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语文课程地方资源开发与利用刍探
作者:刘锋
来源:《成才之路》 2018年第12期
一、农村学校语文课程地方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分析
本文作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为了解本校语文教师对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的认知情况,对他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1)你认为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是什么?2)你认为有必要开发与利用地方资源吗?3)在语文教学中,你会利用到以下哪些本地的地方资源?4)你所利用的地方资源的来源?5)你的学校或你本人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的方式是什么?6)你认为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地方资源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根据调查,本校教师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的现状如下。
(1)教师缺乏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教师缺乏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不重视地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的开发和利用仅停留在教师个人行为上,学校层面整体开发意识偏弱,本地语文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竟有70%的教师把教材当作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原因主要是: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没有完全形成对课程教材的转移和加工意识,主要精力放在考试学科上,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二是教师的其他事务繁杂,精力有限。
(2)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薄弱。大多数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不强,85%的教师开发途径主要是课堂渗透等非正式教育途径,开发方式较为单一。主要原因是教师课程意识淡薄,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只占20%,地方语文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致使大量资源处于“沉睡”状态,资源的不足与大量闲置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3)学校重视力度不够。首先,学校还没有把地方资源的开发纳入日常工作中,对国家课程的实施相当重视,而对地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地方资源的开发几乎空白,没有开发相关的校本课程,地方资源未能得到疏通和共享。其次,学校没有或很少对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也没有从经济和时间上给予支持,只是偶尔强调一下,使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能长久坚持。
二、农村学校语文课程地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策略
(1)以教材为例,开发利用地方资源。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而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因此,语文教学要以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为例,挖掘利用地方资源,依靠这一过程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世界名人”为主题,展现了詹天佑、林肯等世界名人的不同风采,写作的方法基本上都是以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名人的。在教完这一组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当一回小记者,去搜集“地方名人”的典型事迹,为写“地方名人”做准备。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把语文延伸到地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运用知识、写作等能力,更增强了他们对家乡的了解程度和热爱之情。
(2)以综合性学习为契机,开发利用地方资源。对于农村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天天身处山乡村野,对身边的一切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因此,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对学生而言很有必要。第一,拥抱自然,领略家乡之美。学生拥抱大自然,欣赏美丽的
田园风光,听小溪潺潺,吸新鲜空气,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能真切地感受到家乡之美。第二,走进生活,体验民风民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农村参观,参与劳动,体验生活,让学生与父母长辈一起下田,学干农活,体验农村人勤劳朴素的品质。学生也可以深入农村调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并记录下来,形成研究报告,这对于了解民族文化、地方文化有一定的帮助。第三,探寻历史,接受文化熏陶。陈集镇是扬州西部的重镇,历史上因商贸繁荣而素有“西山小扬州”之称,有着相当丰富的历史资源。充分利用、挖掘这些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不仅能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还可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积极影响。第四,研究物产,激发朴素乡情。家乡特产可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查阅有关资料,将实地参观和查阅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通过这一个个专题训练,学生对家乡特产的外部特征、制作过程、价值或用途等有了充分的了解,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广大农村教师来说,的确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做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的有心人,就一定能开辟出富有农村地方特色的语文教学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