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胃液检验
(一)理学检查 1.量
在空腹不受刺激的情况下,24h胃液分泌量为1.2~1.5L,正常空腹12h的胃液残余量约为50ml。在插管成功后持续负压吸引1h所得的胃液总量称为基础胃液量,正常为10~100ml。若大于100ml为增多,常见于胃分泌增多、胃排空障碍、十二指肠液反流等。若胃液量小于10ml为减少,主要见于萎缩性胃炎、胃蠕动功能亢进等。 2.颜色
正常胃液为无色透明液体,不含血液、胆汁,无食物残渣。①混浊灰白色:混有大量黏液所致。②鲜红血丝:多因插胃管时损伤胃黏膜所致。③棕褐色:胃内出血与胃酸作用所致,见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④咖啡渣样:胃内有大量陈旧性出血,见于胃癌、胃溃疡及糜烂性胃炎等。⑤黄色、黄绿色:混有胆汁,见于插管时引起的恶心、呕吐,以及幽门闭锁不全、十二指肠狭窄等所致的胆汁反流等。 3.黏液
正常胃液中有少量分布均匀的黏液。当胃液中出现大量黏液时,提示胃有炎症,特别是慢性炎症。 4.气味
正常胃液可略带酸味,而无其他臭味。①发酵味:消化不良或明显的胃液潴留、有机酸增多时可出现发酵味,见于幽门梗阻、胃张力高度缺乏。②氨味:见于尿毒症。③恶臭味:见于晚期胃癌。④粪臭味:见于小肠低位梗阻、胃大肠瘘等。 5.食物残渣
空腹12h后的正常胃液内无食物残渣。若胃排空障碍,如胃扩张、胃下垂、幽门溃疡、幽门梗阻及胃蠕动功能减退时,胃液中常出现食物残渣,甚至呈食糜样。 6.组织碎片
正常胃液中无组织碎片。胃癌、胃溃疡患者胃液中有时会出现组织碎片,必要时可将组织碎片做病理检查以协助诊断。 7.酸碱度
正常胃液pH值为0.9~1.8。pH值3.5~7.0为低酸,pH值>7.0为无酸。
①胃酸减少:萎缩性胃炎、胃癌、继发性缺铁性贫血、胃扩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②胃酸增多: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泌素瘤、幽门梗阻、慢性胆囊炎等。 8.分层
正常胃液放置片刻后形成不很明显的两层,上层为少量黏液(多为咽下的鼻咽部黏液),下层为无色透明的胃液层。病理情况下,如胃癌、幽门梗阻时,胃液可分为三层,上层为黏液,中间为胃液,下层为食物残渣或坏死组织。 (二)化学检查 1.胃酸分泌量测定
以五肽胃泌素等作刺激物,定时留取基础胃液,测定单位时间内胃酸的分泌量。 (1)参考值:
基础胃酸分泌量(BAO):3.90±1.98mmol/h(很少超过5mmol/h)。最大胃酸分泌量(MAO):3~23mmol/h(男),女性略低。高峰胃酸分泌量(PAO):20.60±8.37mmol/h。BAO/MAO:0.2。
(2)临床意义:影响胃酸分泌的因素很多,尽管采集标本、试验方法满意,但其检测
仍可受患者的性别、精神、年龄、食欲、酒烟嗜好等影响。故胃酸分泌量测定对诊断疾病的特异性较差,仅在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胃癌等的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2.乳酸测定
正常空腹胃液中有少量乳酸,但一般方法不易检出。当胃液呈中性或碱性而食物在胃内潴留6h以上时,由于细菌分解糖类而使胃液中的乳酸、醋酸等增多。乳酸测定主要用于观察胃内食物潴留及协助诊断胃癌。 3.隐血试验
正常胃液不含血液,显微镜检查无红细胞。当急性胃炎、胃溃疡、胃癌时可有不同程度胃出血而隐血试验呈阳性,但多次连续检查的意义更大。溃疡病的隐血试验阳性多为间歇性的,而胃癌则多为持续性。由于隐血试验比较敏感,插管损伤、牙龈出血咽下后均可呈阳性。另外,胃液中维生素C过多可抑制颜色反应而出现假阴性。 5.尿素测定
正常胃液中的尿素>1mmol/L。胃液尿素测定主要是用于判断胃是否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如果尿素浓度低于1mmol/L,提示有HP感染。胃内无尿素时可以确诊HP感染,其灵敏度可达90%~95%,特异度达98%。本试验对不能做胃镜检查者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近年来,PCR技术已用于检查胃液和唾液等的HP,使之已成为HP感染的无创伤性诊断方法。 (三)显微镜检查 1.细胞
(1)红细胞:正常胃液无红细胞。插管损伤时出现少量红细胞无意义。胃液内有大量红细胞时,常提示胃可能有溃疡、糜烂、炎症和恶性肿瘤等。
9
(2)白细胞:正常胃液中白细胞约为(0.1~1.0)×10/L,多为中性粒细胞。白细胞
9
>1.0×10/L时常有病理意义,见于胃黏膜的多种炎症。鼻咽部分泌物及痰液混入胃液时可见大量白细胞,同时还可见毛柱状上皮细胞和炭末细胞,常无临床意义。
(3)上皮细胞:胃液中可有来自口腔、咽喉、食管黏膜的鳞状上皮细胞,不见或偶见柱状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增多提示胃黏膜有炎性病变。
(4)肿瘤细胞:如发现有成堆的大小不均、形态不规则、核大或多核、染色质粗糙、可见核仁的细胞时,应高度怀疑是癌细胞,需做巴氏染色进一步检查确诊。 2.细菌
由于胃液的杀菌作用,正常胃液中检验不出确定的菌丛,仅见咽喉部天然寄居菌或酵母菌,常无临床意义。在低酸、无酸或有食物潴留时可以出现一些有意义的细菌:八叠球菌、博-奥杆菌、抗酸杆菌、化脓性球菌、幽门螺杆菌、酵母菌。 3.食物残渣
正常空腹12h胃液中食物残渣极少。若胃液中出现大量淀粉颗粒、脂肪小滴、肌肉纤维等,多见于幽门梗阻、胃扩张、胃下垂等。 (四)临床应用 1.胃分泌功能检查
胃液检查对胃泌素瘤、胃癌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如果空腹胃液量大于100ml,BAO大于15mmol/h,MAO大于30mmol/h,且BAO/MA0大于0.6,即可考虑胃泌素瘤。临床胃液检查和血清胃泌素的测定,95%的胃泌素瘤可确诊。 2.贫血鉴别诊断
内因子生成减少和体内有抗内因子抗体存在,可使维生素B12吸收减少,引起的恶性贫血多为巨幼细胞性贫血。胃液检查为真性胃酸缺乏,五肽胃泌素刺激后无盐酸分泌,给予维生素B12治疗后贫血纠正,但仍无胃酸分泌,此可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 3.肺结核的辅助诊断
肺结核患者,特别是不会咳痰的儿童,常将含有结核杆菌的痰液咽下,如果胃液浓缩找到结核杆菌,则可协助肺结核的诊断。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一)理学检查
正常十二指肠引流液的理学特性见下表。病理情况下,十二指肠引流液的理学特性可以出现以下改变。 项目 颜色 透明度 粘稠度 pH 比密 D液 A胆汁 10~20 透明 略粘稠 7.0 无 B胆汁 30~60 深褐色 透明 粘稠 6.8 无 C胆汁 随引流时间而异 柠檬黄色 透明 略粘稠 7.4 无 量(ml) 10~20 透明或微混 较粘稠 7.6 无色或淡黄色 金黄色 1.009~1.013 1.026~1.032 1.007~1.010 团絮状物 少量
(二)显微镜检查 1.细胞
检查细胞成分无需离心沉淀,直接取其团絮状物显微镜检查。①红细胞:正常引流液无红细胞,插管损伤引起少量红细胞,若大量出现见于十二指肠、肝、胆、胰等部位的炎症、消化性溃疡、结石或肿瘤等。②白细胞:正常引流液中可有白细胞0~10/HP,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在十二指肠炎和胆管感染时可大量增多,并有吞噬细胞。 ③上皮细胞:正常引流液中可有柱状上皮细胞,常无临床意义。十二指肠炎、胆管炎时,柱状上皮细胞增多,并伴有白细胞增高和黏液。
④肿瘤细胞:引流液为血性时,应离心沉淀,作巴氏染色以检查有无肿瘤细胞。十二指肠引流液的细胞学检查对胆囊癌、肝外胆管癌及胰头癌的诊断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结晶
正常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无结晶,胆石症时可出现相应的结晶。最常见的结晶为胆固醇结晶、胆红素结晶和胆红素钙结晶。若结晶伴有红细胞存在,则结石的可能性更大。 3.病原生物
(1)寄生虫及寄生虫卵:在B胆汁中可发现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华支睾吸虫卵、钩虫卵、蛔虫卵、粪圆线虫蚴虫等。肝吸虫患者在胆汁中检查出虫卵的机会远较粪便为高。阿米巴肝囊肿偶尔可在胆汁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
(2)细菌:正常胆汁中无细菌,在胆管感染的胆汁中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但也可有混合感染。胆汁中培养出伤寒杆菌可确诊为伤寒带菌者;细菌性胆管感染可培养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及绿脓杆菌等。 (三)临床应用
1.协助诊断某些寄生虫病
对可疑有寄生虫感染而又需确诊时,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常可获得理想的结果。如肝吸虫病、阿米巴肝脓肿和胆管蛔虫的诊断等。 2.诊断胆石
国内最常见的为胆固醇结石、胆红素结石或胆红素钙结石。对胆囊造影不显影或B超检
查不能确诊的结石,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是唯一的选择,并且可进一步做胆石化学成分分析,以确定胆石的性质。 3.诊断伤寒带菌者
胆汁中培养出伤寒杆菌即可诊断为伤寒带菌者。 4.诊断胰腺疾病
采用促胰酶素-促胰液素试验,观察胰液量、碳酸氢盐和淀粉酶的变化。对诊断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