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2摄氏度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有溶
剂的质量甲<乙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C.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D.向与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中
加入稀硫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的质量甲<乙,图像与事实相符,故A正确;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过程中,氯酸钾开始由于温度较低,不能分解,达到一定的温度后,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质量不断减少,最后为零,氯化钾的质量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不再增大,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其质量保持不变,图像与事实相符,故B正确;
C、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碳酸氢钙。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沉淀质量不断增大,后不断减小,最后为零,图像与事实相符,故C正确;
D、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的水,向与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由于生成了硫酸钡沉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零,硫酸过量后,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由于反应过程中生成了水,最后溶质质量分数在小于起始的溶质质量分数,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D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28.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 等质量的木炭分别在足量的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 B.②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
C.③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D.④ 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等质量的木炭分别在足量的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A错误;②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质量增大,B错误;③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先段时间不产氧气,反应结束氧气质量不会增加,C错误;④ 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开始溶解,质量分数增大,达到饱和不再增加,D错误。 考点:反应变化与图像。
2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5℃时10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
C.提纯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D.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不指明溶液的温度,没法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故A错误;
B、35℃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60的甲,160g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故10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一定小于60g,故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而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
D、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判断两者都饱和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液饱和还是不饱和不知道,所以无法确定,故D错误。 故选C。
30.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将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来源】备战2020中考化学章节强化训练——酸和碱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图2知该反应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b点pH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有剩余,故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故A正确;
B、图2中d点pH小于7,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HCl,加热蒸干过程中HCl挥发掉,所得固体只有氯化钠,为纯净物,故B正确;
C、图2中c点pH=7,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d过程是盐酸过量,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根据图2判断出反应滴加顺序,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根据pH的变化判断反应过程,中和反应放热。