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中罐:头面部、关节部位以及体弱多病、儿童的腹部、前臂、小腿、颈、肩等部位,则选用小罐。并检查拔罐的真空枪和罐具阀门等,还要准备润滑油、牙膏、无菌针、酒精棉、药液、卫生纸等。
7、医患配合:拔罐前调理师应向患者介绍罐疗的原理、常识,消除紧张情绪,医患全身放、医患配合:松,精神集中,心平气和、拔罐负压,可逐渐加大,拔罐过程中,医者多观察罐内和患者的反应变化,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处理。做到医患合作,以提高疗效。 8、留灌时间、疗程及补、调、泻:
(1)留罐时间 背部:16-18 分钟,胸前:13-15 分钟。小儿:前后 12 分钟。风湿、类风湿:18-20 分钟。儿童、年老体弱的人时间短些,年轻力壮时间可长些,病症轻、麻痹等留罐时间要短,慢性病、重病、疼痛等留罐时间要长;头、面、颈、肩、上肢留罐时间短:腰背、臀部、腹部、下肢留罐时间长,这些都是灵活的,应结合病人的耐受程度和病情而定。
(2)疗程 一般 8-10 次为一疗程,肩周炎 1 1 次/疗程,痤疮 21 次/疗程;股骨头坏死,腰间盘 突出,糖尿病 15 次/疗程;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13 次/疗程。 大多数病要调理 3 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要休息 3-5 日。 急性病(感冒、发热等)每天 1 次;病重、疼痛每天 2-3 次(拔罐部位要改变);慢性病每天 1 次;特殊手法应待瘀血痧痕退后再做,一般 2-5 天 1 次;亦可交替选穴每日 1 次;通常每日或隔日做一次,但不要超过 3 日为佳。急性病诊疗 2-3 次,慢性病治疗 2-3 个疗程无明显效果,应改用为其它疗法,如果手法得当,选穴准确均会收到满意效果。
(3)补、调、泻补 第一个疗程用泻法; 第二个疗程用泻、调法,营养调理要跟上; 第三个疗程用补法
11
9、起罐方法:治疗时间完毕后,用手指拉动气阀排气,动作轻柔,将罐稍微倾斜,边摇边起,再用罐边轻轻按摩患部、穴位,不可生拉硬拔,以免损伤皮肤,产生疼痛。起罐后,局部皮肤常出现水蒸汽,可用棉球擦干,若有水泡,,可用无菌针刺破,挤出液体,针口应用医用酒精棉消毒;皮肤下出现的紫红斑点属于正常反应,无须特别处理;治疗全部结束后,应喝杯热水,休息 5-10 分钟,避风寒,以确保疗效。
10、治疗原则:拔罐疗法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临床治疗经验。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不同病情、证候、部位而制定不同的治疗原则和选用不同拔罐手法。 (1)急则治其标。急性病,以治疗身体局部、症状为主; (2)缓则治其本。慢性病,以治疗全身整体为主; -9- (3)未病先防。发现亚健康,及时预防保健。
11、选穴原则: 遵循中医脏腑阴阳表里的辨证关系、经络循行和穴位分布。 (1)局部取穴:即在病痛(阿是穴)处拔罐。
(2)前后取穴:也叫通透法,即在背部、胸前同时拔罐。 (3)远端取穴:即在远离病痛处拔罐,如胃腹痛,取足三里穴等。 (4)上下、左右、内外结合取穴:根据中医“上病下取,左病右取,表里对应’ ’的原则,如脾胃虚弱所致的腹痛取下肢内侧的血海、三阴交以及表里经的足三里穴等。这是辨病与辨症结合,灵活运用的经验。
(5)经验取穴:以功能区、反射区为主穴,如心脏病,以“心区”为主,再辨证配穴。
第四节 治疗方法及原则
一、经络穴位罐疗法 针对各个系统的疾病,选定不同的经络穴位进行拔罐。 (1)全身性疾病:大椎、身柱。 全身性疾病: 全身性疾病
12
(2)呼吸系统疾病:背部的风门、肺俞、脾俞,胸部的中府、膻中。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3)循环系统疾病:背部的神道、灵台、厥阴俞、心俞、肾俞、脾俞,胸部的巨厥、中脘。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
(4)消化系统疾病:背部的至阳、隔俞、肝俞、胆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腹部的期门、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上脘、中脘、天枢、关元。 (5)内分泌系统疾病:背部的肝俞、心俞、睥俞、肾俞,腹部的中脘、关元。 内分泌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6)泌尿系统疾病:背部的肝俞、脾俞、肾俞、膀胱俞;腹部的关元、中极。 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7)脑血管疾病:背部的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神道、灵台。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8)神经系统疾病:背部的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神道、灵台、肾俞。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
(9)运动系统疾病:上肢的肩井、肩贞、肩中俞、肩外俞;下肢的秩边、环跳、殷门、风市、 运动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伏兔;腰部的脾俞、命门、肾俞、腰阳关和压痛点。
(10)妇科疾病:背部的肝俞、脾俞、肾俞、大肠俞;胸腹部的中极、关元。 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
(11)肠道疾病:腰部的睥俞、三焦俞、大肠俞;腹部的天枢、关元。 肠道疾病: 肠道疾病
(12)肝胆疾病:背部的肝俞、胆俞、脾俞;胸腹部的中脘、期门、日月、阿是穴。 肝胆疾病: 肝胆疾病
13
(13)类风湿关节炎:背部的大杼、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大肠俞,并注入少许活血化瘀、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消炎止痛的皮肤调理剂。 (14)高烧感冒:大椎、身柱、风门、肺俞、肝俞。高烧感冒:高烧感冒 (15)失眠:大椎、身柱、神道、心俞、肾俞。 失眠: 失眠
(16)祛斑:背部的肺俞、肝俞、脾俞、肾俞、大肠俞;腹部的巨阙、中脘、气海。祛斑:祛斑
(17)延年益寿:大椎、命门、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益寿: 延年益寿 二、治疗秘籍单罐
(1)命门:腰酸腿疼、消除疲劳; (2)足三里:防胃病、强肾、延缓衰老; (3)三阴交:舒肝、理气;
(4)大椎:健脑、防头晕、血压高、供血不足、内分泌失调; (5)关元:腹涨、腹痛、男女科疾病; (6)合谷:头痛、心悸、心率不齐; (7)委中:强筋骨、强健身体; (8)天突:祛风除邪、呼吸困难; (9)内关:宁心安神、宽胸理气; (10)涌泉:排除湿毒,浊气、疏通肾经; 双罐通透
(1)命门、神阙:强肾、增活力; (2)太阳双穴:健脑、头痛;
(3)内关、外关:头、心脏、肺、神志疾病;
14
延年 (4)风池双穴:头痛、颈部、神志疾病; (5)膝眼双穴:膝关节痛; (6)劳宫双穴:增活力; (7)涌泉双穴:驱浊气、脚臭;
(8)任脉、督脉:疏通阴经与阳经、疏通经络、平衡阴阳; (9)阳陵泉、阴陵泉:调节肝胆、脾胃功能; 三罐强治
(1)头三罐:太阳双穴、印堂(闪罐或走罐) 主治:头痛、头晕 (2)颈三罐:安眠双穴、大椎 主治:神经衰弱、失眠、癫痫、癔症 (3)肩三罐:肩前、肩后、肩禺 主治:肩周炎、肩背痛、肩凝症 (4)背三罐:定喘双穴、大椎 主治:感冒、咳嗽、哮喘、高烧 (5)胸三罐:乳根双穴、膻中 主治:乳汁少
(6)腹上三灌:胃上双穴、膻中 主治:胃下垂、上腹痛
(7)腹下三罐:子宫双穴、中极 主治:白带多、月经不调、子宫脱落、遗精、阳痿
(8)脐三罐:天枢双穴、止血 主治:腹泻、肠炎、痢疾 (9)腰三罐:肾俞双穴、命门主治:腰痛、腰扭伤 - 11 - (10)膝三罐:内外膝眼、阳陵泉 主治:膝关节痛、扭伤 (11)踝三罐:太溪、昆仑、解溪 主治:踝关节痛、踝扭伤 四罐保健
(1)解除疲劳、增加活力:劳宫、涌泉、足三里、三阴交 (2)滋补元气、益肾固精:关元、气海、命门、肾俞 (3)调补经血、充盈气血:三阴交、气海、肾俞、心俞
15
中医罐诊罐疗技术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