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二(下)文博中学4月月考
语 文 试 卷
(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姓名: 成绩: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吊:安慰 .C、而读书者与之 .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本来 .D、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殆:大概 .B、以追其所见 .D、能以足音辨人 .B、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大块假我以文章 ..B、古人秉烛夜游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B、惟兄嫂是依 D、与可没于陈州
与:许可,同意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和“而告以成功”相同的一项是( ) .A、汝殁以六月二日 .C、大块假我以文章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C、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A、初不自贵重 ..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活用,和“忧劳可以兴国”相同的一项是( ) .
C、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A、故不我若也
二、背通默写(10分,每题1分)
6、(1)《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 ; , 。
(2)《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 ,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 (5)《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 。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 , 。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 , 。
(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 , ; , ; , 。
(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 , 。 (10)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 。
1
5、与“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C、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三、古诗阅读(10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成题目。
蝶恋花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上片开头三句,“欲减”而实未减衣,显出女主人公身体的病态症状,“不卷”说珠帘垂挂却不卷,那人却躲在闺房深处。
B、下片开头三句写闭锁深闺的重要原因,说春情缭乱恼煞人,于是借酒浇愁,宿酒而醒退,酒醒后,整日只有一缕缕香烟相伴。
C、下片“飞燕”句构思巧妙,将恼怨发泄在飞燕身上,它耽误了夫君归家的回信,燕归人未归,真是怨奇而情深。
D、下片末句以“小屏风”之景结思夫君之情,采用实写深闺思妇神往西江路怀念夫君的方式,抒写了思妇的深切思念之情。
E、全词语言婉约清丽,情致柔和缠绵,造语却深婉空灵,意象迭起,意境藴藉含蓄,细腻地传达了思妇内心复杂的情感起伏。
(2)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情感?结尾两句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5分)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吴麟征,字圣生,海盐人。天启二年进士。除建昌府推官,擒豪猾,捕剧盗,治声日闻。父忧归,服阕,补兴化府,廉公有威,僚属莫敢以私进。
崇祯五年,擢吏科给事中,请罢内遣。言:“安民之本在守令。郡守廉,县令不敢贪;郡守慈,县令不敢虐。..
宜仿宣宗用况钟故事,精择而礼遣之,重以玺书,假便宜久任。”时不能行。 ..
十七年春,推太常少卿。未几,贼薄京师。麟征奉命守西直门。门当贼冲,贼诈为勤王兵求入。中官欲纳之,麟征不可,以土石坚塞其门,募死士缒城袭击之,多所斩获。贼攻益急,麟征趋入朝。至午门,魏藻徳引麟征手曰:“国家如天之福,必无他虞。旦夕兵饷集,公何匆遽为?”引之出。明日城陷,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馀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禠服解带自经。家人救之苏,环泣请曰:“待祝孝廉至,一诀可乎?”许之。祝孝廉名渊,与麟征善。明日,渊至。麟征慷慨曰:“忆登第时梦隐士刘宗..
周吟文信国《过零丁洋》诗,今山河碎矣,不死何为!”酌酒与渊别,遂自经。赠兵部右侍郎,谥忠节。 .
方贼之陷山西也,蓟辽总督王永吉请撤宁远吴三桂兵守关门。天子下其议,麟征深然之。辅臣陈演、魏藻德不可,谓:“弃地二百里,臣不敢任其咎。”麟征复为议数百言,六科不署名,独疏昌言,弗省。及烽烟彻大内,帝始悔不用麟征言。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四,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馀年宗社/ー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禠服/解带自经
B、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馀年/宗社ー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禠服解带/自经
2
C、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馀年宗社/ー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禠服解带/自经
D、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馀年/宗社ー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禠服/解带自经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内遣,指皇帝派大臣到各地巡视,用以监督地方官吏。被派遣的官员一般可以明章或者密奏弹劾官员,各朝代称谓不同,如监察御史、巡按御史。
B、玺书,是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古代长途递送的文书易于破损,所以书于竹简木牍,两片合一,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钤以玺。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C、孝廉,是汉武帝时选拔官员的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洁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赠,即追赠或追封,指加封死者官职、勋位,用来表扬对国家有贡献的死者,如明追赠吴麟征为“兵部右侍郎”,宋追封文天祥为“信国公”。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麟征才能卓越,恪尽职守。初入仕途时,他捉拿有声势的不法之徒,缉捕大盗,名声日渐显著;京城遭遇危机时,他用土石堵塞城门,招募死士缒城杀敌。
B、吴麟征清廉正直,积极谏言。在兴化府任上,因为为政清廉公正,僚属没人敢因为私事求他;做了谏官,他建议皇帝选拔廉洁、仁慈的人出任郡守。
C、吴麟征忠君爱国,坚守义节。贼人攻破京城时,他给家人留下遗书后自缢,虽然被救活,但终究还是因思慕南宋的文天祥,慷慨赴难,以身殉国。
D、吴麟征审时度势,有洞察力。贼人攻破山西,六科中只有他赞同王永吉撤回宁远地区的军队的主张;贼人兵临城下,他识破了贼人以勤王为名进入京师的诡计。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国家如天之福,必无他虞。旦夕兵饷集,公何匆遽为?(5分)
(2)麟征复为议数百言,六科不署名,独疏昌言,弗省。(5分)
五、论述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
李宗刚
对“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人生遭际进行考察发现,他们大都在童年或少年时代有着丧父的经历,其父权有一个从在场到缺失的过程。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均早年丧父。“五四”文学之所以在他们手里得到确立,与其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
父亲的死亡,意味着由父亲所承载的社会权力出现了缺失,这极大地改写了家庭的内在结构,“子”因此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不得不独自面对社会的生存压力,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这便为其逸出父权在场时所规....范好的人生疆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父权缺失固然是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但是,如果没有国家主导下的意识形态的转变,那么,“子”在既有的文化环境下,所承继的依然会是父权的衣钵。晚清社会如果不是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强力冲击,其自我封闭状态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会依然如故地运行着,人们们的观念也会周而复始地传承;至于上层社会
3
主动地去推动社会变革,更是不可想象。面对外在挑战,晚清政府开始对社会进行变革,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为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在欲循既有社会规范而不得的情形下,提供了子权张扬的历史、物理空间。
在父权缺失中,促成子权张扬并最终确立的,是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的实施以及嗣后科举制度的废除。晚清政府大力主导下的新式教育,在推行中受到了人们头脑中既有思想的抵制,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还依然牵挂科举。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既有的文化传承模式中断,这迫使人们认同并皈依了国家体制所主导的新式教育,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由此开启了向现代知识分子过渡的序幕。在新式教育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胡适,之所以留学美国,其根本的考量便是“科举既停,上进之阶,惟有出洋留学一途。”
相较而言,那些一直在父权主导下的读书人,则没有像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那样,可以顺畅地实现自我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决裂。在文坛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徐枕亚,尽管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但其父权始始终规范制约着其人生疆域,甚至于连婚烟他也无法做主,更遑论文化思想和文学思想的变革了。
父权的在场固然限制了子权的张扬,但父权的缺失也并不必然会导致子权的凸显。如有些传统的读书人,其父权尽管存有缺失,但他们并没有在父权缺失的缝隙中,通过新式教育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在近代小说创作中产生巨大影响的李伯元,尽管也有丧父之痛,但由于他并没有接纳新式教育,更没有完成对西学的认同,这使得其创作出来的“谴责小说”依然带有浓重的传统色彩。
当然,“五四”文学的发生有着诸多的原因。但是,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创建主体挣脱了父权藩篱的東缚,这的确是他们得以完成历史性蜕变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新华文摘》)
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四”文学之所以在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人的手里得到确立,与他们的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 B、父权缺失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子”被推到了社会舞合的中央,他们被迫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
C、晚清政府积极主动地对社会进行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让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不再承继父权的衣钵而实现了子权的张扬。
D、“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父权缺失”是他们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能够完成历史性蜕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13、下列各项表述中,不是“父权在场”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没有遵父命苦读“圣贤书”,贾政动用“家法”对其进行惩戒,“不肖种种大承答挞”,宝玉挨了一顿痛打。
B、祖父下狱、父亲重病去世,改变了鲁迅既有的人生轨迹,使其踏进了新式教育的门槛,促使他留学日本并逐步参与到新文学运动之中。
C、巴金的《家》中,觉新在父亲死后也想担当起长房的责任,却总被“总家父亲”高老太爷阻挠,觉新只得唯唯诺诺,其一生终成悲剧。
D、曹禺的《雷雨》中,周朴园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类封建伦理观束缚周萍、周冲,试图让他们屈从于他所建立的家庭秩序。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科举制度的废除,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因此接受了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
B、胡适虽然接受了新式教育,但是仍牵挂着科举能成为其“上进之阶”,最终因科举制度的废除而选择了留学美国。
C、尽管徐枕亚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却始终没有摆脱父权的制约,最终仍然无法自主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
D、也有丧父之痛的李伯元没有接纳新式教育和完成对西学的认同,因此,他并没有在父权缺失的缝隙中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