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地矿双语校上期10月月考
九级化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3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内.)答题卡 1.(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稀有气体可做霓虹灯 B.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 氮气制成氨水等氮肥 考点: 化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D. 二氧化碳做光合作用的原料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质的化性质是指在化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稀有气体可做霓虹灯,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有色光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氮气制成氨水等氮肥,需要通过化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性质,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做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通过化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变化体现出来.
2.医疗上常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制成冷冻麻醉剂,该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解答: 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因此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A. 点评: 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 3.(1分)下列物质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能除去氧气而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是( ) A. 氧气 B. 硫 C. 磷 D. 蜡烛 考点: 氧气的化性质.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除去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1)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2)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3)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解答: 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B、硫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其它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C、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可以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选项正确.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其它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不大,掌握用燃烧的方法除去氧气而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所选的可燃物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该过程属于分解反应 B.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 C.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带火星的小木条接近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D. 氧气密比空气略大,因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考点: 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来制取氧气,是物理反应. B、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C、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分析. D、根据氧气的密分析收集方法. 解答: 解: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利用了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只是一个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等到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而不是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不纯,故B错误; 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氧气的验满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故C正确; D、氧气的密比空气大,因此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1分)下列各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相同的是( ) A. 碳、铝、氯 B. 银、镁、氩 C. 铜、钙、锌 D. 氖、氮、钠 考点: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专题: 化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由常见元素符号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碳、铝、氯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C、Al、Cl,第一个字母不同,故选项错误. B、银、镁、氩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Ag、Mg、Ar,第一个字母不同,故选项错误. C、铜、钙、锌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Cu、Ca、Zn,第一个字母不同,故选项错误. D、氖、氮、钠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Ne、N、Na,第一个字母相同,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不大,熟记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下列粒子(微粒)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 原子 B. 分子 C. 离子 D. 电子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微观粒子的构成、微观粒子的电性及物质不带电等方面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A、原子不显电性,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单质可由金属原子直接构成,故A错误; B、分子不显电性,可直接构成物质,如氧气、水等可由分子直接构成,故B错误; C、离子带电,但物质可由阴阳离子构成,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直接构成,故C错误; D、电子带电,而物质不带电,则电子不能构成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构成,生应熟悉常见的物质及它们的构成微粒,并能进行归纳总结来掌握物质的构成. 7.在构成原子的粒子中,与元素化性质关系密切的是(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电子总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考点: 核外电子在化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元素的化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来解答.能决定元素的化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具有相似的化性质. 解答: 解: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所以决定元素化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不大,了解元素的化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即可正确解答. 8.(1分)为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可选用的方法是( ) A. 将水倒入三瓶气体中 B. 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三瓶气体中 C. 闻三瓶气体的气味 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一次性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 解答: 解:A、三种气体都是无色的,将水倒入三瓶气体中,难以鉴别气体是哪种气体.故不可行; B、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因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通入二氧化碳的现象相似,难以鉴别气体是空气还是二氧化碳气体.方案不可行. C、三种气体都是没有气味的,无法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开,故不可行; D、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为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木条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明显,方案可行; 故选D. 点评: 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9.(1分)某同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燃烧”实验,结果没有“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收集的氧气太少或纯不高 B. 集气瓶底忘了放少量水或沙 C. 铁丝预热的温未达到着火点 考点: 氧气的化性质. D. 铁丝生锈了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可以从氧气的含量、铁丝的洁净程、温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解: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太低时,铁丝可能不燃烧; B、集气瓶底部忘了放少量水或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的,与铁丝是否能够燃烧无关; C、铁丝的温未达到着火点时,铁丝不燃烧; D、铁丝生锈或表面可能含有油漆时,铁丝可能不燃烧.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方面的问题. 10.(1分)某同用量筒取水,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毫升,倒出部分水后俯视读数为5毫升,该同到出水的体积为( ) A. 大于15毫升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 解: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俯视读数偏大,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即剩余体积小于5mL,所以该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大于15mL. B. 小于15毫升 C. 等于15毫升 D. 无法确定 故选A. 点评: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数大,实值则偏小,仰视数小,实值已超出.
11.在化反应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 原子种类 B. 分子种类 C. 元素种类 D. 物质状态 考点: 书写化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和宏观解释进行分析. 解答: 解:在化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物质的状态可能改变, 化变化的过程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所以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故选:B.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出不变的量和改变的量,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解答. 1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 A. 元素种类 ,不能确定的是( )
C. 相对原子质量 D. 元素的化性质 B. 原子的质子数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离核最外的电子层为最外层,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性质;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解答: 解: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该原子所表示的元素为钠元素;最外层有1个电子,该原子不稳定,化变化中易失去1个电子;综上所述,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确定该原子的元素种类、质子数及元素的化性质;因不能判断该原子的中子数,不能确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故选:C. 点评: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性质. 13.(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 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混合而成的 C. 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D.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考点: 化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