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用了比喻的手法;“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如果宽容地对待生活,那么心就显得很博大,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更能感染读者,增强说服力。
参考答案: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从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
评析标准:共4分。写出夸张、比喻的手法各1分,写出夸张、比喻手法的作用,2分。 规律总结:理解句子的含意和赏析句子的作用,首先要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另外,在阅读时要注意宾主关系,紧扣作品主旨,深刻细致地分析其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 21题。参考答案:B、C
解题思路:第七段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没有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所以B项是错误的,C项中说“人的精神决定人的成就”是错误的。
规律总结: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还要联系作家的风格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旨趣,这样才能品出文学意趣,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
如06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17题。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本题重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指出本段的修辞手法不难,但要答全却不易,很多考生可能只答出其中的一种,因此做此类题目时要多角度思考,不能只抓住一点不放。对表达效果的赏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展开,不能泛泛而谈,需要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然后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运用拟人手法,主要是写树的端庄、高雅优美,这里突出其外形特征;“商量”、“耳语”这是突出其声音上的特征。把秋光里的树比喻成缤纷的伞兵是突出其颜色特征。“这一刻”的辉煌灿烂自我完美与末句的荒野形成对比。然后评价这些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一系列优美意象的描写及褒义词的使用可看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第五、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的技巧: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欲
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渲染烘托、联想想象、对比、象征等。
如06重庆卷《说村落》18题。答案:(1)表现手法:①对比。②反讽。(2)好处:深化主题。
如06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15题、17题。
15。解题思路:文章的第3段在前两段直接描绘“牛鹭图”的基础上,宕开一笔,间接地从侧面来描述不同身份的艺术家们的感受。解题时要找出三种艺术家感受的共同点,以及它与1—2段的描绘之间的相通之处,从内容、结构、表达方法等方面考虑其作用。
参考答案: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牛鹭图”蕴涵的美;为作者抒情、议论作铺垫。
规律总结: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材料安排、行文结构、修辞手法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篇文章运用何种表达技巧,是作者根据文章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来决定的,都是为了把所写的人或事、所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因此要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作具体分析。
17.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表达技巧以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题思路:分析作者把“烟雨”作为牛鹭的活动场景的用意,既要考虑到作为景物描绘中环境烘托的表层作用,要充分领悟作者深层次的情感寄托,从把握文章的主旨人手。
参考答案:营造出朦胧的诗意氛围;抒写农耕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抒发作者迷茫的情思。 规律总结: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的描绘与环境气氛的渲染决不会是独立的,其最终目的,是要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是为表达文章的主旨服务的。
如06四川卷《乡村的瓦》17题。 参考答案:(1)实写(“瓦松”名称及药用功能)、虚写(梦中“瓦松”)两方面。原因:与瓦“能冲洗出乡村旧事”形成呼应,更能表达出对童年乡村生活的怀念。
(2)表现“我”对“瓦”的一往情深,使文章更有亲切感;点明主题,表达“我”灵魂归乡的愿望。
解题思路:“瓦松”这种意象,已经把“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思乡之情折射出来了。
如06辽宁卷《杨柳》21题。
答案:本文通过赞美杨柳“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在处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观。行文婉转曲折,自然舒展。结合原文赏析。
解析:中国文学有托物言志的传统,借松柏表现坚贞的人格。《杨柳》一文,就是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赞美了具有平凡、谦下、有为的品格的人们。本文行文婉转是与托物言志手法紧密关联的。
评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文章思想的整体把握、对行文表现手法的概括能力。把握文章主旨,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要有整体感知的阅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体味行文妙处。在解答中力求做到“评述结合”,既要概括性评论,又要有较具体的阐述。
如06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16题。 答案:与对待落叶冷漠而又高傲的人进行对比。表明人类要爱护自然、珍惜自然豪华慷慨的赠予,或突出天真的孩子和睿智的老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