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谈谈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谈谈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着基本原理理论与实

际操作如何结合的问题,存在心理统计学与相关课程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基于心理统计学课程的特点及当今的发展趋势,建议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统计学,培养良好的统计意识以及加强课程间的横向联系。

1 引言

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引入心理学以后,使心理学成为一门能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后,统计、测量等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就成为重要手段。心理统计学在心理学专业中也成为一门必修课程。开设心理统计学课程旨在帮助心理学专业学生了解掌握心理统计的原理、方法,树立科学的心理研究观念,掌握必需的心理科学研究方法,为他们将来从事心理学研究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心理统计课程的的学习,也可使学生顺利地阅读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科研报告和文献,也为心理测量、心理评价的学习打下基础。但是,在心理统计学课程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影响了学习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来谈谈如何改进心理统计学的教学。

2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心理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较多,其内容与其他心理学课程相差较大,因此,历来是学习难度比较大的一门专业课程。在心理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中面临一些困难,也存在一些问题。

理论与操作部分的分配与协同问题 翻开任何一本统计学书,都会发现里面充满数据、公式和计算。统计学也主要是通过数据探索信息,主要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心理统计学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心理统计学自然也少不了数据、公式和计算。

从知识分类的角度来看,心理统计学的知识不是陈述性知识,而是程序性知识。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告诉学生计算公式或者只让学生记住公式,而是应该通过大量的变式练习,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及应用这些方法。这样就存在一个统计学的基本原理、理论与实际的练习与操作分配与协同的问题。统计的基本原理要讲多深,练习要练多久,必须考虑。尤其,现代统计软件的不断升级,使得原来繁复的计算工作得以减轻,但统计原理与操作练习的协同则更加突出。

不深入讲解统计原理,可能会导致统计方法的误用;不大量操作练习,可能会流于纸上谈兵。而统计软件的操作菜单与心理统计学教材的体系又不完全匹配。例如,一般心理统计学把相关分为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质与量相关、品质相关等,而SPSS软件中相关分为二元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距离相关分析,不能一一对应,也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而这个问题又附带产生一个小问题,就是课时问题。如果既要深入讲解原理,又要大量练习,就需要更多的课时,能不能给心理统计学更多的课时,也成为一个问题。

先开与后续课程的支撑与连续问题 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与实验设计、心理测量、心理学研究方法等课程关系密切,甚至心理学的其他基础课程也影响心理统计学的学习与教学。心理统计学是不能空谈数据的计算的,要结合实验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验,得到的数据不同,所应用的统计方法也不同。而谈实验设计时,也会谈到统计方法。通过测量可以搜集到数据,测量的原理与方法又是和统计学的内容息息相关的,如信度如何计算等。心理学研究方法侧重于介绍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方法,心理统计学侧重于数据整理与分析。心理统计学例题中涉及的一些术语和内容,如果先开的基础课程没有提到,也会影响学生的理解。这些课程无论先开设哪一门,都有利亦有弊。如果各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之前再缺乏交流和沟通的话,先开课

6lyh442ywd4i6jo0x1m776vac3ljxx012i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