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

一、单选题

1.研究表明,东汉时期黄金曾一度退出了流通领域,而布帛却在交换中突显出日益重要的地位。到曹魏时期 更是出现了“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的极端现象。材料说明

A.政治局势阻滞商品经济发展 C.政府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传统自然经济开始全面解体 D.货币经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2.曹操主政期间,多次发布求贤令,认为“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他多次强调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任人唯才,不拘名声品行。这说明当时 A.察举制度已被彻底废除 C.世家大族垄断人才选拔

B.传统观念影响人才选拔 D.九品中正制已日益僵化

3.下表是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由表格信息可知

A.疫病流行加剧军阀混战 C.疾疫爆发影响赤壁之战战局

B.赤壁之战导致疾疫蔓延 D.曹操借瘟疫推卸战败的责任

4.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逐渐涌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受到冲击,畜牧带也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 A.经济重心开始向南转移 C.少数民族接受农耕文明

B.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 D.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

5.《资治通鉴》记载:“(西晋)永嘉之乱,中州人士避地河西(今河西走廊),张氏礼而用之,子孙相承,衣冠不坠,故凉州号为多士。”该现象体现了

A.中原文化的拓展 B.中西部经济融为一体 C.社会分化的加深 D.河西文化圈正式形成

6.有学者指出,门阀士族在汉末大乱中坚守儒家共同体信念,作为清流而身遭党锢;在五胡进入中原时,携带着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流人南方;在东晋面临北方强敌时力挽狂澜;在南朝以下勉上的浪潮中致力于重建新朝秩序。该学着意在强调阀士族 A.为平乱治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C.维护了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

B.在乱世中坚守了自身的责任 D.推动了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

7.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

A.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 C.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

B.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 D.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

8.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北朝有位士大夫曾对他说:“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此时距孝文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已六七十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北魏政权的制度改革很不彻底 C.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元

B.颜之推对鲜卑的习俗高度认同 D.鲜卑语成为了北方的通用语言

9.汉末以来许多世族聚族而居,形成“坞堡”。南北朝时北方农民为维持生计大量依附于“坞堡”中,仅关中就有“坞堡”三千多个,这种耕战兼备的生产模式被史家称作“坞壁经济”。南北朝“坞壁经济”的出现 A.导致了农耕经济的衰落 C.不利于大一统局面形成

B.遏制了士族门阀政治的发展 D.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

10.北魏孝文帝新都选择地点有二,一是洛阳,一是邺城,洛阳是所谓''中夏正音''所在之地。可见孝文帝选择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北魏政权粮食供应 C.改变鲜卑贵族保守气息

B.推动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D.完成南下伐齐统一大业

11.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上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这不能说明( )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C.北魏统治范围民族种类众多

B.我国北方处于分裂状态 D.我国处于大分裂状态

12.西晋末年始,北方人口因动荡大量南迁,南迁人口未纳入所在郡县正式户籍,不负担国家调役。东晋于咸和年间(326~334)开始实行“土断政策”,即取消客籍户,“不论侨土”将居民一律编入正式户籍。可见土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抑止士族势力膨胀 C.缓和侨土之间矛盾

B.控制人口扩大赋役来源 D.发展经济实现重心南移

13.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北方小农经济发展停滞 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

B.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 D.地方割据不利于农业技术的交流

14.如表是西汉到南北朝时期地方州那县的数量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如表

A.藩镇割据现象严重

B.郡国制盛行

C.中央集权加强 D.地方制度更替频繁

15.南朝谢灵运写道:“北境自染逆,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矣”,反映了 ( ) A.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C.柔然侵扰北魏 二、材料分析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书·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北魏统治者热衷于发动战争。对各族人民的统治,除租税繁多、徭役沉重外,他们还强迫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的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约他出兵决战。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纪》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哪些问题导致了北魏统治的深刻危机?

(2)依据材料三,文献反映了孝文帝哪方面的造诣?这对以后他推行改革有什么影响?

B.鲜卑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 D.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7. 材料十 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羯族人石勒在政权建立之前,就在与西晋、前赵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不仅如此,为扩充兵力,石勒每到一地,皆释放囚犯、招纳逃亡者。石勒不仅好骑马、射箭,也喜欢文化,即使在出征打仗的间隙,仍常令人读史书,评价历代帝王的优劣,得到官员儒生的赞同。330年,石勒称帝。后赵政权建立后,石勒注意协调羯族人与汉族人的关系。他专门设立了门生主书的官员,掌管羯族人进入宫中的事务;又制定严格的法令,不让羯族人侮辱汉族士族。此外,他还到襄国的学校考察学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情况;设立秀才、孝廉试经的制度;郡国也设立学官,每郡设两名博士祭酒,有弟子一百五十人。石勒统治时期,后赵百姓每年缴纳布帛两匹、粮食二斛,负担比西晋稍轻。石勒死后,后赵政权陷入动乱之中。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后赵政权建立前后石勒所推行的政策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赵政权国家治理的意义。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一、单选题1.研究表明,东汉时期黄金曾一度退出了流通领域,而布帛却在交换中突显出日益重要的地位。到曹魏时期更是出现了“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的极端现象。材料说明A.政治局势阻滞商品经济发展C.政府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传统自然经济开始全面解体D.货币经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loxr6yyga5zpak1cslt1is53085cn00i7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