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管理职业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二〇一一年十月八日
四川管理职业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的职业能力和服务当地社会为目标,采用校企联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构建岗位技能模块,培养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软件行业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软件产品开发流程和规范,熟悉主流开发软件环境与工具的应用,熟悉行业国际规范,能胜任软件初级编码、技术服务及软件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软件和信息服务人才。培养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管理及维护、网页开发与设计、图形图像处理与制作、计算机产品销售与服务等工作岗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围绕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并具有对未来职业变化适应性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信息化人才。
通过建设,进一步完善可根据市场岗位需求进行选择、调整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稳定实用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一支特色鲜明、专业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专兼结合双师教学团队;整合资源,建立共享型专业资源库,打造功能强大的信息共享和自主学习平台,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把该专业建设成为学院院级示范专业。力求将本专业发展成为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具体建设目标见表1.
表1 具体建设目标
项目 目标 继续探索和完善可根据市场岗位需求进行选择、调整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确保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0%,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以上%。 完善以市场岗位需求为核心的课程内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建设三门优质核心课程(模块化),加强教材编写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建成院级精品课程2门。与企业合作编写校内实训教材2门,公开出版教材2门。在搭建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建设三门优质核心课程网上资源。 项目 目标 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骨干教师6名,培养双师素质教师5名,使双师比达到80%,每年派2名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平均2月/年,每年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教学团队 4名以上。 要求中级以上专业教师每年发表一篇论文,助讲平均两年发表一篇论文。教师团队每年至少申报一项院级以上课题。 继续扩大和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在原有基础上再新建立3个校外实训基地,使顶岗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6个,保证90%的学生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时间。同时与实训基地相关企业共同制定完善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与顶岗岗位密切联系的考核办法。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技能鉴定 建设一个软件综合实验室;改造升级现有计算机维护与维修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图形图像实验室。 建设并完善3个职业技能鉴定站,增设鉴定工种,拓展“双证书”的种类与层次,提高高级技术等级证书的通过率。 二、专业建设基础
(一)社会需求
《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中,明确指出了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加强精品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保证体系。加快办学模式改革,探索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实施校企合作计划。2011年四川省教育事业的工作要点,也明确提出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围绕现代产业发展和“7+3”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支持职业院校建设一批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技能培训基地,推进校企合作,集团发展。
四川管理专业学院所在地成都市是中国西部IT行业发达地区,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将其作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全力加以推进。2010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经成为成都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成都已经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产业布局中的重点城市。截至今年5月底,成都市通过认证的软件企业累计864家,通过CMM/CMMI认证企业53家,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软件企业7家,上市企业5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随着成都市信息产业的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这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今后几年,随着成都市信息产业大力发展,对各类计算机应用类人才的需求量还会快速增长。 (二)专业现状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成立于1998年,是我院首批设置的专业之一。现有专职教师23名,兼职教师5名,在校生202人。每年新生的报到率在80%以上,近三年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双证
书通过率75%以上。
专业现有校内四个专业实验室,即图形图像制作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维护维修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校内公共机房8个。2008年与成都智畅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联合办学协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IBM软件工程开发方向),2008级开始合作办学,现有该专业方向2009级41名、2010级35名学生。该专业与校外签约实训基地有:成都智畅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网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埃瑞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
学院是IBM等国际IT厂家认证培训基地、信息产业部IT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定点院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等职业资格认证考核站。 (三)存在不足
随着专业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改力度逐渐加大,相对于成都市对IT人才的迫切需要,专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不足,如实验实训条件、师资条件等。今后将加大建设实验实训条件、优质核心课程和师资队伍等。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 “三平台多出口”人才培养模式
着重打造“三平台多出口”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三平台多出口”人才培养模式
三平台是:基本素质能力平台,专业核心能力平台和职业岗位能力平台。前两个平台对所有学生要求基本一致,职业岗位能力平台有多个培训包,可根据学生自身实际和企业需求进行选择。
多出口是:通过校内外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能够从多个方向进行就业。
2.基本素质能力平台与专业核心能力平台构成
序号 岗位技能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实施方法 课堂教学、实训 对应课程 实用英语 实用英语的应基本听、说、读、写 用 1 能够认识计算机专业英语基本素质计算机专业英的词汇 课堂教学、实训 专业英语文献阅读 能力平台 语的应用 会使用英文版的软件 表达与沟通 语言表达 处理人际关系 计算机专业英语 课堂教学、社会实践 应用写作、就业指导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4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