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让书香浸润校园,让读书充盈人生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幸福感的学生。在师生都有幸福感的学校里,为学生一生奠基才不会仅仅是一句口号。

五、我们读什么书

教育家威廉·坎宁安讲过一则生动而又惠味深长的寓言故事:一个人正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个声音对他说:\捡一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明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这个人弯腰捡了一把卵石放进口袋。第二天,他将手伸进口袋,发现了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他感到又高兴又后悔。高兴的是他拿了一些;后悔的是没能多拿一些。其实每个人的成长也像在沙漠中行走,我庆幸我与我的同事曾捡起一些卵石,并不断惊喜地看到它们的奇妙的变化。

1、阅读经典

\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出于不同的理由,以长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博尔赫斯语)经典里融化了先人们对人性、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先哲们对其、善、美的探索与向往。德国诗人诺瓦里斯说哲学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阅读经典,也可以看作是这样一种精神回归的历程。这种特殊的对话,能使我们教师学会思考,是教育思想形成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还能让我们的思想、观念、气质、寡赋、喜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经常地进行这种对话,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具备广阔深远的情智背景。应核相信一个人可能看错,一代人也可能看错;\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是不可能看错的。\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

但是读书的时候我们读什么样的书呢?我想必须取法乎上,为什么说“取法乎上”,因为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语出《易经》,“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意思是说,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这句话告诉人们,无论是治学还是立事,一定要志存高远,并为之努力奋斗,才有可能登峰造极。)我们就如果取法乎上,才能得中,取法乎中,就能得下。但是呢,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有可能说取法在下,大家想一下当今的那种三流的小报书刊,我们读了以后究竟能提高多少文化品位呢?我想不仅不能提高,而且会对你的文化产生一种负面效应,所以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当中,我觉得应该有舍有得,我们舍弃的是那种低层次的文化,我们所摄取的是那种高层次的文化,这种高层次的文化,我想这样我们会感受到对我们心灵的震撼,因此呢,我一直主张我们读书要有选择,一定要读最高层次的书,因为度最高层次的书可以以一当十,就你读一本,二十本甚至更多的,它不一定达到这种层次,我们的生命只有几十年,最多一百来年,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的生命无法拉长,但是一旦拥有知识拥有文化后,我们自己拉长了生命。

我国著名的学者钱钟书先生,堪称学术界的集大成者。他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和惊讶的,甚至在钱老辞世的时候,江泽民主席亲自给他的夫人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的字样。那么,为什么钱钟书老先生会取得如此高得成就,这和他小时候的学习经历是分不开的。钱钟书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为他取名“仰先”,取“仰慕先哲”的意思,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父亲为他正式取名“钟书”。钱钟书从小就酷爱读书,六岁的时候,在亲戚家的附塾附学,曾经读过《毛诗》。以后由伯父教他读书。读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以及《说唐》、《济公传》、《七侠五义》等等大量的小说。十三岁的时候,钱钟书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大量阅读《小说世界》、《红玫瑰》、《紫罗兰》等刊物。

6

十五岁那年返家度暑假,开始读《古文辞类》、《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等大型选本,从此开始系统阅读,这是他一生治学之始。在以后的求学道路上,钱钟书所读的书更是数不胜数,有人称钱老读书是“照相机”式的阅读。不但量多而且过目不忘。正是这些书籍,为钱钟书以后的发展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钱钟书一生当中,著书立作,写下大量宝贵作品,做过翻译,担任过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同时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可以说,钱钟书老先生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辉煌的一生,不断学习的一生。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昔日足够的阅读、背诵、积累,钱老怎会取得如此光辉的文学业绩!

说到读经典,《山东教育》副主编陶继新先生经常谈一个例子,他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孩子在一个非常出名的小学上学,小学学了6年毕业之后,马上要上初中。假期他爸爸找到陶老师说:“陶老师,我这个孩子写文章让他写上一百字,到现在还是不会写,用了两个小时还写得文字不通,怎么办?”陶先生说很简单,叫他读书啊!他说:“这个孩子不读书,光看电视。”陶老师说,可以先把他的读书情趣激发出来。说你花600多元钱,给他买一套金庸全集。他说,金庸全集这不是武打小说吗?陶老师说:金庸非常人也。他把四书五经已经倒背如流,他尽管是不经意间写的武打小说,但是他的整个文化含量比你小学课本起码高上十倍,大家知道金庸的作品现在已经作为高中语文课本选修教材。结果他爸爸就给他花了600多元钱买了一套金庸全集,他看了一个多月,就有很大的提高,于是写了一篇文章,他爸爸下班一看,吃惊地问是谁写的?还是从哪里抄来的?孩子说是自己写的,他爸爸根本就不相信,你不可能写出来,你不要说谎了,后来又让他再写,还是那么好。

前年山东搞了一个作文大赛,最后选出一批最佳的作品送到省作家协会,由作家们选出3个特等奖,结果那个孩子是特等奖的第一名。实际现在让他读金庸他不读了,他迷上了外国文学,他经常跟人探讨卡夫卡,探讨列夫托尔斯泰,他很欣赏列夫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当中一段甚至几段数页的长篇议论,而且他喜欢大思想家的作品,人整个变了。假如说这个孩子仅仅是在小学课本上、中学课本上学习那一点东西,他到高中毕业也写不上多少好的文章来,因为我想仅仅学习课内这些东西,是解决不了关键问题的。所以我们应当博览群书,而且直奔高层地去读。

2、读教育书刊

《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的人格魅力》、《师生沟通的艺术》、《爱心与教育》、《走近心灵一一民主教育手记》、《论语》、《语文教学的人文思考与实践》,这些都是优秀同行及先辈的教育实践与思考。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我们要做的事,不过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们播种的庄稼而已。\《歌德谈话录》)我们应怀着无上的热情去寻求教育的脊梁们,在他们身上努力地汲取精神养料。只有不断地跨越由这些教育典籍构成的桥梁,才会使我们的教育更具智慧,也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3、读人文书籍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平凡的世界》、《在困难的日子里》、《掌心化雪》、《中国百年散文选》、《杰克·伦敦短篇小说集》、《灵魂的事》、《中国人》、《精神的光芒,一代人的心灵》,正如张寒所语\这些作品让我们认识了一批有思想的人,它们有的虽不能直接为我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但它们绝

7

对会滋养一个像我这样整日处于狭小的生活圈子中的文人的精神,以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的思想和行为,进而使我的工作发生或显或隐的变化。\

六、教师怎样读书

读书要诵读有方,中国的经典名著要以诵读为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中国古代的经典应当背诵,尤其是原始儒学。读书还要疏离浮躁,当今社会浮躁盛行,要静下心来搞学习和研究。朱永新既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又是苏州市副市长,他的成功之路的80%都是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可想而知他的时间是多么的紧张,他的工作是多么的繁忙,但他坚持天天读书,天天写随笔,而我们呢?不是常常抱怨没有时间读书吗?读书时间是挤出来的!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陈琴,十余年致力于小学语文“素读”经典的探索,率先提出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素读”训练。她说:“我读书的方式有点特别,随身携带的包里总不会少于两本书,等电梯时读着,坐车时读着,有时连走路也会一册在手,时不时扫一眼要背诵的内容。每天至少两个小时的静读,我一直恪守着,倘若因事错过,我会在凌晨起来补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和崔姆·吉利斯的《朗读手册》等书籍我都备有两本,一本在办公室,一本在家里的写字台上。随手取一本,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画过的圈圈或道道,还有大量的旁注……我自嘲地说自己是吃书的虫,凡是看过的书都是面目全非。”

为了把具有种子能量的经典作品刻在孩子们的记忆深处,她率先独创了“素读”经典课堂,并为每一个孩子在小学6年的母语学习进行了整体规划:背诵10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句。与此同时,她的语文课几乎颠覆了自己沿用多年的模式,不再以课本为唯一读本,大量的古今名著被搬进课堂;不再以机械的抄写为训练手段,取而代之的是“速读”、“素读”的双规并行——读大量的课外书,背诵大量的经典作品,读整本的书,背整本的书。

她的学生在一年级时基本上突破了识字3000字的常规量,二年级开始就进入大量的自主阅读期,由童话童谣开始,直到世界名著。到五年级结束,陈老师统计过,每个孩子平均阅读量突破了300本,优秀的孩子都能突破500本。更令人惊奇的是,到六年级时,以她目前所带的六(3)班为例,学生背诵了大量的经典篇章以及300多首古诗词,此外还有许多外国名家名篇。

七、读书教学相得益彰

8

都说“教学相长”,我说是“读教相长”;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却说“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管有多好的现成的教案,不管有多高水平的名师,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那不是你的。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老师更多的是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岂不知功夫在书外。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话,我们任何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

于漪是中国教育大家,她对教育意义的阐释及思想的深度让人终生难忘。于漪教学跟别人不一样,别人也学不去的。执教《孔乙己》这课,于漪满面春风地走上讲台,抑扬顿挫地开始了提问:“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人的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看到悲剧使人泪下。《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可是我们读了以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而是感觉内心一阵痛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孔乙己的悲剧是在笑声中进行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我想这些问题只有大师于漪才能提出来,也只有于漪的学生能回答出来的。说不定有的老师听了以后感到异常精彩,也想尝试一下,拿这些问题问自己的学生,学生肯定都傻了,但这种现象的原因老师未必会明白。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于漪能问,而我们不能问呢?因为于漪是教育大家,他读了多少书,又背了多少书,这些,我们老师无人能比。语文教学流行这法那法,于漪说:“都是教无定法。教师个性不同,学生个性不同,教材个性不同,环境又不同,哪能有什么固定的法子可学。”于漪丰富的文化内涵,成就了于漪的语文教学。这就是教读相长。

再讲两个读书教学相长的例子:

她两周教完一本教材——韩兴娥老师的大胆批判精神与课堂教学重构 一本现行教材教学一个学期,这是全国绝大多数学校撼之不动的定律。可是,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青年路小学语文教师韩兴娥只用两个星期,就将一册语文教材教授完毕,而且不再布置任何与课文相关的作业。

一、低年级:“小老师”佩卡上岗

培养“小老师”便是识字教学中的一个亮点。韩兴娥老师在逐句逐篇地听过学生朗读之后,从中选出读得多、读得熟的学生当“小老师”,并为之佩戴“小老师”证卡。小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希望自己在大家面前一展为师者的风采。所以,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诵读训练,甚至在家里让父母听着诵读。于是,诵读的新秀层出不穷,“小老师”的队伍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一个群体,使更多读不好的学生随时得到指导。

9

在低年级阶段,韩兴娥老师的学生轻松地通读了本年级的人教版教材、辽宁韵语教材、修订前的三四年级人教版教材以及学校图书室里的《阅读文选》《拼音报》等。课堂阅读就达50万字,相当于一般小学同年级学生阅读量的10多倍以上。

韩兴娥老师在教学《审讯鼠贼》中,经历了五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第一步是带领学生熟读韵文,简单理解:“升堂审讯列罪状,一贯偷盗太疯狂。率领队伍逮鼠贼,勾结伙伴毁杂粮。”第二步是认读20多个生字。第三步认读用熟字拼凑的30多个生词。第四步认读用学过的字编写的6个句子。第五步读一读联系韵文内容编写的一段话。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学习速度之快与质量之高令人惊讶。由于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用半年时间学了600字,下学期又轻松认读了900字,有此成果,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教学中将识字与阅读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情节融为一体,既调动学生认读积极性,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

1. 学习课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韩兴娥老师教学现行语文教材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突破,可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样,一个课时学习2-4篇课文轻而易举。先采取听录音、“开火车”(一人读一段)、自由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然后教师或直奔中心提出问题,或点击难点释疑解惑。如教学11册课文《桂林山水》时,只提“桂林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一个问题。学习2000多字的《狱中联欢》只提两个问题:课文中写了哪几个节目?如何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阅读课外作品:不动笔墨不读书

韩兴娥老师的班级书架上的图书琳琅满目,但来源却并非一个渠道。有从学校借的,有学生从家拿来的,也有韩兴娥老师个人的藏书。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阅读,韩兴娥从来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但韩兴娥老师并不是对学生的阅读坐视不管,而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个人阅读某一本书,学生认为达到要求时再由老师抽查。阅读之前,提出严格要求:一是要有恰当的圈划批注。二是理解文章大意。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书上勾画,可以选择精彩片断写到读书笔记本上,并大体背诵,具体字数不限。她要每天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积累、背诵的情况,并根据积累的质量、数量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检查的过程同时是指导的过程。

二、高年级:诵读《中华上下五千年》

韩兴娥老师一次上课,她用的教材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教学哪篇课文不是早准备好的,而是让听课者来当场指定。刚一上课,翻开这本多达60多万字的“教材”,才发现文章大多选自《史记》和《资治通鉴》,每一篇“课文”都是由一小段文言文和相关的白话历史资料两部分组成。随手一翻,是现行统编教材高中语文中的《鸿门宴》一文,于是听课者就说,就教这一篇吧。说完之后,又感于心惴惴,深怕自己的率意而为有可能造成这堂课的失败。但韩兴娥老师平静得如一潭波澜不惊的湖水,从容自若,她先让学生“开火车”读一遍,纠正了错误读音,然后便由学生自由朗读。不长时间,便要求学生背诵古文,并就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争辩。她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抢先发表个人意见,假如达不成共识就会引发争论,然后出现一个对几个、一组对一组、有时候会自然形成观点对立的辩论集团,各自引经据典,努力说明己方的观点和意见,试图说服对方。学生的思辨欲望被激活了,她却成了旁观者。12分钟,教学任务完成。韩兴娥老师又说,请陶老师再选一篇。在惊愕未定中,听课者又选了《楚汉之争》一文。同样,1

10

让书香浸润校园,让读书充盈人生

幸福感的学生。在师生都有幸福感的学校里,为学生一生奠基才不会仅仅是一句口号。五、我们读什么书教育家威廉·坎宁安讲过一则生动而又惠味深长的寓言故事:一个人正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个声音对他说:\捡一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明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这个人弯腰捡了一把卵石放进口袋。第二天,他将手伸进口袋,发现了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他感到又高兴又后悔。高兴的是他拿了一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nssw1oo6h6et871e29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