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说课稿
一、说教材:
《河中石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第五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与“科学”有关密切关系的文章,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1、学会默读;2、把握文章条理;3、理清作者思路。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单元目标我将《河中石兽》一文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1、借助工具书以及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实词与虚词,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2、积累文言词汇,朗读文章并背诵文章。
过程与方法:学习诵读文章,体会文言文朗读的情感与语调,在反复诵读、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体味文章严密的逻辑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学会从实际出发,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说教学重难点:
因为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因而学习本文的重点是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同时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训练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品味文中的哲理。由于文章中的相关语句在翻译上有一定难度,所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学习文言文,通读和理解是很重要的,因而我把教法学法定为朗读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部分: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的两只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那么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他曾专门为阅微草堂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所以闭柴荆,微言终日阅”,“阅微”就取自这句话。题材以鬼狐故事为主,但关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河中石兽》就是其中的一篇文章。 (三)具体教学步骤:
文本层次分明,段落清晰,因而在分析文章的时候我准备采用四步阅读法: 第一步:学生自读文章,一边读一边疏通生字生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的学生要学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而我把阅读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先自己读,然后再听老师范读,同时让学生注意老师的断句,并将句子正确的断句画出来。
第二步:学生仔细阅读,一边读课文一边查看课文的注释,弄清楚文本的基本内容,整体感知文章。(这里请学生用“这是一个关于干什么的”的形式说说文本的基本内容,目的是锻炼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第三步:学生再次读文章,圈点出文章中的人物,并找出表示人物情态的词语。(用“谁找石兽”的形式说说,这样做是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第四步:学生细细读每一段,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说说他们都用什么方法找石兽,结果怎么样?(这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合作、探索。)
第五步:这也是最后一步,师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找到了石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里是为了增进师生的互动能力,调动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善于交流的能力。)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积累几句有关“实践出真知”的名言。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个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层次清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河中石兽 纪昀
寺僧 ----求之下流----无迹
讲学家----求之地中----失败 理论+实践=成功
老河兵----求之上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