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案2 换一种方式复习古诗鉴赏
微案引语
古诗是美的。但可能我们已做了很多很多
题目,有些审美疲劳。这回,我们也“客串”一把,做一回命题老师,当一次阅卷老师,在收获新鲜感的同时,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复习收获……
一、我来出题
1.仔细阅读下面这首诗,仿照高考题形式出两道题,并写出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采樵作 孟浩然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提示 诗的首联、颔联可以从形象(意境)角度命题,颈联、尾联可以从情感角度命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命题及答案
(1)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些描写有什么用意?(5分)
答案 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深山采樵图。(2分)通过对山深、树重、桥崩、路险的描写,表现了采樵人劳动的艰辛。(3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诗句内容来分析。描绘画面内容,首先要了解首联和颔联的大意,通过对诗句中山深、树重、桥崩、路险等描写的分析,可按照什么人干什么事的模式进行描述。由此,可概括为描绘了一幅采樵人深山采樵图。结合第一问,第二问的答案就不难得出了。
(2)颈联和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 抒发了获得劳动果实之后的轻松愉快之情。(2分)太阳落山了,采樵的同伴渐渐变得稀少,山风吹拂,采樵人拄着手杖,放声歌唱,向着炊烟袅袅的村落满载而归,获得劳动成果之后的愉快心情溢于言表。(4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全诗描写了一个采樵人深山采樵劳动的全过程。前四句着重描写采樵人劳动的艰辛,后四句着重展现采樵人劳动之后的愉快心情。通过分析“山风拂萝衣”“长歌”和“望烟归”等诗句,可以想见采樵人吹着山风,唱着歌曲,满载而归的情形。由此,思想情感不难答出。
2.仔细阅读下面这首词,仿照高考题形式分别从技巧和手法两个角度出两道题,并写出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
毛 滂
一亩清阴。半天潇洒松窗午。床头秋色小屏山,碧帐垂烟缕。 枕畔风摇绿户,唤人醒,不教梦去。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题目及答案
(1)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午梦初醒时的情景,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 上片实写,作者午梦方醒的眼前之景,松阴笼罩,凉意可人。(2分)结尾三句虚写,用“瘦”“寒”“冷”诸字,把现实中的松窗凉意带入梦境,升华为幽静恬美,富于诗意的境界。(2分)虚实相生,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留恋、热爱之情。(2分) (2)本词通过对夏日松窗午梦初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 答案 表达了作者高卧松阴下的闲适、恬淡、愉悦之情。
二、我来批改
1.仔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请就现场答案打分并说明理由。
青 溪 王 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1)“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现场答案(1) ①对青溪美景的喜爱与向往。②垂钓、游玩生活的惬意。 得分:__________
给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 该答案①②两点重复,只能算作一点,故得1分。
现场答案(2) ①对青溪美景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②对归隐的渴望。 得分:__________
给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 该答案第①点正确,给1分。第②点不给分,因为从上句“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来看,所流露的不是“归隐”之意。
参考答案 对青溪的喜爱,(1分)自甘淡泊、有所寄托的情怀。(1分) (2)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写景艺术手法?请作具体分析。(5分)
现场答案(1) 寓情于景。通过对松、水、苇等景物的描写,通过景物的清新淡雅烘托内心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得分:__________
给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0分 题干要求回答的是“写景”手法,是具体的描写景物的角度与手法,不是把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的融情于景手法。
现场答案(2) 动静结合。以喧闹的水声衬托出松林的寂静,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得分:__________
给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分 手法答对了,也分析出了前两句的动静关系。但对后两句未作分析,属分析不具体、不全面。
参考答案 动静结合。(1分)前两句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2分)后两句“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