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奥数
例7 中关村三小有15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他们每分钟跳绳的个数分别为93、94、85、92、86、88、94、91、88、89、92、86、93、90、89,求每个人平均每分钟跳绳多少个? 分析 从他们每人跳绳的个数可以看出,每人跳绳的个数很接近,所以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数90做为基准数,再找出每个加数与这个基准数的差.大于基准数的差作为加数,如93=90+3,3作为加数;小于基准数的差作为减数,如 87=90-3,3作为减数.把这些差累计起来,用和数的项数乘以基准数,加上累计差,再除以和数的个数就可以算出结果。 解:①跳绳总个数。
93+94+85+92+86+88+94+91+88+89+92+86+93+90+89 =90×15+(3+4+2+4+1+2+3)-(5+4+2+2+1+4+1) =1350+19-19 =1350(个)
②每人平均每分钟跳多少个? 1350÷15=90(个)
答:每人平均每分钟跳90个.
【巩固练习】
1、同学们参加跳绳比赛,跳绳情况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男生 84 78 69 80 92 91 87 女生 92 94 90 89 87 92 93
男生平均每人跳多少个?女生呢?
解:男生:(84+78+69+80+92+91+87)÷7, =581÷7, =83(个);
女生:(92+94+90+89+87+92+93)÷7, =637÷7, =91(个).
答:男生平均每人跳83个,女生平均每人跳91个.
习题
阶梯奥数
1.某次数学考试,甲乙的成绩和是184分,乙丙的成绩和是187分,丙丁的成绩和是188分,甲比丁多1分,问甲、乙、丙、丁各多少分? 2.求1962、1973、1981、1994、2005的平均数。
3.缝纫机厂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生产缝纫机750台,第二季度生产的是第一季度生产的2倍多66台,下半年平均月生产1200台,求这个厂一年的平均月产量。
4.甲种糖每千克8.8元,乙种糖每千克7.2元,用甲种糖5千克和多少乙种糖混合,才能使每千克糖的价钱为8.2元?
5.7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988,求这7个连续偶数。
6.6个学生的年龄正好是连续自然数,他们的年龄和与小明爸爸的年龄相同,7个人年龄一共是126岁,求这6个学生各几岁?
7.食堂买来5只羊,每次取出两只合称一次重量,得到十种不同的重量(千克): 47、50、51、52、53、54、55、57、58、59.问这五只羊各重多少千克?
习题解答
1.∵甲+乙=184 (1) 乙+丙=187 (2) 丙+丁=188 (3)
(2)-(1)丙-甲=3 (4) (3)-(4)丁+甲=185 ∴甲=(185+1)÷2=93(分) 丁=93-1=92(分) 乙=184-93=91(分) 丙=187-91=96(分)
答:甲、乙、丙、丁的成绩分别为93分、91分、96分、和92分。 2.1962+1973+1981+1994+2005 =1981×5+(13+24)-(8+19) =9915。 9915÷5=1983。
阶梯奥数
3.①上半年总产量:
750×3+750×3×2+66=6816(台)
②下半年总产量:1200×6=7200(台)
③平均月产量:(6816+7200)÷12=1168(台) 答:平均月产量是1168台。
4.(8.8-8.2)×5÷(8.2-7.2)=3(千克) 答:与乙种糖3千克混合。
5.分析 已知奇数个偶数的和,可以用和除以个数求出中间数,再求出其他各偶数。 中间数:1988÷7=284
其他六个数分别为278、280、282、284、286、288、290。 答:这7个偶数分别为:278、280、282、284、286、288、290。
6.分析 6个孩子年龄和与小明爸爸年龄相同,说明小明爸爸年龄是126岁的一半,是63岁.其他6个学生的年龄和也是63岁. 63÷3=21(岁), 21=10+11为中间两个数,所以其他四人年龄依次为8、9、12、13岁。
答:这六个学生的年龄分别为:8、9、10、11、12、13岁。
7.解:设5只羊的重量从轻到重依次为A1、A2、A3、A4、A5.A1+A2=47,A1+A3=50……A3+A5=58,A4+A5=59.10次称重5只羊各称过4次,所以它们的重量和应是: A1+A2+A3+A4+A5
=(47+50+51+52+53+54+55+57+58+59)÷4=134 A3=134-(A1+A2)-(A4+A5)=28 A1=50-28=22 A2=47-22=25 A5=58-28=30 A4=59-30=29
答:这5只羊的重量分别为22千克、25千克、28千克、29千克、30千克.
第七讲 和倍问题
和倍应用题
小学数学中有各种各样的应用题。根据它们的结构形式和数量关系,形成了一些用特定方法解答的典型应用题。比如,和倍应用题、差倍应用题、和差应用题等等。 和倍应用题的基本“数学格式”是:
已知大、小二数的“和”,又知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求大、小二数各是多少。
阶梯奥数
上面的问题中有“和”,有“倍数”,所以叫做和倍应用题。为了清楚地表示和倍问题中大、小二数的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如下:
从线段图知,“和”是小数的(倍数+1)倍,所以, 小数=和÷(倍数+1)。 上式称为和倍公式。由此得到 大数=和-小数, 或 大数=小数×倍数。
例如,大、小二数的和是265,大数是小数的4倍,则 小数=265÷(4+1)=53,
大数=265-53=212或53×4=212。
【典型例题】
例1 甲、乙两仓库共存粮264吨,甲仓库存粮是乙仓库存粮的10倍。甲、乙两仓库各存粮多少吨?
分析:把甲仓库存粮数看成“大数”,乙仓库存粮数看成“小数”,此例则是典型的和倍应用题。根据和倍公式即可求解。 解:乙仓库存粮 264÷(10+1)=24(吨),甲仓库存粮 264-24=240(吨), 或
24×10=240(吨)。
答:乙仓库存粮24吨,甲仓库存粮240吨。
【巩固练习】
1、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分析 设乙班的图书本数为1份,则甲班图书为乙班的3倍,那么甲班和乙班图书本数的和相当于乙班图书本数的4倍.还可以理解为4份的数量是160本,求出1份的数量也就求出了乙班的图书本数,然后再求甲班的图书本数.用下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解:乙班:160÷(3+1)=40(本) 甲班:40×3=120(本) 或 160-40=120(本)
答: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40本。 这道应用题解答完了,怎样验算呢?
阶梯奥数
可把求出的甲班本数和乙班本数相加,看和是不是160本;再把甲班的本数除以乙班本数,看是不是等于3倍.如果与条件相符,表明这题作对了.注意验算决不是把原式再算一遍。 验算:120+40=160(本) 120÷40=3(倍)。
例2 甲、乙两辆汽车在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倍。甲、乙两辆汽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分析:已知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倍,所以“1倍”数是乙车的速度。现只需知道甲、乙汽车的速度和,就可用“和倍公式”了。由题意知两辆车 2时共行 360千米,故1时共行 360÷2=180(千米),这就是两辆车的速度和。 解:乙车的速度为
(360÷2)÷(2+1)= 60(千米/时), 甲车的速度为
60×2=20(千米/时),或180-60=120(千米/时)。 答:甲车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时行60千米。
从上面两道例题看出,用“和倍公式”的关键是确定“1倍”数(即小数)是谁,“和”是谁。例1、例2的“1倍”数与“和”极为明显,其中例2中虽未直接给出“和”,但也很容易求出。下面我们讲几个“1倍”数不太明显的例子。
例3 甲队有45人,乙队有75人。甲队要调入乙队多少人,乙队人数才是甲队人数的3倍?
分析:容易求得“二数之和”为 45+75=120(人)。如果从“乙队人数才是甲队人数的3倍”推出“1倍”数(即小数)是“甲队人数”那就错了,从75不是45的3倍也知是错的。这个“1倍”数是谁?根据题意,应是调动后甲队的剩余人数。倍数关系也是调动后的人数关系,即“调入人后的乙队人数”是“调走人后甲队剩余的人数”的3倍。由此画出线段图如下:
从图中看出,把甲队中“?”人调入乙队后,(45+75)就是甲队剩下人数的 3+1=4(倍)。从而,甲队调走人后剩下的人数就是“1倍”数。由和倍公式可以求解。 解:甲队调动后剩下的人数为
(45+75)÷(3+1)= 30(人),故甲队调入乙队的人数为45-30=15(人)。
答:甲队要调15人到乙队。
【巩固练习】
1、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30本,甲班给乙班多少本,甲班的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