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族打击乐演奏艺术的艺术特征及其与现代音乐教育的结合
作者:易大鑫
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
易大鑫[1]
[内 容 提 要]我国的民族打击乐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我国音乐发展历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音乐审美观点与思想,在我国艺术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并一直延续至今,对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如何将我国传统打击乐演奏艺术的学术理念与审美思想与我们当前的音乐教育有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学术课题。我国民族打击乐演奏艺术的这种将音乐与舞台表演紧密、全面结合的艺术特征与审美特质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审美观的最直接和鲜明的体现。这种音乐表现形式也使演奏者得到了更大的发挥自身艺术功力与魅力的空间。民族打击乐乐队中的司鼓艺术能够对当前的合奏指挥教学带来一定的借鉴与补充。将这些理念和思想融入现代音乐教育中,不但能够对当前的音乐教育事业有极大的促进意义,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弘扬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民族打击乐/艺术特征/现代/音乐教育/结合
中图分类号: J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4)01-0202-4
我国的民族打击乐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我国音乐发展历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与我国其他的器乐演奏艺术一样,民族打击乐演奏中的肢体语言、动作设计等艺术表现方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我国所有传统民族器乐演奏艺术中最具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的音乐表现形式。在我国传统民族打击乐的表演过程中,肢体动作表现与音乐进行完美、高度的结合,极大的烘托和渲染了音乐气氛,完整、完美的诠释了音乐形象,使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表现层次得到最大化的提高与丰富。我国传统民族打击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及魏晋时期。当前考古中发现的这一时期的壁画、陶俑等艺术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清晰的看到打击乐演奏者的大量丰富的肢体表现动作。尤其是在云冈石窟及敦煌壁画的伎乐图中可以看到打击乐的乐手演奏甚至采用了大量的舞蹈动作。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与审美特质的直接体现。
我国明代学者胡震亨在其所著的《唐音癸籤》第十四卷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羯鼓, 龟兹、高昌、疎勒、天竺部之乐,状如漆桶,下承以牙牀,用两杖击之,其声焦杀鸣烈,合太簇一均。 玄宗 素达音律,尤善於此,称之为‘八音领袖’。” (我国古时根据制作材料对乐器的分类:指金(如钟、铃)、石(如磬)、土(如埙)、革(如鼓)、丝(如琴)、木(如现已基本绝迹的柷)、匏(如笙)、竹(如笛)八类。)而这里主要记述的就是被称为“梨园祖师”的伟大音乐家唐玄宗李隆基将打击乐视作所有“乐器的领袖”,由此可见我国传统音乐思想与理念中对于打击乐重要性的理解与认知,非常鲜明的体现出我国传统的“诗乐舞三位一体”的音乐审美观点与思想,在我国艺术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并一直延续至今,对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这种学术与审美的观念与思想与奥尔夫教学法中的核心教育理念中的“原本性教育原理”,以及达尔克洛兹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体态律动”等当前国际上公认并流行的音乐理
念与思想互为佐证,对我们当前的音乐教育教学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坚持广泛、深入的吸收和学习国际先进音乐教育理念的同时,如何将我国传统打击乐演奏艺术的学术理念与审美思想与我们当前的音乐教育有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深化和拓展音乐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同时也让我们的民族打击乐演奏艺术能够可持续发展,这是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学术课题。 首先,我们应该对我国民族打击乐演奏艺术的表现风格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知与理解。
一、我国民族打击乐演奏的艺术特征
任何伟大的音乐都源自乐民间生活与劳动的土壤,无论是西方的古典音乐还是我国的阳春白雪。尤其在我国的音乐发展历史中,音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显得更为深入和密切。我国的民族打击乐演奏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法丰富多样,与我国广大民众的日常社会生活与生产劳动息息相关,关系密切。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几乎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与生活习惯,但无论山南海北,抑或哪一民族在婚丧嫁娶、庆典歌舞、赛会等等民俗活动中打击乐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很多特定地区和民族聚居地,打击乐还带有浓厚的文化与精神的象征意味。如在一些特定的祭祀活动或大型庆典中,打击乐与诗歌、演唱、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鲜明的反映出某一特定地区或民族的思想情感、文化习惯及艺术审美特征,如朝鲜族长鼓、瑶族长鼓、彝族长鼓、维吾尔族手鼓、藏族热巴鼓、安徽凤阳花鼓、山东八角鼓、云南象脚鼓等等,这些鼓的演奏都与当地或民族的歌舞紧密相关。因此,可以说与民俗结合如此紧密和深入是我国打击乐演奏艺术的一个极为鲜明的艺术个性与审美特质。
我国传统民族打击乐乐器品种多样,部分乐器都体型相对较大,因此,演奏这类乐器需要演奏者必须采用站立姿势。即使是一些体型较小的乐器,但因为往往都要演奏者随身固定在身上,在行进或者队列中进行演奏,因此也需要采用站姿。也正是因为这种站立演奏的方式使演奏者能够更加便利和全面的调动身体的全部机能,从而使演奏的技巧更加丰富,力度变化层次更加分明,创造出更加具有表现力与渲染力的音色和音响效果。
我国的打击乐作品的另一个鲜明的艺术特点是基本都具有较为强烈的节奏感和律动感,赋予了演奏者更大的舞台表现与个人艺术想象力、创造力及艺术个性与魅力的展现空间,同时也对演奏者的舞台表演的表演及肢体语言的运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因此,可以说我国的民族打击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超越了音响、音色、节奏等音乐美学的范畴,而同时要求具有更高规格的动作表演及舞美设计上的视觉美感要求。这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音乐审美观,在要求高规格的音乐的同时同样重视视觉上的美感。因此,民族打击乐演奏只有将音乐与肢体动作表演完美的、协调的融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打击乐艺术特有的舞台表现力与艺术魅力。
我国的民族打击乐作品类型与体裁多样,数量较多,表现的主题内容也极为丰富。如历史典故、战争场景、祭祀典礼、自然描写等等。因此,这也就使我国的民族打击乐具有了或庄重、或活泼、或恢弘、或细节化的非常多元化的艺术审美特征。因此,为了适应各种非常具体化、形象化的音乐表现主题内容与场景设计要求,演奏者必须十分恰当的编排和设计自身的表演层次与肢体语言。很多时候从欣赏者的角度看似随意的舞台表演动作事实上都经过了非常精心的设计和安排,这些设计都必须完全符合作品的主题、内容及表演场景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表演者在这种胸有成竹设计的基础上再根据现场的情绪变化及观众的反馈进行一定的即兴表现与发挥,这样才能真正的诠释出作品的真意与自身的艺术功力与魅力,才能展现出我国民族打击乐的真正艺术魅力,带给观众具有音乐美感与震撼力的视听盛宴。
我国传统民族打击乐在传统戏曲及曲艺艺术中占有特殊的、极为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京剧、昆曲,或者是任何地方性戏曲都具有非常成熟的乐队配置。与西洋歌剧管弦乐不同的是,我们
的戏曲乐队没有专职指挥一职,这与我们的戏曲伴奏乐队编制规模较小有关,而打击乐手在演奏自己声部的同时也承担了指挥的职责和作用。在戏曲曲艺的乐队伴奏中,打击乐手除了用自身的节奏控制整个舞台的音乐走向以外,还会在自己演奏的间隙用特定的手势和肢体语言来对整个乐队进行实际的指挥、控制和统一,以此来设计和推进乐队音乐演奏的“起承转合”,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音乐处理与诠释、调度整个舞台音乐及戏剧表演走向的作用和意义。这种打击乐手通常被称为“鼓师”或“打鼓佬”是乐队甚至是整个舞台的实际调度与掌控者,我国民族打击乐的这种独特的指挥形式与方法被称为“司鼓”。例如在京剧的乐队伴奏中,这种司鼓艺术就十分成熟和规范,打击乐手通过板与鼓的演奏为为乐队设计出基本的节奏型,这种基本节奏被称为“底鼓”,再此基础上在通过特定的、非常具有规范性的指挥动作来进行指挥,如“指、摁、弹、划”等等。这都说明我国民族打击乐中是的司鼓是非常具有规范性和成熟的艺术形态。艺术总是相互融会贯通的,在西洋古典管弦乐的演奏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很多时候乐队指挥由钢琴演奏者来担任,所不同的只是我们的“司鼓”是我们传统戏曲乐队伴奏的常态,而在西洋管弦乐演奏中这种指挥形式更多是为了向观众展现乐队及钢琴演奏者自身的艺术素养与造诣而已。这也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迥异与共通之处。
我国民族打击乐演奏艺术的这种将音乐与舞台表演紧密、全面结合的艺术特征与审美特质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审美观的最直接和鲜明的体现。这种音乐表现形式也使演奏者得到了更大的发挥自身艺术功力与魅力的空间,同时也更加完美和全面的挖掘了音乐的艺术魅力与感染力,使观众享受到了全方位的视听盛宴。而这其中所蕴含的审美思想与审美规格值得我们重视并传承,对我们当前的音乐教育教学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性和启发性的意义与价值。
二、我国民族打击乐演奏艺术对于当前音乐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1.学习民族打击乐可以增强学生的传统民族文化与音乐素养。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与审美习惯。与其他音乐表现形式相比,打击乐能够更为直接和鲜明的展现出人们的思想、情感与文化特点。在很多地区和民族中,鼓或者其他打击乐比其他乐器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因为打击乐能够最简单、最直接的抒发出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也更易于相互间的互动与沟通。例如广泛流行于陕北地区,被称为“天下第一鼓”的安赛腰鼓,气势磅礴,表演动作粗狂豪迈,表现出陕北人民在取得最终胜利和获得丰收后的那种喜悦的情绪,同时也极为鲜明的展现出陕北人民热情、奔放、彪悍、英勇、乐观、淳朴、不羁而又张扬的个性;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打花鼓,是安徽省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鼓种,其艺术表现形态成熟完整,集“歌、舞、乐”为一体,在表现风格上既具有我国南方的轻盈灵秀,同时又具有北方的沉稳与力度感,这也直接和鲜明的体现了安徽作为我国南北交界重镇的独有的文化形态、文化气质及审美特质。这点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有着更为鲜明和直接的体现。以朝鲜族的长鼓为例,其历史悠久,造型独特,音色优美,节奏欢快、流畅,常常用于舞蹈中,这也反映出朝鲜族人民热情奔放、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
我国的民族打击乐艺术最直接的来源于我国各地、各民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与生产活动,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与劳动的最直接、最鲜明的展示,体现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民的思想、情感、文化与审美特质。如果我们将传统民族打击乐引入我们的音乐教育的课堂,不但可以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等方面有一个直观的、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与认知。当前,无论是在基础音乐教育还是在高等专业院校的音乐基础课教学中都是以欧美古典教育教学体系为基础,这是必然的现象,但我们在接纳和学习欧美先进音乐教育理念的同时不要忽视或忽略了我们传统音乐教育的作用和意义。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打击乐的演奏技术,而是要以传统民族打击乐为契入点,使学生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提升人文素养与审美规格,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