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大题预测练(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40分钟 74分)
考频 5年4考 (全国卷) 考题 2015·卷Ⅰ·T41 2014·卷Ⅰ·T40 考向 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经典力学;近代科学技术 考题 2013·卷Ⅱ·T40 2012·全国卷·T40 考向 相对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次科技革命与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变迁 1.(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二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期 中国 印刷术、指南针宋元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明前期 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李时珍《本草纲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目》 徐光启《农政全伽利略天文望远镜、书》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徐霞客《徐霞客17世纪 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宋应星《天工开力学体系 物》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18至 电磁感应原理、细胞19世纪 学说、分子—原子结中叶 构学说、进化论 清 明后期 游记》 和火药的划时代
(1)结合材料一,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思想、科技、政治制度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15分)
(2)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各有何特点。(10分)
【解析】第(1)题思想方面从宋代程朱理学角度回答;科技从四大发明成型角度回答;政治结合唐朝政治制度以及考试制度回答。第(2)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二中的表格从“领先到落后”的角度概括答案;第二问结合16—19世纪中西科技成就,中国方面从“经验、实用、综合”的角度,西方从“实验、理论和分析”的角度比较作答。
答案:(1)表现:思想: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理学;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中华文化圈形成。科技:四大发明的发展传播。政治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15分) (2)变化:由领先世界到落后。(1分)特点:①中国重经验,西方重实验;②中国重实用,西方重理论(规律);③中国重综合,西方重分析。(9分) 2.(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早拥有汽车的都是一些富豪。有人对此作了妙趣横生的诗篇:富人成双结对而至,他们坐的是罗尔斯—罗伊斯(一种豪华车型);他们谈论自己的事务,声音高大刺耳而又无休无止。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致力于降低汽车的成本,实行流水线作业,使得原来需要花12小时28分钟组装汽车底盘的时间缩短至1小时33分钟。他于1908年推出第一辆农民也能买得起的“平民汽车”。这样,该诗又被添了几句:穷人乘坐福特而至,这些车子的外貌跟他们相似;他们笑个不停,因为看到那么多的老爷太太云集在此。 材料二 1960—1990年间美国的阶级结构分布(%) 级阶位置 非所有者 1、经理 2、监督者 1960 7.50 1970 7.57 1980 7.95 1990 8.25 13.66 14.86 15.23 14.82 4.41 4.53 5.06 5.49 5.99 6.90 3、专家经理 3.87 4、专家 3.53 5、技术工人 13.46 14.08 12.92 12.77 6、蓝领工人 44.59 45.13 44.05 41.38
2
所有者 5.54 7、小资产者 7.86 8、雇主 (注:上表中1-5为白领阶层,与“蓝领阶层”相对,亦称“白领工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历史知识指出汽车流水线作业带来的变化。(9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劳动者结构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影响因素。(10分) (3)根据材料归纳科学技术是在哪些方面推动社会进步的。(6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回答。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二“蓝领阶层”分布从45.13%降到41.38%、“表中1-5为白领阶层”分布数据变化回答;第二问结合所学分析回答。第(3)题据材料一得出推动社会平等,据材料二“表中1-5为白领阶层”“蓝领阶层”得出优化社会结构,结合所学得出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答案:(1)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汽车生产时间;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推动汽车消费平民化;使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9分)
(2)趋势:蓝领工人数量比例不断降低;(中产阶级)白领阶层的人数继续增长,并超过蓝领工人的比例。(4分)
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影响;福利制度;科技革命;垄断组织的出现,管理阶层壮大;制造业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变。(6分)
(3)方面: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社会平等(弱化等级差别);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社会结构。(6分)
3.(12分)技术进步和科学革命影响人类文明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自然科学与神学》
材料二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
5.33 4.77 4.71 4.09 4.53 5.19
3
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试举两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封建教会神学的?(6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6分)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天文学、力学和进化论等领域进行举例说明。第(2)题结合所给材料归纳,材料二体现出为冲破封建神学体系提供了思想武器;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答案:(1)说明:哥白尼“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进一步冲击了教会的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6分)
(2)影响:为欧洲思想领域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启蒙思想的萌发。(6分)
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起来,似乎科学革命甚至比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更大的意义。农业革命使文明成为可能,但是,一旦前进了这一大步,农业就没再作出进一步的贡献。科学则相反,恰好借助于它的研究法而不断地稳步发展。科学本身包含了无限进步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记住过去数世纪的科学成就和它现今日益加快的发展速度,那么,我们对科学的惊人的可能性和意义即使不了解,也可以正确估价。此外,科学是人类全体的;由于科学以客观的研究法为基础,关于科学的种种提议已为人们所普遍赞同。科学是非西方民族所普遍尊重和追求的西方文明的一个产物。实际上,正是科学及与它有关的技术,使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因此,从前的从属民族如今正力求通过弄清楚西方对人类作出伟大而独特的贡献的秘密来矫正不平衡状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斯塔夫里阿诺斯关于科学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求:对科学革命促进社会发展问题,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答之有据即可。第一步,根据材料中意思提取论点;第二步,寻找史实进行观点的证明。材料中主要阐述了科学革命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主要史实有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答案: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