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细胞及分子组成
1.解析:选B。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A项错误;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B项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具有线粒体,其有氧呼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的,C项错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合作用既有CO2的固定,又有ATP的合成,D项错误。2.解析:选A。细胞膜上负责转运氨基酸的是载体蛋白,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是tRNA,A项错误;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H2O,H2O中的氢分别来自氨基和羧基,B项正确;细胞内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而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C项正确;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其基本骨架是
碳链,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与功能基团相关,D项正确。
3.解析:选C。还原糖鉴定用斐林试剂,DNA的鉴定用二苯胺试剂,A项错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先加A液,后加B液,不需要水浴加热,B项错误;鉴定DNA的二苯胺试剂和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是无色的,C项正确;用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蛋白
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D项错误。
专题2 细胞的结构和物质运输
1.解析:选C。由题干“离子泵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可知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A项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可以逆着浓度梯度进行,B项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其体内血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能力,导致动物体内细胞有氧呼吸强度降低,供能减少,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下降,C项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离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使
载体蛋白变性,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项错误。
2.解析:选C。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项错误;细胞膜、线粒体膜和核膜的功能不同,这与各膜中所含不同功能的蛋白质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分泌蛋白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是通过膜的流动性实现的,涉及膜脂的流动,C项正确;膜
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D项错误。
3.解析:选C。生物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A错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活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真核细胞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C正确;活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
成场所,D错误。
4.解析:选B。甲、乙、丙图分别表示细胞的正常形态、质壁分离状态、质壁分离复原状态,实验全过程都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不需要更换目镜,这些状态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依次发生,A项错误,B项正确;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由于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较高,C项错误;在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从细胞内扩散到细胞外的水分子少于从细胞外扩
散到细胞内的水分子,D项错误。
5.解析:选C。在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细胞可通过易化扩散的方式将葡萄糖运出细胞,
1
A错;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要载体协助,由于葡萄糖载体数量是一定的,所以转运速率不会随血糖浓度升高而一直增大,B错;由题可知血糖浓度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血糖浓度低时葡萄糖运出细胞,血糖的转运方向是由血糖浓度决定的,不是由载体决定的,C正确;胰岛素是通过促进细胞对血糖的吸收、贮存和利用来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肝细胞,
D错。
6.解析:选C。核糖体上合成的分泌蛋白首先进入内质网腔中,内质网出芽形成包裹分泌蛋白的囊泡,囊泡膜与高尔基体膜融合使分泌蛋白进入高尔基体中,A项错误;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不一定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B项错误;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属于生物膜,活细胞的生物膜具有选择透性,C项正确;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D项错误。
7.解析:选B。由题图可知,载体①将溶质分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由胞外向胞内转运,故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A项正确;图中载体②将溶质分子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由胞内向胞外转运,不消耗ATP,故不能判断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B项错误;载体①运输溶质分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载体②运输溶质分子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项正确;依赖载体蛋白被动
运输的速率要比自由扩散快,D项正确。
8.解析:选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大液泡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故在显微镜下观察,几乎整个细胞呈紫色;同一组织的不同细胞中细胞液浓度不同,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A项正确。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不能观察到细胞膜的存在;核糖体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B项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大多数处于分裂间期,而染色体形态清晰处于分裂中期,C项错误。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
中,不能清晰看到酵母菌的内部结构,D项错误。
专题3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解析:选C。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pH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pH的干扰,应在酶和
底物混合之前加入缓冲液,为酶促反应提供稳定的pH环境,A、B、D项均错误,C项正确。2.解析:选C。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中,A项叙述正确;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植物中的矿质元素主要由根从土壤中吸收,B项叙述正确;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波长范围大约是390~760 nm),而红外光是波长大于760 nm的光,紫外光是波长小于390 nm的光,C项叙述错误;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
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从而使叶片表现出类胡萝卜素的黄色,D项叙述正确。
3.解析:选C。叶绿体基质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在此处CO2首先与C5结合转化为C3,进而被还原为葡萄糖,同时再生出C5,A项正确;由题图可知,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B项正确;由题图可知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主要分配在营养器官中,发育中期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的光合产物量比例接近,发育后期光合产物较多分配到生殖器官中,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是不同光强、植株不同发
2
育时期、不同器官,因变量是光合产物的分配情况,D项正确。
4.解析:选D。与11:00时相比,13:00时胞间CO2浓度较低,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低,A错误;14:00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下降,但净光合速率仍然大于0,植株还在积累有机物,故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还在增加,B错误;17:00后胞间CO2浓度快速上升,是由于光照减弱,ATP、NADPH产生减少,C3的还原减弱,暗反应速率也降低,C错误;叶片净光
合速率第一次下降是由于胞间CO2浓度降低,第二次下降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D正确。
5.解析:选C。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等可见光,吸收的绿光很少。将白光改为光照强度相同的红光,光反应增强,叶绿体内产生的ATP和[H]增多,C3的还原增加,导致未被还原的C3减少,故A、B项错误;将白光改为光照强度相同的绿光,光反应减弱,叶
绿体内产生的ATP和[H]减少,C3的还原量降低,导致C5减少,故C项正确、D项错误。
6.解析:选B。提取色素时,应在研磨前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A项错误;菜叶剪碎不够充分,提取的滤液中色素的含量少,分离结果中色素带变窄,但分离得到的色素种类不变,B项正确;在研磨时分次加入10 mL乙醇比一次性加入10 mL乙醇的效果好,C项错误;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的原因是叶绿素在光下容易分解,并不是叶绿素随溶剂挥发消
失,D项错误。
7.解析:(1)当光照强度低于a时,甲组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光照强度。(2)b光照强度下,甲组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是光照强度,应是CO2浓度或温度,因此要提高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可以考虑的措施是适当提高CO2浓度。(3)由题图可知,经处理后乙组的最大光合速率明显低于甲组,若是由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则可遗传给子代,即子代在甲组条件下光合速率低于甲组,若是由低光照引起的,遗传物质不变,则子代在甲组条件下光合速率应与甲组相同。当把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种植在与甲组相同的条件下时,其光合作用曲线与甲组的相同,说明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
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
答案:(1)光照强度(2)CO2浓度(3)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
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
8.解析:(1)图示信息显示:40℃条件下产物浓度达到最大值所需时间比20℃条件下短,且40℃条件下产物浓度最大值大于60℃条件下,故在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2)由题图信息可知,在20~40℃范围内的酶活性均大于20℃时的酶活性,故在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3)图示信息显示:在t2时,60℃条件下的酶已失活,故此时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不会增加。(4)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
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酶的特性包括: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等。
答案:(1)B
(2)加快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