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经不调、 妇科病症
(1)经前期取穴:关元、三阴交、归来、行间。 (2)经后期取穴:关元、三阴交、太冲、肝俞、血海。 (3)经量多取穴:关元、三阴交、膈俞。 (4)经量少取穴:关元、三阴交、肾俞、膈俞。
2、慢性盆腔炎症状:下腹部隐痛,腰痛、月经紊乱,白带增多。 取穴:中极、血海、三阴交、大椎、脾俞、肾俞、 肝俞。 3、产后少乳症状:产后 2——10 日内无乳汁分泌或乳汁过少。 取穴:膻中、足三里、肝俞、胆俞、肩井、章门。
4、急性乳腺炎(适用于炎症期)、急性乳腺炎(适用于炎症期) 症状:乳房红肿,局部硬结,发热恶寒,烦燥口喝。
取穴:膻中、期门、合谷、委中、曲池、大椎。 5、痛经症状:行经前后或经期腹痛,连及腰骶。
取穴:关元、三阴交、气海、太冲、肾俞、肝俞、足三里。 6、更年期综合症
(1)阴虚型症状: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汗出,心烦易怒,面红颧赤,皮肤干燥或瘙痒,月经不规律, 舌红少苔。
取穴:a、关元、心俞、三阴交、肾俞。
b、大椎、心俞、肝俞、肾俞、脾俞、阴陵泉、外关、三阴 交。 (2)肾阳虚症状:精神萎靡,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大便溏薄,行经量多,面浮肢肿,夜尿多或尿频失禁,舌淡或舌胖嫩,边有齿痕。
取穴:中脘、气海、命门、心俞、关元、内关。 第六节
31
1、颈椎病 、 外科病症症状:颈痛、麻木、强硬、活动受限,或痛引前臂、手指,或有头晕、恶心。
取穴:大椎、大杼、肩中俞、肩外俞、肩井、天宗、曲池、外关、风池。
2、肩周炎症状:肩部疼痛、压痛,活动受限、夜间痛甚。 取穴:肩贞、天宗、大椎、风池、曲池、合谷、肩前、肩后。 3、急性腰扭伤症状:腰部活动受限,肌肉疼痛,局部压痛。 取穴:委中、肾俞、腰阳关、阿是穴。
4、慢性腰痛症状:持续性腰部隐痛,劳累受凉加重。
取穴:肾俞、腰阳关、气海、命门、环跳、委中、阳陵泉、涌 泉、阿是穴。
5、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 ) 症状:肘关节外侧疼痛,向前臂放射,肘关节活动时加剧,肘关节外侧有压痛。
取穴: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阿是穴。
6、梨状肌综合症症状:臀部疼痛,沿臀中部向下压痛。 取穴:关元、腰阳关、肾俞、环跳、胞育、殷门。
7、落枕症状:因睡眠姿势不当,或劲部扭伤,或受寒凉引起颈项 强硬,转动不利疼痛。
取穴:大椎、风池、风门、肩井、肩中俞、肩外俞、 阿是穴。
8、软组织损伤症状: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损伤引起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 限等。
上肢部取穴:合谷、手三里、曲 池、阿是穴。腰部取穴:腰阳关、委中、大椎、 涌泉、阿是穴。
下肢部取穴:委中、承山、阳陵泉、局部随症取穴。
32
9、肋间神经痛症状:肋间神经分布区疼痛、咳嗽、喷嚏、吸气加重、或痛引肩部,局部压痛。
取穴:内关,阴陵泉、阳陵泉、支沟、肝俞、胆俞。
10、股外侧皮神经炎症状:双侧大腿前外侧皮肤有蚁行感、麻木、疼痛、 站立及步行过久时加重。
取穴:风市、中渎、飞扬、伏兔、膝阳关、阿是穴、 大腿外侧走罐。 11、腓肠肌痉挛症状:局闻痉挛、疼痛、或局部隆起,下肢不敢伸直。 取穴:委中、承山、承筋、昆仑、太溪。
12、足跟疼痛症状:足跟外伤、劳损或骨刺引起足跟部疼痛,不能站立,行 走困难。
取穴:承山、太溪、昆仑、涌泉、照海、阿是穴。
13、坐骨神经痛症状:腰臀部、大小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背外侧,有放筋样、烧灼样、针刺样疼痛,活动受限,劳累与寒凉加重。
取穴:腰部反应点、肾俞、腰阳关、环跳、秩边、委中、承山、殷门、悬钟、风市、阳陵泉。
第七节 1、急性胃炎
(1)寒凝气滞型寒凝气滞型 症状:胃痛暴作、怕冷喜温、恶心呕吐、喜 热饮。
取穴:中脘、胃俞、内关、足三里、阴陵泉、 梁丘。
(2)湿热中阻型湿热中阻型 症状: 胃脘灼热胀痛, 进食加剧或入食即吐, 吞酸嘈杂,口渴不欲饮。
取穴:中脘、下脘、足三里、内庭、合谷。
33
(3)食积停滞型 食积停滞型 内科病症 症状:胃脘胀痛,疼痛拒按、嗳腐酸臭,恶心呕吐,吐后痛减。
取穴:中脘、下脘、足三里、天枢、梁门、神阙。 2、慢性胃炎
(1)脾胃虚寒型脾胃虚寒型症状:胃痛隐隐,喜温喜按,饥饿痛甚,进食痛缓和, 纳呆脘胀或泛吐清水,面色少华,畏寒肢冷,大便稀薄。
取穴:中脘、脾俞、大椎、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2)肝气犯胃型 肝气犯胃型症状:胃脘胀满,攻痛过肋,暖气频作,痛无定处,烦恼郁怒则加重。
取穴:中脘、肝俞、期门、支沟、足三里。 3、胃下垂
(1)脾虚气寒型 脾虚气寒型症状: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心悸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食后加重,平卧减轻,常伴有嗳气,不规则胃痛。
取穴:中脘、气海、足三里、胃俞、脾俞、关元。
(2)脾胃不和型脾胃不和型症状:胃脘胀痛,腹痛绵绵、食难消化,甚则恶心呕吐,大便时稀时干。
取穴:脾俞、胃俞、肝俞、足三里、气海。 4、急性肠胃炎
(1)寒湿型 寒湿型 症状:腹痛肠鸣,大便清稀,肢体困重 或伴恶寒发热,舌淡苔白
取穴:中脘、天枢、气海、大肠俞、足三里、阴陵泉、内关。
(2)湿热型 湿热型 症状: 呕吐腹痛, 腹痛即泻, 泻下急迫,势如水注,泻而不爽,便色黄褐或间带粘液,舌红苔黄。
34
取穴:大椎、天枢、上巨虚、中脘、大 肠俞、内关、足三里。 5、胃溃疡
(1)肝胃气滞型 肝胃气滞型症状:胃脘胀痛累及两肋,吐酸嗳气,嘈杂如饥,胸闷易怒,喜叹气,食欲不振。
取穴:肝俞、胃俞、期门、中脘、足三里。
(2)肝胃郁热型肝胃郁热型症状:胃脘疼痛伴灼热感,进食后疼痛无明显缓解,口干且苦,嘈杂吞酸,心烦易怒。
取穴:肝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6、胃痉挛症状:突发性剧烈腹痛,有时伴恶心呕吐,常见于有争慢性胃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病史者。
取穴: (1)中脘、天枢、关元。 (2)中脘、梁门、肝俞、胃俞。 7、膈肌痉挛
(1)胃火上逆型胃火上逆型症状:呃逆声哄亮,口臭、烦渴,喜冷饮,小便赤黄、大便干结。
取穴:膈俞、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
(2)肝气犯胃型肝气犯胃型症状:呃逆连声,胸肋胀闷,多由忧郁恼怒而引发。
取穴:膈俞、中脘、膻中、肝俞、太冲。
(3)脾胃阳虚型脾胃阳虚型症状:呃逆连续且声低无力,气不得续,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欲不振,倦怠乏力。
取穴:中脘、气海、膈俞、脾俞、肾俞、关元。 8、腹泻、腹痛 、腹泻、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