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法考《环境资源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某省天洋市滨海区一石油企业位于海边的油库爆炸,泄漏的石油严重污染了近海生态环境。下列哪一主体有权提起公益诉讼(其中所列组织均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5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2015年卷一30题,单选)
A、受损海产养殖户推选的代表赵某
B、依法在滨海区民政局登记的“海蓝志愿者”组织 C、依法在邻省的省民政厅登记的环境保护基金会 D、在国外设立但未在我国民政部门登记的“海洋之友”团体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保护法》第58条第1款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四个选项中仅C项“依法在邻省的省民政厅登记的环境保护基金会”符合前述规定之要求,故C项为正确答案。
2.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 )
A、基本国策 B、基本政策 C、基本方针 D、基本策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1节>环境保护法的体系 【答案】:A 【解析】:
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4条的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3.某化肥厂以其污水处理设施“效率低、费用高”为由,予以停运拆除。在下列哪一情况下,该厂构成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2011年卷一31题,单选)
A、未在事前获得权威性技术论证 B、未采用替代性的污水处理措施
C、未征得当地环保局的同意 D、未征得附近村民的同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三同时”制度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三同时”制度。
2014年修订前的《环境保护法》第26条第2款规定:“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污水处理设施属于防止污染的设施,其停运拆除应当经过所在地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同意。据此,C项正确。2014年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新法只规定了不得擅自拆除, 4.关于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哪一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A、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C、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不能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环境标准制度 【答案】:C 【解析】:
①《环境保护法》第16条第1款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因此,应为“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而非“根据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故A选项错误,不当选。
②《环境保护法》第16条第2款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因此,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5.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 )信息记人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A、污染物排放 B、环境违法 C、节能减排 D、环保政策贯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政府监管责任制度 【答案】:B 【解析】:
《环境保护法》第54条第3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6.关于我国生态保护制度,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15年卷一31题,单选)
A、国家只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B、国家应积极引进外来物种以丰富我国生物的多样性 C、国家应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D、国家应指令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给予生态保护补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生态保护制度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生态保护制度。
A项:《环境保护法》第29条第1款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故A项错误。
B项:《环境保护法》第30条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引进外来物种以及研究、开发和利用生物技术,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根据该条规定,引进外来物种,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经过认真研究才可以。故B项说法错误。 C项:《环境保护法》第3
7.中央环保督察组进行实地检查,发现某市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严重退化,根据《环境保护法》.下列哪一主体应对该市环境质量负责?(2024年仿真模拟题)
A、该市市长 B、该市环境保护局 C、该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D、该市人民政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环境标准制度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法的责任主体。
A、B、C、D项:《环境保护法》第6条第2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因此D项正确。
8.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 )
A、鼓励 B、支持 C、奖励 D、表扬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政府监管责任制度 【答案】:B 【解析】:
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23条的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9.某市一家养鸡专业大户周某养的鸡于2012年3月开始出现拉稀、消瘦等症状,4月就有500多只鸡死亡,到5、6月死鸡数量逐渐增加,周某买了很多药都没能遏制死鸡,至2012年7月,周某共死鸡6000多只,购鸡苗和饲料等直接经济损失12000元,如果鸡长成,则每只按市场价可卖6元。周某不得不停止了养鸡。周某多方调查,发现临近的华益化工厂新增了化学产品品种,其厂内的废水经过一条处理线直接储存在场内的废水池里,该储水池距离周某养鸡场仅十多米,周某怀疑是化工厂的废水池污染了地下水,导致他养的鸡饮水中毒而死,因此,周某于
A、法院不会支持周某的诉讼请求,因为已经过了2年的诉讼时效 B、周某应当证明他的死鸡与华益化工厂的污染存在因果关系
C、如果法院判决化工厂赔偿周某,赔偿数额应当是36000元,包括周某的可得利润 D、华益化工厂可以通过证明自己遵守了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且没有进行污染物排放为理由进行抗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环境民事责任 【答案】:C 【解析】:
考查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根据《环境保护法》第66条的规定,环境民事诉讼
时效是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所以选项A错误。法院判决不是科学裁判,并不要求严格科学地证明污染损害后果和污染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尤其在环境污染民事诉讼中,可以进行因果关系的推定,而且在举证责任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所以选项B错误。环境污染损失的赔偿包括直接损失和
10.某省A市和B市分别位于同一河流的上下游。A市欲建农药厂。在环境影响评价书报批时,B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为该厂对本市影响很大,对该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提出异议。在此情况下,该环境影响评价书应当由下列哪一部门审批?(2014年卷一31题,单选)
A、省政府发改委 B、省人大常委会
C、省农药生产行政监管部门 D、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23条第3款规定:“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跨行政区域的不良环境影响,有关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共同的上一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根据题意,A市农药厂的建设会对B市的环境造成很大影响,造成跨区域的不良环境影响,且B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异议,环境影响评价书应由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因此,A、B、C项错误,D项正确。
11.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是指:( )
A、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 B、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 C、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D、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1节>环境和环境问题 【答案】:D 【解析】:
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
法考《环境资源法》复习题集(第1755篇)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