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探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探析

作者:侯德华 佟有才

来源:《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年第05期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生理或心理的不良习惯与行为。为更正他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和疏缓他们的心理压力,有必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本文提出了六项情感教育策略,营造良好情感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开展实践活动培育学生高尚情感、在班级生活中强化学生集体意识、有效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以爱心滋养学生情感和运用“共享式”教学模式。学校精心营造的情感环境与教师的真情奉献将帮助留守儿童培养起健全的心理品质与正确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 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8)05-0032-04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加,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农民工。他们的生存状态与境遇曾经一度受到社会关注,然而今天更为突出的问题是他们子女的生活状况和受教育情况。农民工子女一部分被其父母带入城市,能够在父母身旁接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而绝大部分农民工并没有携子女进城,致使其子女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1]。

据调查,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已非常普遍,并有持续增长的趋势。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在亲情缺失、生活抚育、教育监护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教育的落后、亲情的缺失、政策的制约,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面临严峻的挑战。使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不仅是家长的责任,也是政府、社会的责任。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 如任其发展, 可能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情感教育

多项研究显示因“亲情缺失”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人格发展受到了困扰。心痛需得心药医,农村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需得情感教育加以充实与丰富。 (一)亲情缺失导致的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之一。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出现,多是由于家庭较为贫困,父亲或者母亲,甚至父母双方外出务工,孩子相对缺少父母的关爱,导致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有内心压力[2]。

刘照云等选取江苏省10所农村小学的三~六年级250名留守儿童以及相同数量非留守儿童,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和自编的事实问卷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人格发展问题突出,较非留守儿童人格内倾,情绪紧张,掩饰度高,男性较女性更严重[3]。

高亚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CPQ),随机抽取浙江省6所农村中小学670名留守儿童和70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人格特征调查。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焦虑、孤独、情感冷淡和神经过敏等心理健康问题和不良人格特征[4]。

国内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缺乏亲子教育,无法获得父母在人生观与价值观上的引导和帮助,情感上存在“亲情饥渴”状态,更有可能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虽然亲子长期分离,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和父爱母爱缺失,可能是留守儿童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之一[5],但是国内外专家研究认为亲子分离未必会引起不可挽回的后果,关键问题不在于分离本身,而在于替代父母对待儿童的关心程度能否补偿和代替亲生父母[6]。

正是由于亲情缺失, 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得到父母最基本的照顾和关爱,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对生活的满意度降低。亲情缺失不但影响留守儿童在家庭中正常地学习各种生活和社会规范,而且父母监督作用的减弱使其学习动力不足,学习退步。最关键的是亲情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在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受阻,不利于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进而诱发青少年犯罪, 影响其一生的发展[7]。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善良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磋砣,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为了让留守儿童度过健康快乐的童年,避免童年蹉跎、情感缺失,所以有必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 (二)心灵慰藉——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8]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端正的态度、良好的情绪、正确的信念、善意的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养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和品行。

就情感教育的实质而言,情感教育是一种生命教育、生活教育、愉快教育。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方式和场所,一般有两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因其缺少家庭教育,导致亲情缺失。面对这种状况学校教育有必要也有义务承担一部分家庭教育职责,有的放矢地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情感教育,以慰藉这些幼小的心灵。情感教育着力培养的是受教育者的情感品质,在实施过程中是以帮助鼓励学生通过合适的方式抒发与宣泄情感,使受教育者不断满足

个体正当情感需要、丰富情感世界而达到身心愉悦的教育。进行情感教育将部分缓解、弥补因亲情缺失给农村留守儿童带来的身心双重不良影响,使其身体和心理朝着积极、健康、阳光方向成长。

二、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策略

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情感教育一般将从营造良好情感环境唤起学生情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高尚情感、在班级生活中强化学生集体意识、有效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以爱心滋养学生情感和运用“共享式”教学模式六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

学校情感教育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园环境,二是校园文化。农村校园设施相对短缺简陋,但处于山水田园间洁净优雅的校园将洗涤校外的喧嚣、舒缓留守儿童苦闷的心绪,给他们带来审美愉快,激发他们对校园的热爱、生活的热情、未来的向往。恬淡温馨的校园文化也将凝聚成一种和睦友爱,饱含真情、相互尊重的校园风气,为留守儿童提供一处良好的精神家园、爱的港湾,而这种潜移默化的熏染、可能要比直接、显性的教育更加富有成效。校园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浓厚的人文气息,良好的人文氛围。情感教育要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总体构建学校情感教育工作体系。除常规的教育工作外,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后勤服务工作和各类活动中,注入爱的情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通过尊重与信任培植他们建立自信,引导学生学会爱他人,学会感恩。 (二)展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有计划地、合理地设计贴近学生的各种活动,使学生亲近自然,回归生活,接触社会,丰富学习生活,从中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他人身上找到自己情感发展的坐标,并培育出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社会性情感。农村留守儿童生长在大自然当中,平日却缺少有意地观察,忽视了大自然的魅力。学校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感受自然,领略自然的神采、意志和品格。留守儿童学会了关注自然、关爱生命,也将会关心家人和同伴,并融入自己的生活环境。有条件的乡村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工地等父母工作的场所,让他们了解父母的辛劳体会父母的辛苦。体育活动是最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展示学生的精神风貌。学校在课余举行运动会等竞技比赛不可或缺,其中团体项目既可以疏导留守儿童焦躁的情绪也可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集体观念。另外,学校还可引导家长和儿童开展“亲情互动模式”进行沟通和对话。如:“五个一活动”,即:每周打一个亲情电话、写一篇周记、读一本好书、每月寄一封家信、参加一次与教师谈心活动,促进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的亲情交流。

(三)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探析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探析作者:侯德华佟有才来源:《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年第05期〔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生理或心理的不良习惯与行为。为更正他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和疏缓他们的心理压力,有必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本文提出了六项情感教育策略,营造良好情感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开展实践活动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nrfm601hg7916095eiv3gyk618jli007x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