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人案件的法律分析
最近几年,因搀扶倒地的老人却遭到误告和诬告的事件层出不穷,而“扶老人险”的推出更像是一出道德隐喻,背后折射出的正是这种“扶人被讹、扶人被罚”的道德之殇和世风之弊。但是,说到底,“扶还是不扶”不仅仅是道德的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
从根本上改变由“扶还是不扶”引发的社会信任危机,以整饬社风和民风,要做到明确和强化恩将仇报的讹人者和冒充好心人的肇事者的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处罚力度,以致从根本上防止讹人现象的出现,仅仅依靠道德的规制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依靠法制。路见老人跌倒,到底该不该扶、能不能扶,结合前几年的许云鹤案、彭宇案,笔者陷入了思考。
本文选择扶老人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许云鹤案、彭宇案等案例,运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即法理学、法伦理学、相关领域学者研究成果等等,并提出相应的具体对策和建议。在路上碰到老人跌倒并将其扶起属于社会道德,但是若在扶老人过程中遭遇讹诈则涉及到了法律,属于法律约束范围内容,通过讹诈等违法行为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一方面会导致社会秩序被破坏,另一方面也会让社会道德水准下降。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并给出了本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多起扶老人案件的回顾,该部分主要对彭宇案和许云鹤案件进行回顾和分析。
第三部分“扶老人被讹”现象及成因分析,从法学、法伦理学和法社会学三个方面对“扶老人”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为国外有关相似案件的法律规定经验借鉴,介绍分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相关立法,并总结了国外的法
律经验。
第五部分为本文的核心部分,即应对“扶老人”案件的对策建议,分别从法治层面、伦理层面、社会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建立健全相关层面的立法、提高全体社会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官的素质、开展道德教育活动、证据缺失情况下诚信原则的维护、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