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及解决措施
作者:王晓婷
来源:《山西农经》2020年第06期
摘 要: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要把好脱贫攻坚过程中的每道关口,使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且不再返贫。分析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问题,探索改进扶贫工作方式方法,以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关键词:精准扶贫;贫困;脱贫攻坚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6-0053-02;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 ; ; ; ; 文献标志码:A
与粗放扶贫相对,精准扶贫是指针对贫困区域环境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自2014年我国详细规划了精准扶贫顶层设计并落地实施以来,我国脱贫减贫步伐明显加快。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 899万人,到2018年减少为1 660万人,6年间减少了8 000多万人,年均减贫1 300多万人,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剩余贫困人口多为深度贫困且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个别地方脱贫工作实践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合理性,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随之显现。 2019年对中部某省两个贫困村进行走访调研,结合调研材料呈现当前精准扶贫实践中面临的困境,提出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 1; 当前精准扶贫实践中面临的困境 1.1; 驻村帮扶队伍建设不到位
当前,我国向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分配贫困村,承担驻村帮扶工作。扶贫单位选派1名干部担任精准扶贫村第一书记,并组建2~3人的驻村帮扶工作队负责日常帮扶工作。
派选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一是充分了解贫困村的地域环境、经济结构、人口素质、致贫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出谋划策,帮助脱贫致富。二是需要驻村干部利用社会资源或自身专业能力,为贫困村争取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为贫困村注入发展动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的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已退居二线,可以专职从事驻村扶贫工作,基本可以吃住在村里,迅速了解村民基本情况,并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但有的仍承担着单位工作任务,单位、村里两头跑,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对贫困村基本情况不够了解。 要实现脱贫致富,需要引进产业项目或争取扶贫资金。这需要驻村干部动用社会资源甚至是私人关系。有的驻村干部在所在单位担任或曾经担任领导职务,人脉广,能够拉来一些赞助和项目,但即使拉来项目和资金,也存在不可持续的情况。有的驻村干部社会阅历浅,社会关系少,很难拉来项目。这一情况导致贫困村获得的扶贫项目和资金差距很大,脱贫减贫进程存在差异[1]。
在驻村干部选拔方面,扶贫人员基本是各单位机关工作人员。这些人员不一定懂农村、懂农民、懂农业。有的扶贫人员是银行工作人员,可以争取到信贷资源,但无法选择合适的产业项目。有的扶贫人员是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可以争取到一些文化娱乐项目,但不懂“三农”,无法帮助村民谋划致富之路。有的扶贫人员是党政部门工作人员,将党建工作做得扎实细致,但无法因地制宜把党建优势应用到农村。 1.2; 帮扶手段缺乏针对性
因致贫原因不同,贫困户的需求不同,包括生产救助、学业救助、大病救助、房屋改造、低保救助、农业实用技术、担保贷款等,各有差异。精准扶贫的本质,是针对不同贫困户采取不同的帮扶政策,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做到因人而异。
例如某村地处高山,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发展种植业,但因连续几年降雨量较大且卷心菜价格较低,收入严重减少,挫伤了村民种植积极性。可以通过为村民发放农业保险补贴或价格补贴,减轻自然灾害和价格波动对村民造成的损失。或者通过发展蔬菜深加工项目,实现自产自销,降低市场行情对菜价的影响,提高蔬菜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但当地政府对该村村民出台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只要是贫困户即可根据家庭人口数量申请位于县城的50 m2或75 m2的楼房,同时拆除村内住房。但村民住在县城,难以管理村里菜地,无法通过自己努力脱贫致富,难以负担楼房居住的水、电、暖、煤气、物业等费用。这些问题无法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生产生活成本,不利于脱贫致富。 1.3; 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中央和地方政府多方面筹集扶贫资金,但扶贫资金和扶贫资源使用和管理仍有很多漏洞和缺陷,各项资源在匹配贫困户的过程中出现错位的情况。调查发现,有的贫困户肢体健全,有能力通过努力脱贫致富,但好吃懒做、不务正业。这些人认为国家扶贫资源“不要白不要”,拿到扶贫补贴后吃喝玩乐甚至打麻将赌博。扶贫补贴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其懒散行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各地政府为金融机构下达硬性任务,要求金融机构必须投放一定额度的精准扶贫贷款。实践中,各金融机构营销人员向贫困户推荐扶贫贷款时发现,贫困户贷款意愿不强,贫困户不知贷出款项如何使用、发展什么项目。一方面,政府和监管部门要求必须投放,另一方面,贫困户又不知道如何使用贷款资金。对于发挥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撬动”作用提升村民发展能力方面,政府政策和贫困户现实之间存在偏差。
政府出台了针对贫困人群的免费或极低成本看病政策,主要是为了让五保户、低保户看得起病,不让贫困户小病拖成大病,有效保障健康权益。
但在實际执行过程中,有的贫困人员觉得“我穷我有理”“反正也不用掏钱”,在医院常住不走,对医护人员呼来喝去,导致医疗资源浪费。既保证低收入人群看得起病,又规避其不合理行为,仍有待探索。国家为实现“孤寡老人老有所养”,成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但实践发现,这一政策助长了部分人的懒散行为。例如有的人60岁时身体硬朗,有劳动能力却不劳动,依赖国家养老。
1.4; 帮扶人员工作考核机制存在偏差
应鼓励驻村干部在充分了解贫困村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精力,与农业专家、技术人员研究发展乡村产业和产业脱贫,实现乡村振兴。现有的扶贫考核更多考核脱贫人数、村容村貌等表面指标,而且脱贫标志仅以收入为标准,而对一个乡村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村民的自身就业能力、发展观念等考核引导不足,容易出现一些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行为[2]。
有的扶贫工作做足表面文章,通过组织员工捐款、拨付帮扶资金等措施,让村民在短期内实现收入增长,但未形成持续发展能力,不能真正实现精神和物质上的脱贫致富。 2; 扶贫工作改进方法
一是优化扶贫帮扶队伍,提升驻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引导优秀人才向农村流动。在选拨扶贫干部时,要征求本人意见,确保所选派的干部真正热爱农村,愿意扎根农村。在担任扶贫干部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在任职过程中,要组织扶贫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汲取先进经验。可尝试对一个县的几个贫困村共同组建一支专业扶贫队伍,既有农业专家、种养殖专家等专家,又有投资管理专家,还要有党建带头人。组织一致全能型队伍,统一规划安排,共同带动几个村以产业链形式发展起来,提高农产品及畜牧产品的附加值,避免分散经营、竞相效仿扎堆经营导致供过于求或规模太小、边际成本过高,影响收益。 二是优化扶贫考核机制,引导驻村干部集中精力带领村民提升发展能力。在扶贫考核机制设计方面,要灵活、有针对性,不能僵化教条或简单以“吃住在村”为标准。要真正考核扶贫脱贫效果,考核指标要包括党建、村容村貌、陈规陋习等精神面貌方面,又要包括引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