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3城绿化指标现状分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3城市绿化指标现状分析

宜兴市绿化指标现状数据、各类绿地现状构成如表2-9。表2-10列举了我国部分园林城市(区)主要绿地指标,作为分析参照。

从现状绿化指标看,宜兴市城市绿地建设已经跨入绿化先进城市之列。人均公园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三大指标,均远远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指标要求,达到了国家新出台的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

表2-9 宜兴市(2004年)绿化指标一览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数 据 1 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 25.96 2 城市人口 万人 26.1 3 绿地面积 公顷 1017.48 4 公园绿地 公顷 408.13 5 其中 生产绿地 公顷 53.2 6 防护绿地 公顷 250.62 7 附属绿地 公顷 305.53 8 其他绿地 公顷 9 人均绿地面积 平方米/人 38.98 10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平方米/人 15.64 11 绿地率 % 39.19 12 绿化覆盖率 % 43.90

表2-10 我国部分园林城市主要绿地指标一览

城市名称 批准年份(年) 统计日期 人均公园㎡ 绿地率(%) 绿化覆盖率(%) 北京市 1992 1994 6.41 - 30.70 合肥市 1992 1994 7.30 25.19 30.51 珠海市 1992 1994 20.07 38.26 59.58 杭州市 1994 1994 5.32 40.00 45.00 深圳 1994 1994 37.90 - 42.90 威海市 1996 1996 16.80 33.20 36.70 中山市 1996 1996 9.59 32.25 35.18 马鞍山市 1996 1996 7.60 30.00 38.00 大连市 1997 1997 6.50 38.00 38.80 厦门市 1997 1997 9.20 30.97 33.00 南京市 1997 1997 8.10 38.00 40.10 南宁市 1997 1997 6.70 30.90 36.40 江门市 2002 2001 8.23 - 38.47 惠州市 2002 2001 10.69 - 47.30 茂名市 2002 2001 8.39 - 37.20 肇庆市 2002 2001 9.05 35.86 45.62 海口市 2002 2001 8.62 38.35 41.83 三亚市 2002 2001 16.30 38.00 41.70 襄樊市 2002 2001 8.11 38.72 40.83 石河子市 2002 2001 7.60 32.80 37.20 常熟市 2002 2001 13.30 54.12 55.22 长春市 2002 2001 7.20 33.30 38.30 上海市闵行区 2002 2001 11.00 32.30 37.30 4 城市绿地功能现状分析

4.1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

宜兴市已经将城乡绿化列为城市环境整治的措施之一,近期投入较大,但尚未建成完善的防护绿地体系,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17

如热电厂等一些重点污染源,应加强污染隔离带的建设,减轻其环境影响。并面向水质改善、水环境保护,加强滨水湿地环境绿化建设。 4.2城市绿地游憩空间构建

已经建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山地生态游憩空间和城市滨水绿色开放空间,形成城市绿地景观游憩系统的主体构架。 4.3城市绿地景观文化功能

初步建成城市绿地开放空间,尤其是依托三氿建成东西向城市滨水景观轴线,极大地改善了城市景观环境,如宜园、龙背山公园等,充分体现当地自然山水特色,并通过小品、碑、廊等形式,以历史名人文化为主题,丰富城市绿地的人文内涵,保护、弘扬城市历史文化。

5 综合分析及规划对策

5.1现状与发展方向

绿地构成:区域性公园、居住区公园、街旁绿地不足;中心城区道路绿化需进一步提高质量;防护绿地建设有待完善;宜加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建设与其他绿地建设的配合,充分利用其他绿地资源及其生态屏障作用。

绿地空间格局:由山地、滨水公园构成的城市绿地主体空间格局合理,宜从400米见绿要求和城市空间发展方向、模式等视角,实施系统空间格局的进一步优化。

绿地景观:加强南北向的城市景观轴线和城郊地带的景观视面建设。 绿地生态:水绿相依,通过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优化,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绿地游憩:加强带状公园的设施建设,绿带与设施带科学配套,形成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对象群体的多元化游憩空间。

5.2发展的优势、动力与制约

优势、动力:已经初步建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较齐备的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绿化建设理念先进、思路正确;政府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重视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经济发展迅速;公众参与意识强烈。

制约:中心城区绿化用地存在一定制约,难于在短时间内实现400米见绿要求;城市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现状,对园林植物材料的选择应用、生长状况及绿地功能将产生长期的影响。 5.3规划对策

综合上述分析,宜兴市城市绿地建设,在贯彻当前正确规划建设思路的基础上,应综合考虑与上一级系统无锡市、太湖的生态绿化衔接,以及与下属城镇、乡村的绿化统筹。市区绿地建设,主要加强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的建设。

针对宜兴城市绿化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对策为:上下连接、城乡统筹,服务区域整体环境;梳理河湖、沟通山水,凸显城市山水格局;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挖掘地域文化底蕴;点块结合、均好匀布,改善社区居住环境。

18

第三章 规划总则

1 规划依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6《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0号 1.7《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784号)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号)

1.10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1.11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1.12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13国家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1.14国家建设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 1.15国家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16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17国家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2002) 1.18国家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 1.19国家其他相关法规、条例和行业标准

1.20江苏省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等

1.21《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二十一世纪议程》 1.22《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

2 规划期限

《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中规院),规划期限划分如下:近期:2003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展望50年。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期限确定如下: 近期:2005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远景:展望50年。

3 规划范围、人口规模

3.1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人口规模

市域即宜兴市行政区范围,总面积2038.2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市区为主,包括宜城、丁蜀、屺亭、湖洑、高塍、大浦、新庄、芳桥、周铁等9个城镇的全部行政范围、新街镇的部分行政范围以及宜兴林场,总面积约770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38%左右。中心城区范围为城市建成区范围,是一个动态扩展的区域。 3.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人口规模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以宜城城区为主体。

现状分析采用2004年数据,现状城市用地规模为25.96平方公里,人口为26.1万人。

根据国家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200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可在整体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适当调整。

19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市域绿地系统规划范围,即宜兴市行政区范围。 市区绿地系统规划范围,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基础上适当扩大,东至新宜高速、南至龙背山南水系、西至锡宜高速、北至屺周公路,面积计175.83平方公里(含水面面积)。

城市绿化指标统计、控制,公园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附属绿地规划,均落实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本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建设用地、人口规模分别为: 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46.0万人,其中宜城34.0万人,丁蜀12.0万人; 远期(2020年):60.0万人,其中宜城45.0万人,丁蜀15.0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51.1平方公里,其中宜城37.8平方公里,丁蜀13.3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71.3平方公里,其中宜城53.6平方公里,丁蜀17.7平方公里。

4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4.1规划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处理城市绿化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旅游发展、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景观风貌间的关系;规划先进的和人性化的城市绿地系统,优化城市绿化多功能的综合效应,充分发挥城市绿化对全面提升城市职能发挥和城市竞争实力的贡献。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综合生态、人文、游憩等方面构建绿色场所空间,缔造理想城市人居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我国山水文化、山水园林理论为指导,综合山、水、文化要素,山、水、文化三位一体,保护城市山水格局,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实现绿脉、文脉、山脉、水脉合一,建成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以现代生态文化、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强调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发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丰富园林景观,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4.2规划原则

? 坚持国家建设部提出的“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指导原则,即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系统性、工程带动、因地制宜和“五个统筹”等原则。 ? 充分利用城市水系特色、大力营造水乡城市形态的原则。宜兴市具有“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独特自然山水格局,格状水网特色尤其鲜明,绿地系统规划宜依托城市山水空间,并重点考虑城市水系的利用,让水回归自然、让水构筑城市、让水愉悦市民。

? 生态隔离与景观延续相结合的原则。绿地布局强调生态隔离与景观延续相结合的原则,借鉴国外如日本东京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经验,以大型生态绿带实现组团的生态隔离,缓和城市成片扩张的不良影响。同时又强调绿化在不同组团间,景观的过度和连续性。

? 突出城市景观廊道、城市背景线建设。以城市水系、主干道为依托,建成城市景观廊道、生态廊道网络。突出城市北部山地背景线和主干水系的滨水景观岸线建设。

? 贯彻“五性、四结合”的规划原则

五性:系统性、前瞻性、群众性、地域特色性、可操作性。 系统性:按照园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原理规划各类绿地;形成

20

点、线、面、环、楔相结合,条块清晰完整的绿地网络系统,发挥生态,游憩,环境,减灾等综合功能。

前瞻性:紧扣城市发展脉博,为城市绿化的远期发展打下基础。 群众性:在绿地选址、规模及规划内容等方面,不仅考虑资源特征,更要从绿地的服务功能出发,方便群众游憩。

地域特色性:根据市所处的植被气候区域,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生物种配置成群落,与城市历史文化紧密结合,形成地域特色。

可操作性:规划切合实际,又具有弹性,可操作、可调节。 四结合:功能与景观结合;城镇与农村结合;近期与远期结合;建设与管理结合。

第四章 规划目标与指标

1规划目标

1.1总体目标

根据城市总体发展定位和圈层式空间发展形式,面向生态城市建设,陶都、水城的城市特色构建,以及地域人文精神传承和城市景观形象塑造等目标的需要,充分利用山、水生态空间和人文资源,在中心城区——远景规划建成区——城市规划区的梯度空间序列上构建与水网林荫型山水园林城市——山水文化型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圈层式城市绿地系统空间模型。

规划以山、林、湿地、特色农地等外围生态绿地为城市屏障,以环城林带将自然引入城区,以自然山水公园为主体,以滨水带状绿地为纽带,以专类公园为地域文化标志,以街旁绿地匀布实现均好性的城市绿地空间,形成以山地近自然植被为背景、具有良好亲水性的水网林荫型城市绿化特色,创建山水生态园林城市。

? 绿地生态建设目标:山青、水净、天蓝,蓝绿相依的优美生态环境。 ? 绿地景观建设目标:高质量、近自然植物景观与人文精品绿地相结合,实践“天人合一”的景观意向。

? 绿地游憩空间构建目标:以亲水性、开放性公园绿地为游憩空间主体,以山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为重要补充,实现景观游憩空间类型多元化及其系统完备性,匀布均好,连通一体。

1.2近期目标(2005-2010)

近期合理规划各类绿地,重点完善滨水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建设,加强街旁绿地和道路绿地建设。

21

3城绿化指标现状分析

3城市绿化指标现状分析宜兴市绿化指标现状数据、各类绿地现状构成如表2-9。表2-10列举了我国部分园林城市(区)主要绿地指标,作为分析参照。从现状绿化指标看,宜兴市城市绿地建设已经跨入绿化先进城市之列。人均公园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三大指标,均远远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指标要求,达到了国家新出台的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表2-9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nepi6hfuu7dd7d92wae4uc568cqcf01a4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