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师应有观念浅探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数学教师应有观点

一.树立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教学观 1、中学数学教师要有“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学习观

首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其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2、在数学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时代观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持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已将计算器的

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将进入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生动、形象、直观、交互性、模拟性、反馈性、高效性等优点已被更多的教师所认同。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在助教方面:能提出好的脚本,能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有水平选择好的课件,有水平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等;在助学方面:教师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验,例如利用动画技术演示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规律,三角函数曲线周期的变化规律,探求点的轨迹等。教师要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在数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人文观

1、教学观点上应有人文关怀的意识。

数学教育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和方法以外,还应担负起人格教

化的目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数学是具有纯粹的理性与完满严谨形式的真善美事物,数学中蕴涵着使人道德优化,促使美德生成的力量。

首先,教师的“人格主导”作用即榜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爱岗敬业,才能“时时在意,处处留心”。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只有一身扑在教育事业上,你才能在学生中形成强大的人格力量,这个力量的教育作用远远大于空洞的说教。

其次,应注重学生“人格主体”的培养与发挥。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健康人格的关键。多几分微笑、轻松、民主、平等与尊重,将会拉近师生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打下了深厚的情感基础。

最后,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道德品质。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与原理时应注重暴露思维的过程,把如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纲挈领地加以介绍,对学生领会思维方法很有好处。切记不要在数学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但是,必须看到,准确的思维方法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教师理应在实践过程中去指导和协助学生,并在学生发生错误的时候

适当指出他思想方法上的问题而加以纠正。切记不要在数学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在注重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的同时,还应将数学教育与道德品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以保证准确方向。俗语说“成绩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就是危险品”。难怪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曾谆谆告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理应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所以,教师在交给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同时,也应交给学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方法上应注意渗透人文精神

首先,应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的“艺术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感和良好的审美情绪,即注重数学教育的美育功能的发挥。“美无处不在,仅仅在于发现”。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理应引导学生去发现、体验甚至创造数学中一切美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a2+b2=c2是美的,因为它简洁而对称地表达了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关系。难怪数学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教授认为,数学的目标就是“真”和“美”。

其次,应注重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的“通俗性”。数学是一门科学,抽象的概念,晦涩的术语有时让人难以理解。繁锁的计算,冗长的推理让人望而生畏。这些都需要教师用富于通俗化的语言,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繁杂问题简单化,做到深入浅出,才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这其中应特别注意语言的通俗化问题。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善于利用通俗化的语言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降低数学公式化、抽象化

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三、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合的评价观 1、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

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从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既重视英才教育,又重视提升国民素质,多层次、多规格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数学教育要使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强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学生观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分析了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认为占90%的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一种学习速度的差异,而不是智能差异。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共同的发展水平和变化趋向,又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他们的特长、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学生观。

新课程的顺利实施首先需要教师有与之相适应的观念,我们必须更新观念以服务新课程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师应有观念浅探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数学教师应有观点一.树立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教学观1、中学数学教师要有“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学习观首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其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naq2179db00kc5204u903ypi6bk8900j1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