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7 页
专题检测(十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包兰铁路全长990 km,其中有140 km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图甲为包兰铁路部分路段和某观测断面示意图。
材料二 “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
(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自然环境特点。 (2)说出该地区冬季的盛行风,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
解析:第(1)题,地表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势、植被、水文和土壤等方面。第(2)题,从位置上看,该地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盛行西北风。第(3)题,注意材料二中信息“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说明砂砖能为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和温度条件;另外,砂砖的主要功能是阻止沙丘流动。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1)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表干旱缺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主要为荒漠植
第 2 页 共 7 页
被)。
(2)西北风。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从高压中心呈顺时针方向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盛行西北风。
(3)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保温,白天释放水汽,为沙丘上植被的生长提供了一定的水分和温度条件,有利于固沙植物的生长。同时,铺设砂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
2.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强荒漠化防治是当前我国重要而紧迫的一项战略任务。下图为我国原生、次生荒漠的分布图。
材料二 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品种。目前,甘肃省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下图为河西走廊地区水系及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
(1)简述材料一图中A地和B地周围荒漠化加快的人为原因。 (2)评价甘肃省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的条件。
(3)分析甘肃省大力发展玉米制种可能对当地和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4)为实现我国土地荒漠化防治目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A、B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用水,在能源缺乏区过度樵采,在牧区、农牧过渡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都会引起土地荒漠化。第(2)题,甘肃省所在的干旱半干旱区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利于玉米制种,干旱的气候也有利于玉米的晾晒和储存,保证种子的发芽率等。但气候干旱,降水少,是该地发展玉米制种的主要限制性条件。第(3)题,该地主要通过引水灌溉发展玉米制种,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可能会造
第 3 页 共 7 页
成地下水位抬升,盐碱化加剧;对下游地区而言,上游用水量增加,下游水量减少,湖泊和绿洲萎缩,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第(4)题,治理荒漠化应调控人类的行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立法,加强宣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等。
答案:(1)人为原因:不合理用水、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2)有利条件: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烈,气温日较差大,利于有机物的积累,玉米产量大,品质好;灌溉系统发达,灌溉水源充足;干旱的气候利于玉米种子脱水干燥,也有利于种子的保存。不利条件:气候干旱,降水少。
(3)对当地的影响:大量引水灌溉,易加剧土地次生盐碱化。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湖泊萎缩,沙丘活化,沙丘移动造成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绿洲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加强立法和行政干预;加强对荒漠化地区的监测;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育草封沙,设置沙障,构筑防护林体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矛盾;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3.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1)、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2)。
材料二 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3)和图3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表 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
类型 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 27.6 农业 工业 种植业 68.5 畜牧业 27.7 比重/% 第二产业 46.1 渔业 1.0 轻工业 第三产业 26.3 其他 2.8 重工业(包括采掘业)
全国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十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