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9月第一次双周练 语文试题 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语文基础知识 (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遒劲(qiú) 峥嵘(zhēng róng) 清荇(xìng) 长篙(gǎo) 坍圮(pǐ) ......B.追溯(suò) 凌侮(líng wǔ) 沉淀(diàn) 谰言(lán) 火钵(bō) ......C.泥古(nì) 忸怩(niǔ ní) 团箕(jī) 青苔(tái) 巷道(hàng) ......D.悄然(qiǎo) 彷徨 (fáng huáng) 湖泊(pō) 叱骂 (chì) 沦丧(lún)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上阙 分泌 拜谒 河畔 浪遏飞舟 B.携带 斑斓 候爵 赡养 天伦叙乐 C.惆怅 青苔 笙萧 寂寥 沧海桑田 D.羁绊 悉索 碾米 菲薄 偃旗息鼓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如果在略显保守的陈忠与意气风发的蔡斌之间作选择的话,年轻的蔡斌似乎在大家....心中更具优势。 B.在我们前进的路上,我们不能给自己留任何的退路,不然你会一直在十字路口徘徊,..甚至可能走上歪路。 C.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一亮相,就引得台湾市民趋之若鹜,台北市立动....物园开园一小时,就涌入5000民众抢看。

D.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适龄劳动力总数很大,如果不加分别地把劳动密集型企业扣上落后生产力的帽子加以遏制,谁来提供这些就业岗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分析、研讨,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B.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加大文化领域科技应用力度,高度重视文化单位的经营管理。

C.面对美韩军演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朝鲜除了在边境布防之外,还一反常态地高调“亮核”,这令各方颇感意外。

D.自去年以来,国家在稳步增加商品房供给、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同时,不断加大保障

性住房的建设,大力推动危旧房改造。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与词的内容有关。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等。它盛行于宋代。

C.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河》。

D.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乡 土 本 色

费孝通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6.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

B.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

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三、古代诗文阅读 (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应侯谓昭王曰:“亦闻恒思

有神丛①与?恒思(地名)有悍少年,请与神博,曰:‘吾胜丛,丛藉我神三日;不胜丛,丛困我。’乃左手为丛投,右手自为投,胜丛。丛藉其神三日,丛往求之,遂弗归。五日而丛枯,七日而丛亡。今国者,王之丛;势者,王之神。藉人如此,得无危乎?臣未尝闻指大于臂,.臂大于股,若有此,则病必甚矣。百人舆瓢而趋,不如一人持而走疾。百人诚舆瓢,瓢必裂。..今秦国,华阳用之,穰侯用之,太后用之,王亦用之。不称瓢为器则已,称瓢为器,国必裂矣。臣闻之也:‘木实繁者枝必披,枝之披者伤其心。都大者危其国,臣强者危其主。’且今.邑中自斗食以上至尉、内史及王左右,有非相国之人者乎?国无事则已,国有事,臣必见王独立于庭也。臣窃为王恐,恐万世之后,有国者非王子孙也。”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9月第一次双周练 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遒劲(qiú)峥嵘(zhēngróng)清荇(xìng)长篙(gǎo)坍圮(pǐ)......B.追溯(suò)凌侮(língwǔ)沉淀(diàn)谰言(lán)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nsfz8o7qp77xpo5846y5ap1c1kz8f00qb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