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医疗机构医院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分级
诊疗指南
(2024版)
慢性乙型肝炎属中医“胁痛”、“黄疸”、“鼓胀”、“癥积”、“肝瘟”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症状、抗肝脏炎症、抗肝纤维化及免疫调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筛查、诊断与评估 (一)慢性乙型肝炎的筛查
同《XX省慢性乙型肝炎分级诊疗指南》(2024版)。 (二)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与评估 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诊断
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III)。
(1)湿热蕴结:
主症:①身目黄染,黄色鲜明;②小便黄赤;③口干苦或口臭;④舌苔黄腻。
次症:①脘闷,或纳呆,或腹胀;②恶心或呕吐;③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④胸胁胀;⑤脉弦滑或滑数。
凡具备主症中2项加次症2项,可定为本证。 (2)肝郁气滞:
1
主症:①两胁胀痛;②善太息,嗳气稍舒;③情志抑郁。 次症:①胸闷;②腹胀;③嗳气;④乳房胀痛或结块;⑤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凡具备主症中2项加次症2项,可定为本证。 (3)肝郁脾虚:
主症:①胁肋胀痛;②情绪抑郁;③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④倦怠乏力。
次症:①口淡乏味;②便溏不爽;③嗳气;④乳房胀痛或结块;⑤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缓。
凡具备主症①②任一项加③④任一项,加次症2项,可定为本证。
(4)肝肾阴虚:
主症:①头晕耳鸣;②腰痛或腰酸腿软;③五心烦热;④寐艰多梦。
次症:①胁肋隐痛,劳累加重;②口干咽燥;③时有低热;④舌红少苔;⑤脉细或细数。
凡具备主症中2项加次症2项,可定为本证。 (5)脾肾阳虚:
主症:①食少便溏或五更泻;②腰痛或腰酸腿软;③形寒肢冷;④下肢浮肿。
次症:①面色晄白;②性欲减退;③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④舌胖质淡,苔润;⑤脉沉细或迟。
2
凡具备主症中2项加次症2项,可定为本证。 (6)瘀血阻络:
主症:①胁痛如刺,痛处不移;②朱砂掌,或蜘蛛痣,或毛细血管扩张;③胁下积块;④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增粗、迂曲。
次症:①胁肋久痛;②面色晦暗、唇黑;③出血倾向,齿衄、鼻衄;④脉细涩。
凡具备主症中2项加次症2项,可定为本证。 其他同《XX省慢性乙型肝炎分级诊疗指南》(2024版)。 二、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一)总体目标
最大限度的恢复或改善肝的生理功能和生化、病毒或组织学等客观指标,改善证候,阻断肝病的传变和演变为鼓胀(肝硬化)或症瘕积聚(肝癌),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二)中医健康管理 1.健康体检
(1)中医健康状态评估,体质辨识或辨证。
(2)其他同《XX省慢性乙型肝炎分级诊疗指南》(2024版)。
2.行为干预
(1)辨证施膳:根据患者的证候分型、体质辨识和食
3
物性味归经等综合判断结果给予合理膳食指导,知晓饮食宜忌。
(2)生活有节:起居有时,寒温适度,劳逸得当,动静结合。
(3)情志调理:正确认知病情,解除患者紧张、忧虑悲观、和急躁等不良情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中医药治疗 1.中医辨证论治方案
参照199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XX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治标准(III)。
(1)湿热蕴结:清热利湿。 (2)肝郁气滞:疏肝理气。 (3)肝郁脾虚:疏肝健脾。 (4)肝肾阴虚:滋补肝肾。 (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 (6)瘀血阻络:活血通络。 2. 中成药治疗
应以中医证候为主治功效,也可以保肝抗炎、抑制病毒复制、抗肝纤维化、调控免疫为治疗功效。
(1)根据辨证推荐用药:
湿热蕴结:茵栀黄颗粒等;肝郁脾虚:逍遥丸等;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等;脾肾阳虚证:金匮肾气丸等;瘀血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