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口老龄化对公共卫生投资的影响.docx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口老龄化对公共卫生投资的影响

1研究背景

早在20XX年,习JP主席就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理念,拥有健康的身心成为人民共同的愿景,即使身患疾病也希望得到良好的诊治,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卫生医疗资源作为保障,让人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得到满足。目前我国普遍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我国西南沿边省区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据数据统计分析,20XX年,西南沿边地区人口老龄化水平与全国人口老龄化水平旗鼓相当,20XX年以后开始慢慢低于全国水平,20XX年达到该期间的最高值,即9.48%(919.06万人)。近十年西南沿边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在较低水平上增长,缓慢的人口自然增长是推动人口老龄化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再加上现代社会医疗科技的进步、生活环境的改善,老年人口寿命得到较大程度的延长,使得总人口中老年人占比越来越大。一些粗死亡率较高的地区,居民整体健康情况较差,加上沿边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西南沿边省区公共卫生状况堪忧,公共卫生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从本质上来说,公共卫生服务隶属于公共产品,政F应该承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责任,优化公共卫生投资,解决群众面临的卫生医疗难题。由于人口规模庞大,老年人口占比攀高,财政卫生支出会略显吃力,因此公共健康的维护离不开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努力,文章意在研究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政F、个人、社会三大主体在公共卫生投资中的责任均衡,保障公共卫生健康资源配置的可及性、公平性以及资金来源的可持续。

2人口老龄化对公共卫生投资的影响 2.1数据来源及处理

文章采用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数据样本为20XX年XXX壮族自治区、XXX两个西南沿边省区的面板数据(部分数据缺失采用插值法等方法或前人研究公布的预测值补齐),以上指标的相关数据均取自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地方统计年鉴及其相应年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搜集的数据采用sata14工具软件进行处理及建模分析,为减弱异方差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对部分指标变量数据分别取自然对数。

2.2指标变量说明

文章涉及的变量包括政F卫生支出占卫生总支出比例(y1)、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支出比例(y2)、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支出比例(y3);65岁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x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3)、地方财政税收收入(x4)、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x5)、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x6)、二氧化硫排放量(x7)。文章被解释变量有3个,分别是政F卫生支出占卫生总支出比例(y1)、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支出比例(y2)、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支出比例(y3)。解释变量有65岁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x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3)、地方财政税收收入(x4)、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x5)、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x6)、二氧化硫排放量(x7),对收入指标变量x2、x3、x4取自然对数,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2.3面板数据模型选择及估计

(1)基本模型设定。为检验人口老龄化对公共卫生投资的影响,文章构建基本回归模型公式:式中:y1、y2、y3分别为公共卫生投资中政F、个人、社会三大主体投资比例,i为省份,t为年份,X1it为省际老龄化程度。根据惯例,文章采用65岁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x1)表示老龄化程度。Xit为一系列控制变量,即影响公共卫生投资的关键因素。结合已有文献,文章选择的控制性因素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3)、地方财政税收收入(x4)、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x5)、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x6)、二氧化硫排放量(x7)。城乡居民个人收入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卫生医疗的投资能力,其卫生需求随收入变动时会引起个人卫生投资的变化。政F财政税收是其转移支付的前提,税收水平越高,则越有余力关注民生发展,进而影响政F对公共卫生投资的力度。城镇化水平越高,代表越多人接近更快捷的卫生医疗资源环境,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卫生医疗资源的共享程度,更有利于激发居民卫生医疗服务的潜在需求。高校在校生人数一定程度能反映该地区的居民受教育水平,将影响个人对自身健康的识别度与投资力度,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收入具有促进作用,影响个人对卫生医疗服务的投资。环境污染程度对人体健康起着极大作用,文章采用二氧化硫排放量代表自然环境质量,检验环境质量对公共卫生投资的影响。(2)模型选择及估计。文章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别进行估计,Hausman检验的结果显示两类效应模型的P值为0.000,一般情况下认为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优

于随机效应模型,结合文章豪斯曼检验的结果可知,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y1、y2、y3分别为公式(1)、公式(2)、公式(3)的模型。(3)回归结果分析。由表2可知,三个公共卫生投资的指标变量y1、y2、y3与人口老龄化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固定效应模型(1)中,考察的是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关键因素对政F财政公共卫生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前的估计系数为2.054,并达到10%的显著水平,表明人口老龄化对政F财政公共卫生投资有正向作用,当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一个单位,政F财政公共卫生投资上升2.054个单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估计系数为105,并达到1%的显著水平,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政F财政公共卫生投资有正向作用,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一个单位,政F财政公共卫生投资上升105个单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前的估计系数为27.08,并且达到10%的显著水平,表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政F财政公共卫生投资有正向作用,当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上升一个单位,政F财政公共卫生投资上升27.08个单位;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前的估计系数为6.053,并达到10%的显著水平,表明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对政F财政公共卫生投资有正向作用,当地方财政税收收入上升一个单位,政F财政公共卫生投资上升6.053个单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前的估计系数为-8.505,并达到1%的显著水平,表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对政F财政公共卫生投资有负向作用,当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上升一个单位,政F财政公共

卫生投资下降8.505个单位;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前的估计系数为-0.317,对政F财政公共卫生投资影响并不显著;二氧化硫排放量前的估计系数为0.0776,并达到5%的显著水平,表明二氧化硫排放量对政F财政公共卫生投资有正向作用,当二氧化硫排放量上升一个单位,政F财政公共卫生投资上升0.0776个单位。固定效应模型(2)中,考察的是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关键因素对个人公共卫生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前的估计系数为-2.582,并达到10%的显著水平,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个人公共卫生投资有负向作用,当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一个单位,个人公共卫生投资下降2.582个单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估计系数为-143,并达到1%的显著水平,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个人公共卫生投资有负向作用,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一个单位,个人公共卫生投资下降143个单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前的估计系数为-61.23,并达到1%的显著水平,表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个人公共卫生投资有负向作用,当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上升一个单位,个人公共卫生投资下降61.23个单位;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前的估计系数为-8.171,并达到5%的显著水平,表明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对个人公共卫生投资有负向作用,当地方财政税收收入上升一个单位,个人公共卫生投资下降8.171单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前的估计系数为14.3,并达到1%的显著水平,表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对个人公共卫生投资具有正向作用,当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上升一个单位,个人公共卫生投资上升14.3个单位;二氧化硫排放量前的估计系数为-0.231,并达到1%

人口老龄化对公共卫生投资的影响.docx

人口老龄化对公共卫生投资的影响1研究背景早在20XX年,习JP主席就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理念,拥有健康的身心成为人民共同的愿景,即使身患疾病也希望得到良好的诊治,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卫生医疗资源作为保障,让人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得到满足。目前我国普遍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我国西南沿边省区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据数据统计分析,20XX年,西南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moss74s551xu1x81dzc4m0xd0pwbf00nl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