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
中级经济法前言
一、经济法科目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章 导论
包括内容:经济法概述,经济法主体,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代理制度;仲裁和诉讼,诉讼时效制度。
第二章 公司法
内容包括:公司法的基本理论;公司的登记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公司的财务会计;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公司解散及清算;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主要增加了司法解释(三)的规定。
第三章 其他主体法律制度
内容包括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和合伙企业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第四章 金融法律制度
内容包括:商业银行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保险法律制度;票据法律制度;外汇管理法律制度。
第五章 合同法制度
包括内容:合同的基本理论;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担保;合同的变更与转让;合同的终止;违约责任;几类具体的有名合同。
第六章 增值税法律制度
内容包括:增值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征收管理,专用发票和出口退税,营改增制度。
第七章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
内容包括: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税率,计税依据,税前扣除项目,资产的税务处理,税收优惠,特别纳税调整,应纳税额的计算,征收管理,企业重组业务的所得税处理。
第八章 相关法律制度
内容包括: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政府采购法,财政监督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法律规定。
二.经济法的出题特点
经济法考试涉及两大类题型: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主观题包括:简答题、综合题。 (一)客观题型 1.客观题的考核要求
(1)单项选择题的要求是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2)多项选择题的要求是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3)判断题的要求是,每小题1分,每小题判断结果正确的得1分,判断结果错误的扣0.5分,不判断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本类题最低得分为零分。本类题一般出10道题10分。 一般而言,作为全国统一考试,具有较高的水准,是衡量应试人员专业水平的较科学、公平、合理的标准,各种题型、题量、分数的分布相对稳定。经济法试题的题型以客观题为主,客
1
经济法
观题型占分值的75%左右,意味着考试出题点覆盖面广,章章有题,要求考生全面掌握考试内容,才能考出好成绩。 2.客观题型的出题特点
(1)单项选择题的25题中30-40%%是直接出题,即源于书上的原文。60-70%%是间接出题,有一定的难度。
直接出题主要源于书上内容,但也有个别题从书上的非重点内容体现,如07年的一道题出自外资企业清算委员会的组成。
间接出题,第一类是归纳出题,如定期租赁的有……;第二类是计算形式出题,如中外合资企业的投资总额为1800万美元。在其注册资本中,中方认缴的出资额为500万美元。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外方认缴出资最低限额的表述中,正确的是....;第三类是多处考点出题,如关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表述中,不符合《公司法》对其所作特别规定的是....;第四类是案例形式出题,如陈某以信件发出要约,信件未载明承诺开始日期,仅规定承诺期限为10天。5月8日,陈某将信件投入信箱;邮局将信件加盖5月9日邮戳发出,5月11日,信件送达受要约人李某的办公室;李某因外出,直至5月15日才知悉信件内容。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该承诺期限的起算日为.....
(2)多项选择题的20题中,10道题50%会直接出题,10题50%会间接出题。间接出题的特点是一是归纳出题,如有关重整制度的表述中,符合新颁布的《企业破产法》规定的有....;二是案例形式出题,如甲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为300万美元,其中,外国合营者认缴的出资额为200万美元。合营企业合同约定合营双方分期缴付出资。2006年6月1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签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该外国合营者缴付出资的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3)判断题的出题特点是,直接出题为一半左右,如.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合作一方向合作他方以外的他人转让属于其合作企业合同中部分权利的,须经合作他方书面同意,并报审查批准机关批准。间接出题是案例形式,如某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了可转换公司债券,当转换为公司股票的条件具备时,债券持有人必须将公司债券转换为公司股票。× (二) 主观题型
简答题最重要的是看清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答出要点即可得分。 案例分析题的特点是案情涉及的问题较多,目的是考核考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案例分析题分值较高,往往是涉及内容多、跨章节,甚至是跨科目的题,但内容毕竟属于考试大纲的范围,只要找到解题的线索和思路,一切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如:案例有小案例和大案例之分。小案例是以短小的情节、内容为基本特点,要求回答的问题也是直接了当,不必展开说明。大案例则以较复杂的案情、较长的内容为特点,回答问题难度较大,只有将其拆析,化整为零,才易各个击破。易出的章节为合同法、公司法、票据法、证券法、破产法等。
练习时就要学会分析思路,找规律,字要认真写,养成好习惯。
三、学习方法和技巧
由于考生大多为非法律专业考生,平时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接触不多,对经济法这样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都非常强的法律学科更缺乏认识,难以把握它的规律性,而学习方法对应试能否成功至关重要。下面根据老师的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1.摆正心态,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1) 正确对待考试。应认识到只有通过考试,才能相对公开、公平、公正,是目前通过竞争选拔人才较好方式。
(2) 虽然每个人都是为应试而学习,但不应是考生学习的唯一目的,也是现代社会更新知识的需要,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而不要精神紧张,压力太大。
2.练好基本功。对于基本概念基本法律规定必须全面把握,深刻理解,并记住一些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尤其是一些涉及到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金额、日期、百分比、法定情形、条件、
2
经济法
要求等要特别注意。因考试内容涉及到的都是基本的法律常识和规定。即使客观题的间接出题或主观题的运用要求,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要注重基本知识的学习要求。如定金的数额法律规定不得超过标的金额的20%,出题时如假设前提是双方买卖合同的标的金额为100万元,约定的金额不能超过多少?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出题形式,都应把握20%的规定,明确定金数额不能超过20万元。
3.抓住法规主线,善于归纳比较。每个法规均有内在主线,如《公司法》的是以公司的设立条件设立程序组织机为主线,从而引出股份的发行转让和上市等内容。《合同法》是以合同的订立履行担保变更和终止为主线。只有抓住主线,才能理清思路,便于理解和记忆。
4.拓宽学习视野,学会融会贯通。考生不要孤立地看待每一部分的内容而把知识学死,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公司法中的关于股份公司的许多内容与证券法是相联系的,合同法和物权法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特别是合同关系中关于担保物权的内容。在学习中不要把各章内容完全割裂开来复习,要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5.理解基础上记忆,并加强练习。这门课基本概念法律规定相当多,且前后容易混淆,怎样才能准确地记忆?一是要理解地记,二是要系统地记,三是要比较分析地记。不要死记硬背,更不要“押宝”式地记几个问题。另外,在对课本内容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加强练习,有些问题刚看书难以记住,但一做练习就容易记住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复习经济法时,适当做些习题,可以印证我们对知识是否记住及运用水平,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加深记忆。
第一章 总论
一、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内容作为本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在历年考试中所占分值不多,一般是以客观题形式出现。本章教材内容与往年相比变动较大,把2010年删去的内容又增加进来,如法律行为和代理,经济仲裁与诉讼。考生复习中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更应当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一般2-5分。 第一节 经 济 法 概 述 一、经济法的概念及体系 二、经济法的渊源
一、经济法的概念及体系 (一)经济法概念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管理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体系
1、经济组织法。指经济组织的法律制度,主要是企业法律制度。如公司法、合伙企业 法、独资企业浊、外商投资企业法等。
2、经济管理法。指国家在组织管理和协调经济活动中形成的法律制度。主要是计划和产业政策、财税法、金融法、外汇、价格、市场、和特定行业管理法等。
3、经济活动法。只调整经济主体在经济流通和交换过程中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产生的法律制度。主要是合同法。反正当竞争法等。
本教材的主要依据为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13年度经济法考试大纲,因此基本内容不完全局限于法学中的经济法体系范围,同时也涉及传统民商法的相关内容,本书共有八章;总论、公司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增值税法律制度、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相关法律制度。
3
经济法
二、经济法的渊源
经济法的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借以存在和表现的形式。经济法的渊源有: (一)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经济法的 基本渊源,是经济立法的基础。 (二)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
法,是经济法的主要渊源,它规定的多是基本经济关系。以法律形式表现的经济法律规范是经济法的主体和核心组成部分。 (三)法规
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其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执行法律规定及履行宪法规定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需要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人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四)规章
规章包括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区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的规章。 (五)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依法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六)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审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布的指导性文件和法律解释。
(七)国际条约、协定 国际条约、协定是指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双边或多边协定及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什。国际条约、协定在我国生效后,对我国国家机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因此,也是经济法的渊源之一。
【例题1】下列各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 (2011单) A.财政部制定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D.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河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 【答案】B
【解析】行政法规的制定机关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因此答案是选项B。选项A是部门规章;选项C是法律;选项D是地方性法规。
【例题2】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规定国家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属于国家根本大法的是()。(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答案】A
【解析】宪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是国家根本大法;宪法
4
经济法
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也具有最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例题3】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调整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基本社会关系的是( )(单)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行政规章 【答案】B 【解析】根据规定,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所以本题答案是选项B。选项A“宪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不包括“常委会”;选项C“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选项D“行政规章”是国务院各部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等制定。
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
一、 经济法主体的资格 二、经济法主体的分类
三、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一、经济法主体的资格
经济法主体,是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的当事人或参加者。享受经济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主体,承担经济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主体。 经济法主体资格一般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取得的:(l)法定取得,即依法律的规定而取得。法定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具体方式包括:因符合法定条件而自然取得,以及在法定条件下经登记、批准、审批、许可、备案等法定程序而取得。前者例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只要符合国家某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条件,就自然取得该税种纳税人的主体资格;后者例如,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公民从事会计工作,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经考试合格后提出申请并经批准后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授权取得,即依据有授权资格的机关的授权,从而取得可以对社会经济生活实施某种干预的资格。
二、经济法主体的分类
经济法调整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经济法主体范围具有广泛性。对于经济法主体,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做出不同的分类。
(一)根据主体在经济运行中的客观形态分类
根据主体在经济运行中的客观形态划分,经济法主体可分为: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公民等。 1、国家机关
国家机关是指行使国家职能的各种机关的通称,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等。 2、企业
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包括各类法人企业、公司及其他非法人企业。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法主体,它承担着保证国家微观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和秩序的重要使命,是联系作为经济管理主体的国家机关和作为消费主体的单位和个人的重要纽带。
企业内部组织,如分公司、分厂、车间等分支机构或生产单位,虽无独立法律人格,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例如,其根据经济法律规定与企业订立承包或租赁等责任制合同,而将内部的组织管理关系外部化时;或分公司、分店等依法作为纳税人参加税收法律关系时,便具有经济法主体的地位。 3、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由国家财政预算拨款或其他资金来源设立的,不以营利为且的从事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事业的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主要以经济实施主体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