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课 窃读
作者是林海音,代表作品:《城南旧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读书,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
作者在私人开的书店读书,在那儿读书不但经受饥饿和腿酸脚麻的煎熬,而且经历心里的担忧和惧怕。
2、文章中有很多地方写了“我”如饥似渴地读书,抄写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写出“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2)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
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动作词“跨、踮、挤”写出书店顾客很多,表现“我”想读书的急切心情,读书的如饥似渴。
(3)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
书架。
写出我虽然饿得饥肠辘辘,但是读书让“我”得到了精神的满足、充实,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3、“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文中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我”的这种心理活动,
找出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窃”指的是只读不买。快乐是因为书籍给我带来智慧、知识,惧怕是因为怕被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
(2)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
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通过“我”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进行对比描写,写出“我”为雨天能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更表现“我”对读书的热爱。
4、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的这句话的
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我以后也要多读书,让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不断的增长。
第三课 走遍天下书为侣
《走遍天下书为侣》 “侣”指伴侣,可以换成“伴”。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因为作者把书当做朋友,当做家园,每读一遍,总能发现新东西,总有新感受。
2、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作者反复读同一本书的不同方法有:
①思考内容,揣摩写作目的; ②续编故事,品读片段; ③再读其它,寻找新知; ④列出单子,积累所得; ⑤想象作者。
启示我们要从多角度反复读书,要多读多想多思考,才能有自己真正的读书体会。 3、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填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良师,也是一种最好的精神粮食。
“故地”指书已经读了很多遍,很熟悉了。写出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
4、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和家,充分表达出对书的喜爱。朋友间次次相见,家天天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②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作者在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③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
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第五课 《古诗词三首》
1、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
意思: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到家乡呢。 感情: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2)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欲:想。 意万重: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意思:洛阳城里秋风乍起,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可要说的话太多了,不知
从何说起。
感情:表达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3)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聒:声音嘈杂。
意思:又刮风,又下雨,将士们的睡梦被打断,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再也睡不着了。 感情:表达将士深切的思乡之情。
第六课 《梅花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五件事:①教“我”读唐宋诗词,读到思乡诗词时落泪;
②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 ③因为年龄大不能回国时哭了; ④离别前送“我”墨梅图,教导我; ⑤临别时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
“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在文中是指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