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基础理论
第四节 关怀理论
一、 代表人物:尼尔·诺丁斯
强调道德情感在个体道德发展中的作用,主张以关怀为核心来组织教育,是道德教育中重视情感因素的杰出代表。 *克菲尔:提出著名的“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从实践的角度考虑德育问题,但带有很
浓的经验性,缺少系统牢固的理论基础。
二、 诺丁斯——关怀理论
1、以关怀为核心,根据对自我、他人,对动植物,对器具
以及对思想等各个不同的关怀为中心组织了一整套课程体系,并提出了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四种道德教育应当特别关注的教育要素。(总的思想)
2、关怀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关怀理论学和多元智力理论
3、主张道德教育首先应当培养道德情感的培育
4、诺丁斯的课程体系:
①对自我的关怀 ②对亲密的人的关怀 ③对远方的人和
陌生人的关怀 ④对动物、植物和地球的关怀 ⑤对人造世界的关怀 ⑥对思想的关怀
5、强调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问题和学生平等交流 6、道德教育的双重含义:①教育自身是道德的:情感对道
1 / 10
德育原理-基础理论
德动机有发动作用,强调关系的相互性 ②教育在目的、内容和手段上必须是道德的:整个教育都应当以建立关怀关系和培养关怀的综合能力为首要任务
7、道德教育应当特别强调的四种主要成分或教育要素:
①榜样
a、道德教育不是教授学生道德的原则以及如何按照教学推理的步骤利用这些原则解决实际问题。必须以身作则地和学生建立关怀关系,通过自己的行为展示如何去关怀
b、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验,教师的关怀有助于学生积累被人关怀的经验 ②对话
a、通过“对话”来建立和维持关怀关系,认为对话是我们了解他人想法和需要以及检验自己行为效果的途径
b、“对话”是一种开放性的对话 c、对话需要人们的全神贯注
③实践 实践可以为我们提供经验,而经验是形成态度和世界观以及培养人际关怀能力的基础 ④认可 认可是对他人道德行为的肯定和鼓励
第二章第四节 关怀理论 一.麦克菲尔(英,教育学家)
2 / 10
德育原理-基础理论
1.观点:与他人有好相处、爱与被爱是人的基本需要 2.主张:道德教育应当以“体谅”为核心,帮助学生摆脱恐惧与怀疑,以培养学生的予爱与接受爱的能力 3.优点:实践性强 缺点:经验性太浓
二.尼尔.诺丁斯(美,当代教育哲学家、教育学家)
1.著作:《关怀:一种女性特点的德育方式》《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中的关怀》
《培养有道德的人>《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2.主张:以关怀为核心来组织教育,强调道德情感在个体道德发展中得作用
(有整套理论体系)
3.当代学校现状:“博雅教育”:过分强调只是知识的学习 忽略学生感受与个体差异 4.诺丁斯的课程体系
对自我的关怀 对亲密的人的关怀 对远方的人和陌生人的关怀 对动植物地球的关怀 对人造世界的关怀对思念的关怀 5.道德教育主要成分
(1)榜样:以身作则和学生建立关怀关系 (2)对话:通过“对话”来维系关怀关系 1)对话的目的:寻求理解、同情或欣赏
3 / 10
德育原理基础理论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