诗一首。结果两分钟收上来以后,屏幕上一打,全场的人都惊讶了,想也想不到学生会做出这么好的诗。原来还不知道做诗为何物的学生,8个月后居然能命题赋诗,所以苏静就成功了。后来《中国教育报》也很关注,就以《她的学生富有诗才》进行将近一个版面的报导。那天正是9月11日,现在好多人称苏静是“教育上的911”。我们的朱永新副市长,也是慧眼识才女,就拿着这张报纸找到教育部,没考试就把苏静特招了研究生。现在苏静成了他最得意的门生之一。苏静的成功不是速成的,她读的书多,背的经典文章多,经典诗词多,她的成才之路是一本本书铺成的。
苏静到了苏州大学以后,进步更快了,她去年到香港四天的时间,四万多字就出来了。我估计一般人认为文章写得那么漂亮,又那么迅速,真是个奇迹。实际上是她读得多,背得多,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所以她写起文章来才那么轻松自如,感觉那么幸福愉快。苏静把写当成幸福之旅,把教学也作为愉快之行。中央电视台的张嘉艺、江波给她拍电视专题片的时候说:“我们看了《中国教育报》陶老师写得苏静太玄乎了。”结果整整七天拍完以后,他们对我说:“比你写还要好。”
以上,我列举这些例子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告诉大家一个问题,读和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高层次的阅读,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那有的老师说了,我现在根本没有时间读,我想是你没有寻找读的时间,你没有充分认识到读对你的教学起的重大作用。我们写教案确实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样日复一日地写下去,你还是写的别人的东西,你还是花了很长时间,但仍然不是你自己的东西,形成不了你的个性,你的风格。你开始不妨每天拿出半个小时读经典,一年之后,一个小时,两年后拿两个小时,这样你的读与教就会步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八、读写结合,书写美丽的教育人生
叶圣陶老先生主张教师要写“下水文”,是很有见地的。如果老师能够写出好文章,那就能在学生当中有威望。发表文章以后,那些学生看到我在全国报刊上发表文章,都比我兴奋,自豪地说:“我们的老师,发了这这么多的文章!”无形当中,你在学生当中就有了权威性的地位。不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我们往往把写看的很困难,实际上你跟别人讲一个故事就是一篇叙事文;甚至跟别人吵架,有可能是一篇议论文,它有论点,有论据,形成文字就是一篇文章,我们为什么不写下来?我们不但要写,而且要坚持写,笔耕不缀。如果你一旦不写,放下再写就很难了。我是作者,我也是一个幸福者,为什么?每写一篇,使自己今后的
12
写作更加从容、自如。我说写作就是练,没有任何的诀窍。写作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越写越想写。在写的过程当中,收获一种快乐,快乐点燃激情,激情激励写作,这样你越写越快,越写越好。经验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搁置写作,我们要学生写作文,我们必须作出表率来。
九、为终生的幸福奠基
读书,潜移默化中,让我们的人生阅历更丰富,让我们的生命积淀了更多,也让我们更出色地担负教育的使命。智者的片言只语,启迪我们的心灵,书写教育故事,让我们的生命更美丽。
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走进书的海洋,我们的教育人生将变得更厚重!
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教师的成长之门只能由教师个人打开,别人是无能为力的。尊敬的教师们,让我们自己打开书籍,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的最高境界,实现自己的人生幸福吧!
2010.4.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