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一批经全国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的双孢菇品种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批经全国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的

双孢菇品种

认定编号:种类:双孢蘑菇 品种名称:As4607 学名:Agaricus bisporus

选育单位:福建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 品种来源:亲本As2796,单孢选育

省级审(认)定情况:1997年福建省蘑菇菌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子实体单生,商品菇直径3.2厘米~3.8厘米,菌盖厚2.0厘米~2.5厘米,外形圆整,组织结实,色泽洁白,无鳞片;菌柄直短,直径1厘米~1.5厘米,长度与直径比1~1.2∶1,长度与菌盖直径比1∶2.0~2.5,无绒毛和鳞片;菌褶紧密,细小,色淡。菇潮不明显,后劲强。菌种播种后萌发力强,菌丝吃料速度和爬土速度中等偏快,纽结能力强,纽结发育成菇蕾或膨大为商品菇的时间较长,因此开采时间比一般菌株迟1天~2天。1~4潮产量分布较均匀,有利加工厂生产。

产量表现:产量为9千克~15千克/平方米,生物学效率35%~45%。

栽培技术要点:福建地区播种时间为9月~12月。投料量每平方米30千克~35千克,碳氮比为28~30:1,含氮量1.4%~1.6%,含水量65%~68%,pH值在7.0左右。发菌适温24℃~28℃、适宜空气相对湿度85%~90%;出菇温度10℃~24℃,最适温度14℃~22℃。注意不宜薄料栽培,料含氮量太低或水分不足都会影响产量或产生薄菇和空腹菇。

认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食用菌品种认定标准,通过认定。建议在我国各省适温地区栽培,根据培养和出菇温度调整制种和播种时间。 认定编号:种 类:双孢蘑菇

品种名称:As2796

学 名:Agaricus bisporus 选育单位:福建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

品种来源:异核体菌株02(国外引进种)和8213(国内保留种)通过同核不育单孢杂交育成。

省级审(认)定情况:1993年通过福建省蘑菇菌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子实体单生。菌盖直径3.0厘米~3.5厘米,厚度2.0厘米~2.5厘米,外形圆整,组织结实,色泽洁白,无鳞片;菌柄白色,中生,直短,直径1厘米~1.5厘米,长度与直径比为1~1.2:1,长度与菌盖直径比为1:2.0~2.5,无绒毛和鳞片;菌褶紧密、细小、色淡。要求基质含水量65%~68%,含氮量1.4%~1.6%,pH值7.0左右;栽培中发菌适宜温度24℃~28℃、空气相对湿度85%~90%;出菇温度10℃~24℃,最适温度14℃~22℃。栽培中菌丝体可耐受最高温度35℃,子实体可耐受最高温度24℃,转潮不明显,后劲强。菌种播种后萌发力强,菌丝吃料速度中等偏快。菌丝爬土速度中等偏快,纽结能力强,纽结发育成菇蕾或膨大为合格菇的时间较长,因此开采时间比一般菌株迟3天左右。成菇率90%以上,成品率80%以上。1-4潮产量分布较均匀,有利加工厂生产。

产量表现:产量为9千克~15千克/平方米,生物学效率35%~45%。

栽培技术要点:福建地区播种时间为9月~12月。投料量每平方米30千克~35千克,碳氮比为28~30:1,正常管理的喷水量不少于高产菌株。气温超过22℃,甚至达到24℃时一般不死菇,可比一般菌株提前15天左右栽培。注意不宜薄料栽培,料含氮量太低或水分不足都会影响产量或产生薄菇和空腹菇。

认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食用菌品种认定标准,通过认定。建议在我国各省适温地区栽培,根据培养和出菇温度调整制种和播种时间。 认定编号:种 类:双孢蘑菇

品种名称:英秀一号

学 名:Agaricus bisporus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国外引进的双孢蘑菇A737,单孢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子实体散生、少量丛生,近半球形,不凹顶。商品菇菌盖白色,平均直径4.1厘米,菌盖平均厚1.7厘米,表面光洁,环境干燥时表面有鳞片;菌柄白色,粗短近圆柱形,基部膨大明显,平均长2.6厘米,中部平均直径1.5厘米。子实体组织致密结实。发菌适温22℃~26℃,原基形成不需温差刺激,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范围4℃~23℃,最适温度16℃~18℃;低温结实能力强。菇潮间隔期7天~10天。

产量表现:产量为9.1千克~15.7千克/平方米。

栽培技术要点:堆肥适宜含氮量为1.5%~1.7%,合成堆肥发酵前的适宜含氮量为1.6%~1.8%,二次发酵后的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5%左右,pH值在7.2~7.5。出菇期适宜室温13℃~18℃,温度高于20℃时禁止喷水,加强通风。自然气候条件下秋冬季播种,春季结束,跨年度栽培。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和苏北等蘑菇产区适宜播种期为8月,浙江、上海及苏南蘑菇产区适宜播种期为9月,福建、广东、广西等蘑菇产区适宜播种期为10~11月。应用菇棚复膜增温技术措施,可适当推迟播种期,实现反季节栽培。要充

分利用低温出菇能力强的特性,使其在自然温度较低季节大量出菇。适当提高培养基含水量有利于提高产量。注意预防高温烧菌和死菇;出菇期应保持覆土良好的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以免菇盖产生鳞片。

认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食用菌品种认定标准,通过认定。建议在我国双孢蘑菇主产区栽培。

认定编号:种 类:双孢蘑菇

品种名称:棕秀一号

学 名:Agaricus bisporus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国外引进的褐色双孢蘑菇Ab07,常规单孢选育技术育成

特征特性:子实体散生、少量丛生,近半球形,不凹顶,菇柄粗短、白色,近圆柱形,基部稍膨大,平均长2.8厘米,菌柄中部平均直径1.5厘米。。商品菇菌盖棕褐色、平均厚1.8厘米,内部菌肉白色,肉质紧密,平均直径4.1厘米,表面光洁。环境干燥时菇盖表面有鳞片产生。原基形成不需要温差刺激,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3℃,发菌期适宜温度为22~26℃;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4℃~23℃,最适温度16℃~18℃;低温结实能力强。

产量表现:产量为9.8千克~16.5千克/平方米。

栽培技术要点:自然气候条件下秋冬季播种,可比常规品种延后10天~25天播种,跨年度栽培。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和苏北等蘑菇产区适宜播种期为8月,苏、浙、沪蘑菇产区播种期以9月份为好;华南蘑菇产区适当推迟播期,福建、广东、广西等蘑菇产区适宜播种期为10~11月。应用菇棚复膜增温技术措施,播种期可推迟,实现反季节栽培。粪草培养料的适宜含氮量为1.5%~1.7%,无粪合成料发酵前的适宜含氮量为1.6%~1.8%,碳氮比为30~33:1,二次发酵后的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5%左右,pH值在7.2~7.5。发菌期如料温高于28℃,应在夜间温度低时进行通风降温,必要时需向料层打扦,散发料内的热量,降低料温,以防“烧菌”; 出菇期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3℃~18℃,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0%,以利于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发育。

认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食用菌品种认定标准,通过认定。建议在我国双孢蘑菇主产区栽培。

第一批经全国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的双孢菇品种

第一批经全国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的双孢菇品种认定编号:种类:双孢蘑菇品种名称:As4607学名:Agaricusbisporus选育单位:福建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品种来源:亲本As2796,单孢选育省级审(认)定情况:1997年福建省蘑菇菌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子实体单生,商品菇直径3.2厘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ldaq7qw2e1xkfw974m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